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田间好“薯”光 农民收获忙
来源: 商水县 时间: 2023-11-20 17:23:25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春华秋实,大地丰收。连日来,商水县平店乡的红薯陆续进入采收季。11月19日上午,在程岗村“商水县青禾家庭农场”优质红薯种植基地里,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犁铧上下转动来回穿梭,一垄垄红薯从泥土中翻滚而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10多名工人正忙着给红薯去泥、分拣、装车,薯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抢收红薯,田地里一派忙碌景象,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红薯在商水县种植历史悠久,大概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很多上了岁数的农民都还记得,生活最艰苦时期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红薯干、红薯面、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以前红薯种植规模小、产量低、品质差,主要为了养家糊口、解决温饱问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该县把红薯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场+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使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形成了一条集育苗、种植、收购、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薯全产业链,“红薯经济”如今已成为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们收获的是‘商薯21’白心高粱红薯。下一步,准备加工成淀粉做纯手工红薯粉条粉皮,这样附加值更高……”青禾家庭农场负责人赵怀芝介绍,“她们整个基地共种植了两个品种,红心蜜薯香甜可口,软糯黏腻,亩产大概在5000斤左右,直接销售鲜红薯,每亩可收入4000多元;白心薯干面出芡率高,亩产大概在7000斤左右,主要用于深加工,亩产值可达到8000元左右。”

  及时引导,规模生产。近年来,当地政府根据辖区黄沙质土壤透水透气性好等特点,引导农民规模流转土地8万余亩,采取“公司+基地+产业园”“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规模化发展红薯种植,并成立40多家红薯产品深加工企业,逐步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甜蜜”致富路。比如姚集镇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分散土地近3万亩,今年仅红薯就种植了1.6万亩;黄寨镇种植了1万亩蜜薯,并举办了首届蜜薯节系列活动。

  科学种植,增产增收。据悉,该县农业科技等部门围绕红薯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派出农技专家20多名、分期分批开展技术培训200多场次,培养农民技术员130多名,切实提高了红薯种植技术水平。“我们在加强苗床培肥、壮苗培育、合理密植、规范化施肥基础上,先后进行了4次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后期化控促长,有效地提高了品质和产量……”程岗村种植大户、村党支部书记程文喜如是说。

  树立品牌,做大做强。该县把培育红薯品牌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抓手。通过加大产业项目培育力度和政策帮扶等服务,积极引导培育180多个专业合作社、500多个种植大户,形成了土地整理、种植、储存、销售和深加工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条。比如,化河乡“红薯粉条”加工久负盛名;平店乡程岗村“小红薯粉”畅销省内外。

  “红薯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人力。今年,全县发展红薯10余万亩,带动10000余名村民参与红薯种植、采收、加工。不仅解决了当地留守人员、监测户等就业难题,还推动了特色高效农业、优质农产品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提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