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栉风沐雨。
70年,岁月如歌。
70年,沧桑巨变。
70年,砥砺奋进。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道,走过了不寻常的70年。
回首我市政协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充满激情的交响乐,风雷激荡,奋进昂扬。70年来,我市政协逐步成长、发展壮大,组织不断完善,职能持续增强,履职方式注重创新,助推发展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
开拓进取,人民政协大发展
政协的发展,与周口的发展紧密相联。周口政协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是周口发展的深深印记。
周口政协发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当年成立的政协周口市委员会是周口地区最早的政协机构,同时召开了周口市首届政协会议,参加委员29人。1958年,周口市改为镇划归商水县,政协周口市委员会改为政协商水县委员会。1956年,太康县、淮阳县分别设立政协委员会,并召开政协会议。“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市的政协工作全部停止。1982年到1984年,我市各县市政协机构先后恢复或建立,同时各乡镇开始设立政协联络组或者参事组,各县市政协会议也恢复召开,并按时举行换届选举。到各县市政协陆续换届,委员人数明显增多,委员组成结构明显优化。
1984年,周口地区统战部设置政协联络科,1987年升为政协联络处。1989年,根据省委指示,周口地区成立政协联络委员会。由于政协联络委员会不是一级政协组织,因此没有组织召开过政协会议。地区政协联络委员会承担省政协交办的日常工作,列席省政协全会和常委会,配合省政协来周视察或者考察。1985年到1990年,地区政协联络委员会(政协联络科、政协联络处)共组织省政协委员考察6次,反馈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建议,并得到很好落实。各县市政协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政议政,推进提案办理,加强对外联谊交流,组织开展文史资料交流,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1年,周口地区政协联络委员会改为周口地区政协工作联络委员会,1995年改为河南省政协周口地区工作委员会。周口撤地设市后,2001年1月29日至31日,政协第一届周口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2001年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周口市委员会正式成立。周口市一届政协共有委员374人,由18个界别组成,下设提案、经济、学习文史、科教文体卫、农业、社会和法制、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县市区等八个专门委员会以及办公室、调研室两个办事机构。自此,我市政协工作踏上新征程。
勤于创新,履职形式更丰富
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让广大政协委员更好地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市政协的做法是积极开拓创新,丰富履职形式,拓宽履职渠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周口市委员会成立以来,尤其是周口市四届政协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府和全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协党组团结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民主的渠道优势和协商平台作用,创新开展“协商议政助发展”活动,履职方式更加丰富,履职能力不断增强,履职成效更加突出。委员们既建言献策,又带头实干,不仅“坐而论道”,而且“起而行之”,主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实践,切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助推发展,尽显委员风采。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市积极推进“六村共建”,在广大乡村开展“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产业富民村”“美丽宜居村”“党建示范村”建设。市政协根据市委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制定了2018年履职实践活动“协商议政助推‘六村共建’主要活动安排”,对全市“六村共建”进行了梳理,对政协能够发挥作用的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细化为47项履职任务。
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县市区政协也分别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涵,开展特色鲜明的履职实践活动。
不仅建言献策,政协委员们还围绕中心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由市政协牵头,市工商联强力推进周商回归工程,在东莞周口商会周口市情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集中签约20个项目,合同投资额达198.3亿元。围绕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关键课题,市政协组织开展调研30多次,提出近百条高质量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围绕发展临港经济,市政协组织人员赴淮安港、洋口港、宜宾港等多个先进发达港口开展异地现场调研,并就这一课题专门召开协商座谈会,形成了高质量的协商成果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得到了市委书记刘继标同志和市长丁福浩同志的高度肯定;市政协还组织委员助力“五城联创”,参与污染防治分包企业,走访调研,把脉问诊,研究指导问题解决。为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市政协创新开展了委员信箱进社区活动。自2012年以来,先后委派60名市政协委员担任信箱管理员,深入广大农村和社区,面向基层广泛征集社情民意,尽心尽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截至2019年5月底,委员信箱管理员共接到群众来电来访1000余件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46件,形成提案、社情民意417件,并采取捐款捐物等各种形式救助困难群众300余人,折合人民币20万余元。
市委书记刘继标就政协工作进行批示:市政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创新开展“协商议政助发展”履职实践活动,由“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展现了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树立了市政协新时期的新形象。
情系发展,提案工作更扎实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方式。周口市历届政协,尤其是四届政协以来,积极探索做好提案工作的新路子,努力拓展提案工作的新领域,不断丰富载体和手段,使提案工作更具有活力、更富有实效。
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针对换届后新政协委员多的实际,积极举办政协委员培训班,重点开展提案知识专题讲座,印发学习辅导资料,发动老委员中的优秀提案个人传授写好提案的体会和方法,帮助委员了解提案基础知识,掌握提案工作规律,提高撰写提案能力。市政协在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外出考察活动的基础上,还通过召开市政协常委会、专题议政会、情况报告会等形式,邀请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给委员作专题报告或情况通报,使广大委员和组成单位掌握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在知情明政的情况下建言献策。在提案审查立案时,市政协实行“二次审查”制度,由大会提案组初审,达不到立案标准的不予立案并向委员及时反馈,建议其修改后重新提交,然后由提案委员会全体委员正式审查立案,把好立案关。市政协提案委每年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对优秀提案、提案先进承办单位、先进承办个人和提案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提案办理,重在落实。几年来,市政协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阅批,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专委会协助督办,提案委员会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联合督办,跟踪报道督办的“五位一体”提案督办模式。每年的政协全会结束后,市政协认真筛选出20件左右事关周口发展大局的提案,经主席办公会讨论决定,报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核批示。四届政协以来,市委书记、市长先后阅批了重点提案50余件。对于重点提案,特别是急办的提案,市政协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同时请部分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副市长督办重点提案。各专门委员会发挥与各个界别联系紧密、专业熟悉的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选择相关提案进行督办。市委、市政府将提案办理工作列入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有力地促进了提案的办理和落实。市政协密切与新闻媒体合作,跟踪报道督办提案是我市政协提案工作的一大亮点。四届政协以来,市政协在《周口日报》上公布重点提案50余件;报道市领导督办重点提案活动50余次,采访委员撰写提案情况60多人次。
规范管理,制度建设更健全
只有不断加强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民政协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自周口市政协成立以来,市政协坚持以《政协章程》和《中共周口市委关于批转市政协党组提出的〈政协周口市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的通知》《中共周口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增强政协整体功能、有效履行基本职能、全面推进政协工作为着眼点,在中共周口市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先后新建、修订、完善规章制度60余项,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届政协伊始,市政协就及时制定了《政协周口市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专门委员会通则》,建立了市政协工作的制度架构。二届和三届政协又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提案工作条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专门委员会等各个层面的工作规则和通则,以及政协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市政协又相继建立《政协周口市委员会关于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政协周口市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共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制度》《中共政协周口市委员会党组关于建立党组成员联系界别的制度》《政协周口市委员会关于建立专委会联系委员的制度》《中共政协周口市委员会党组关于建立党组成员联系无党派人士界、宗教界委员的制度》,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推动政协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创新出台《政协周口市委员会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建立“一人一档一表”履职档案,从履职要求、履职服务、履职管理等方面对委员加强管理;探索建立了《出勤与请销假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实现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创新。
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推动了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化了委员服务管理,规范了委员履职行为,调动了委员履职积极性,激发了广大政协委员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了机关干部职工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履职考核,营造了管理科学、运行顺畅、风清气正、精简节约的机关氛围,推动机关工作求真务实、规范高效。
深挖细掘,文史工作更详尽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富有统战特点和政协特色的重要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在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立足实际、扎实工作,认真开展文史资料的挖掘、征集、整理和编纂工作,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积极服务当地文化建设。
一直以来,市政协扎实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编辑、出版等日常性工作,在深入征集上做文章,在多出精品上下功夫。自2002年起,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每年出版1至2辑文史资料,截至目前已出版23辑,共约360余万字。2014年,市政协对已出版的18辑文史资料择其精要、选其精华,选取最具“三亲”特色的文章,汇编成《周口文史资料选》,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00余万字,进一步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始终秉承精品意识,所选编的360多篇文章,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政协报》河南省文史资料等报刊上刊载。
在做好日常性文史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协开展专题化文史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按照“征集为主、抢救优先、充分利用、服务社会”的原则,采取以史寻事、以事寻人的方式,他们与知情人联系、约稿,共同抢救有重要价值的史料。目前,市政协完成了6辑专辑性文史资料,征集张伯驹、穆青、申凤梅、魏凤楼、彭雪枫等重要人物的相关史料,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编辑整理出了人物、事件史料专辑,以准确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全貌。201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市政协编辑出版了《周口抗战》专辑,以纪念在与日本法西斯殊死搏斗中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周口儿女。2018年,市政协出版《彭雪枫挥师豫东》专辑,记录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彭雪枫率领下挺进豫东转战周口的征战历程。
在做好纸质图书编辑出版的同时,学习文史委员会积极创新思路,不断创新文史工作形式,丰富文史工作内容,拓展文史工作发展空间,提高文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利用数字媒介,顺利实现了文史资料由图文并茂向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发展。成功拍摄了《山陕会馆看周口》《寻根问祖话淮阳》《道教祖庭说鹿邑》三部历史文化片,全方位、系统化地集中介绍了周口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开了外界了解周口的窗户,打造了对外宣传周口的一张名片。
拓宽渠道,文化交流更深入
周口是文化大市,文化资源丰富,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同时,周口书画艺术发展蓬勃,一大批书画艺术名家与政协有着广泛的联系。
市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2008年开始筹建周口市政协书画院,并于2009年5月正式建成书画院。市政协书画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立足周口,面向全国,积极团结、联系全市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认真研究、传承、交流、弘扬祖国传统书画艺术,以书画为媒,加强与全国各地书画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2008年,举办走进台湾书画展,2016年,举办周口书画名家作品晋京展;2018年,举办了周口、荆州、开封联合书画展,2019年,举办了周口、太原联合书画展,先后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书画摄影展、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展等活动,与台州、桂林、青岛、天津、合肥、荆州、开封、乌鲁木齐、太原等市政协联合开展书画交流活动;坚持选用优秀书画作品报送省政协书画院参展,连续两年获优秀组织奖。
以书画为媒,搭建了交流联谊新平台,提高了周口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了周口对外的文化形象,增强了文化自信,为周口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完善平台,委员管理更细致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也是履行政协职能的主体。市政协以政协章程为依据,围绕促进委员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创新委员管理服务的方法方式,从机制上去规范委员的履职行为,切实增强政协组织履职的实效。
市政协制定《政协周口市委员会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对委员参加政协活动情况,包括参加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学习培训活动以及专委会活动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建立“一人一档”委员档案,对委员履行职责、服务社会情况进行统计。市政协专门购买履职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委员的工作动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于缺乏政协工作责任感和对政协工作不热心、不能履行委员职责的,适时进行诫勉谈话。通过《办法》的实施,政协委员参会率明显提高,提案提交率也有所增长:三届政协共收到2098件提案,人均0.98件;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542件,人均1.07件;二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626件,人均1.23件。
市政协牢固树立委员主体意识,把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放在政协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委员年度履职考核为主要依据,每年评选占总数20%的优秀委员,今年两会,通过对委员参加“协商议政助发展”履职实践活动、提交提案、参加调研座谈等活动的考核,评选出86名优秀政协委员,在全会上进行了表彰,展示了委员风范,体现了时代风采。同时,政协多数活动、会议等通过手机“履职通”进行发布,邀请委员参加,活动结果录入委员履职档案,提高了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政协注重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周口政协》杂志宣传委员风采,联系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委员立足本职、奉献社会的优秀事迹;加大对委员参政议政成果的展示,展现委员聪明才智,增强委员自信心、荣誉感和责任心。
四届政协现设立文化艺术、经济、教育体育、农业、卫生医药、科学技术等19个界别。为便于委员加强联络和履行职责,他们按照人数相当、工作就近和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将526名委员按照不同界别分配到8个专委会,每个专委会对应联系2-4个界别,每个界别由相关的专委会负责联系、服务和指导,并依托该专委会开展活动,委员们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在专委会组织的调研视察等活动中,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在履行职责中加强联络,在为民代言中增进交流。同时健全完善了驻县市区市政协委员活动召集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驻县市区市政协委员的履职活动的组织协调。市政协着力建立健全委员学习培训机制,通过全体会议集中学习、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外出考察和调研视察学习等,提高委员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积极性,充分利用党校等教育资源,多次组织全体政协委员进行学习培训,让委员及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专题知识,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政协工作。
精准帮扶,脱贫攻坚见成效
市政协主席牛越丽在全市政协组织围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展民主监督动员会上指出:“全市政协组织要积极践行履职为民理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上来,要把开展脱贫攻坚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抓好抓紧抓实。”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政协主席牛越丽、各位副主席认真落实脱贫攻坚“联县挂乡包村”和“扶贫日”制度,坚持每月到县乡村开展调研督导和帮扶活动。市政协在制定年度工作重点时,聚焦脱贫攻坚工作列为常委会专题议政课题,组织开展我市脱贫攻坚情况、我市乡村振兴情况、“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村企共建助推乡村振兴情况、加快农村产业等调研协商活动,多方探讨对策建议,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促进全市精准脱贫提供了参考。
市政协倡导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助力脱贫攻坚,组织20多位经济界委员和贫困户结对帮扶,为贫困户“六改一增”捐款捐物,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捐赠垃圾桶、安装路灯;市工商联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结对帮扶贫困村1062个,投入帮扶资金831万元;2018年,太康县政协牵头举办大型“脱贫攻坚 德行善捐”活动,收到社会各界捐款2490万元,捐物折款1045万元;沈丘县政协委员捐款205.788万元助推精准扶贫。
2015年以来,周口市政协与淮阳县新站镇北刘楼行政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结对帮扶工作。4年来,市政协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乡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强化基层建设,努力办好惠民实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市政协驻村工作队在对村内形势做好研判的基础上,攻坚克难,帮助所在村配齐配强了党支部,确立“以党建促发展,围绕和谐做文章”的工作思路,明确党员分工,建立党员定岗联系贫困户制度,努力提高村“三委”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规范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帮助刘楼村健全完善党支部职责、“三会一课”、党员议事制度等党组织工作制度,并制作成版面上墙,使村“两委”工作有章可循。积极帮助村级组织解决阵地建设、办公设施配备等问题,对村室地面、墙体进行了硬化翻修,帮助村委会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空调、会议桌椅等办公设施,添置了图书、体育器材等,出资2万多元对村室门前进行硬化、铺设彩砖。村室不仅成为村委办公的中心,也成为群众文化娱乐的中心。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党性教育,在党员活动日定期开展“6+N”活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找准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的结合点,紧紧围绕“两不愁、四保障”目标,以扶贫攻坚问题为导向,以丰富基层党建载体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确保刘楼村按期完成脱贫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浇灌难等问题,市政协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先后为刘楼实施了豆门沟桥建设、贫困村整村推进、农村通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改造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垃圾治理,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刘楼行政村的交通、农田水利、人居环境等发生了明显变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刘楼行政村实现如期脱贫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为推进脱贫攻坚活动的开展,周口市政协研究出台了《市政协定点扶贫实施方案》《市政协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市政协联帮联建活动实施方案》等,市政协机关所有科级干部与北刘楼村贫困户达到结对帮扶关系,形成一对一精准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刘楼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实现了整村脱贫,先后被评为平安村、环境示范村等,并被列入2019年河南省宜居村建设计划。市政协驻村工作连续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驻村工作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党建引领,政协释放新活力
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是新时代人民政协最鲜明的特征。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委 、市委《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政协组织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动起来”,创新党建形式“活起来”,有力推动了全市政协系统各项工作“强起来”。
推进党建工作的关键是夯实组织基础,构筑战斗堡垒。市政协推动构建政协党组、机关党委、基层党支部协调联动的党建格局,强化专委会的政治引领功能,把政协委员全部编入各专委会,同时建立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委员在界别协商、界别调研等履职活动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界别特色优势,探索建立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牵头活动、党员干部服务保障的界别活动制度,灵活开展政治学习、调查研究、协商议政、联谊交流、社会服务等活动,推动党的建设向各个界别拓展、延伸、融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建立联系走访制度、工作经验交流会制度、驻县(市区)政协委员异地视察制度,强化了市县政协系统和县级政协系统之间的协作联动,走活了全市政协工作“一盘棋”。今年5月,市政协副主席杨珺、闫淑娟分别带队,深入各县(市区)政协,对中办《若干意见》和省办《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督导调研,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政协党建扎实开展。
为进一步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市政协扎实锤炼学风作风,提升履职能力。牢牢把握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政协委员履职能力提升三个学习重点,探索建立以理论武装、党性锻炼、警示教育三项内容为主,全面构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政协委员培训学习、机关干部经常学习的全覆盖学习体系,以理论大学习促进思想大武装。全市政协系统相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和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座谈会,引导干部发扬“一线”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去年以来,市政协先后在北戴河、古田、井冈山举办7次培训班,对政协常委和市县政协机关干部进行全员培训,引导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全面提升党性修养、综合素质和履职水平,当好人民政协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记者 王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