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聚全市之力推动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耕宣传教育沃土,厚植民族宗教工作思想根基
政策法规的“春雨”,唯有浸润心田,方能催开和谐之花。我市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让民族宗教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融入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全域覆盖,掀起宣传热潮。近年来,我市先后成功举办第九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省“同心圆·共发展”现场会,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横幅标语映街巷、广播宣讲入村落、电子屏展播全天候,发放资料超2万份,举办广场宣传活动200余场,让政策法规从“文件”走向“生活”。精准培育,强化能力建设。针对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等不同群体,分级分类开展培训。2024年,市、县两级宣讲团深入城乡开展线下宣讲40余场,党校秋季班专题授课,线上同步直播覆盖数万人,推动“精准掌握政策、严格落实要求”成为工作标配。融媒赋能,点亮日常传播。依托《周口日报》专栏、微信公众号、周道客户端、抖音等平台,打造“指尖上的课堂”,全年悬挂横幅2000余幅、制作展板1000余个、群发短信2万余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念如春风化雨,融入群众生活。
紧扣共同富裕目标,激活推动各民族发展新动能
立足资源禀赋,以“三个聚焦”推动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聚焦产业振兴,夯实共富根基。2024年,我市争取中央及省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超千万元,精准投向特色种植养殖、文旅融合等项目,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动态跟踪资金使用,开展调研检查12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聚焦企业培育,拓展发展空间。联合多部门助力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走出去”,申报贴息资金184万元,撬动贷款5500万元,组织参加中俄博览会、海南冬交会等展会,4家企业签订订单超900万元,“周口制造”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聚焦文化润心,共筑精神家园。以伏羲文化、老子文化为纽带,与甘肃天水、新疆哈密等地开展联创共建,举办青少年研学、导游交流等活动10余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校园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征文、课件评选激发师生“同心”共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以“五个认同”为引领,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文化为桥,展现国际视野。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发挥我市文化资源优势,2024年3月份,世界道教联合会首届道祖故里朝宗法会在鹿邑举办,全球道教界代表齐聚老子故里,国家、省、市三级联动,推动道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道教协会和世界道教联合会联合赋予鹿邑县“道祖故里”“朝宗圣地”称号,提升了周口道教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了周口“文化名片”。以规范为纲,夯实管理根基。加强全市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开展自查自纠,做好问题整改,切实加强教风建设。建立健全人员、财务、资产、会计站、接受境外捐赠、消防、治安、卫生等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加强依法规范管理水平。以红色为魂,凝聚奋进力量。持续深化“坚持中国化·同心正道行”主题活动,指导各级宗教团体开展“三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五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主题教育,组织宗教界人士走进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弘扬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研学,在重温革命历史中增进“五个认同”,确保宗教界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以问题为导向,筑牢安全防线。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蔓延,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从“三川汇流”到“四海同心”,周口在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发展之路上踏出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未来,周口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画笔”,以团结和谐为“底色”,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璀璨的和谐发展新篇章。(记者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