铁道家园小区,作为周口中心城区“登记难”化解项目中的一块“硬骨头”,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该小区因跨区域协调困难重重、产权主体错综复杂、档案资料严重缺失等诸多不利因素相互交织,逐渐演变成一个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困扰着当地政府与小区居民。在市工作专班的协同作战与联合攻坚下,终于在2025年4月底前,圆满完成了该小区全部26栋楼房的首次登记工作。标志着化解重点正式由企业端转向群众个人端,服务的重心开始聚焦于每一位业主的切实需求。值此关键阶段,周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五一”期间创新推出“全时办”服务机制,通过窗口值守、上门服务、社区宣讲三位一体服务矩阵,与税务部门建立协同攻坚机制,累计办理各类登记业务242件,实现“愿登尽登”,群众满意度达98%,交出了满意的民生答卷。
闭环服务体系破解个性化难题
针对节假日返乡群体办事需求,中心设置“一小时快办”专窗与“帮办代办”专席,创新推行“日清日结”工作制。由业务骨干组建的流动服务队与政务窗口形成“移动服务站+专项窗口”协同服务模式,高效完成转移登记127宗、注销登记14宗,实现查询业务即办率100%。特别为高龄老人及特殊群体提供10次入户面签服务,联合税务部门破解9宗继承登记难题,通过“窗口加速度”与“服务人情味”的有机统一,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协同攻坚机制提升服务能级
在铁道家园小区驻点服务中,工作人员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宣传策略,累计发放《办事指南》明白卡80余份,解答疑难问题100余件次,线上通过业主微信群推送“智能导办二维码”,实现政策解读全覆盖。与税务部门共建“容缺受理+承诺制”服务机制,为3户材料缺失业主开辟绿色通道。通过“AB岗轮值+错时服务”制度,68份预约登记申请按期办结率达100%,形成服务供给动态平衡机制。
制度改革形成长效化解机制
“原以为节假日无法办理手续,没想到当日就领到产权证!”业主王先生的感慨道出群众心声。此次攻坚不仅验证了“政税协同”“非公证继承”等制度创新的实操性,更形成涵盖问题筛查、会商研判、分类处置的标准化化解流程。据中心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体系建设,探索24小时智能服务场景,着力打造“有温度、加速度、高精度、强力度”的“四度”政务服务体系。
此次实践为跨区域不动产登记难题化解提供了“周口方案”:通过建立“专班攻坚-首登清零-个性服务”三阶段化解机制,将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治理”;借助“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升级。这种将化解“登记难”的终点转化为群众获得感起点的改革探索,正推动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向现代化治理体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