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面积11959平方公里,人口1258万,辖7县1市2区(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市、淮阳区、川汇区)和4个功能区(周口临港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泛区农场、周口国家农高区)。
周口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文学之乡”、河南省对外开放优秀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周口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名片更加靓丽。周口有着8000多年的文化史,是华夏文明核心传承区之一,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是中华龙文化、姓氏文化、道家文化、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享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人之祖、史之初、国之根、文之源”的美誉;李、陈、胡、田等130多个姓氏起源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谒祖圣地。周口人文荟萃,先贤圣哲、名人巨擘灿若群星,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淮阳建都,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诞生于鹿邑,所著《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沈丘人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成为历代学童唱读的启蒙书籍;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山水诗人谢灵运,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历史名人袁世凯,世界名模马艳丽、著名女排运动员朱婷、奥运冠军张志磊等均为周口人。周口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市级“杂技之乡”、中国“文学之乡”,著名的戏曲之乡、文学创作大市、书画收藏大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0项。周口历史遗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平粮台古城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方城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周口旅游资源丰富,有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1家、老子故里旅游区、关帝庙、周口野生动物世界、叶氏庄园、建业运河古镇等4A级景区5家,3A级旅游景区23家,每年吸引两千多万海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孕育出“重义守信、崇德向善,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开拓创新、务实重干”的周口精神。今天的周口正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老子故里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文化标识,让周口这一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老庄元典文化重要起源区、漕运文化核心展示区绽放新的光彩。
周口是一座临港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周口拥有沙河、颍河、涡河、贾鲁河、汾泉河等5条具备航运开发条件的河流,内河通航里程达234公里,已经形成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年5000万吨以上的货运周转能力,是河南省唯一能够常年通江达海的省辖市,内河航运优势独特,沙颍河周口以下四级航道常年通航,货物集散覆盖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南部等中西部六省市,千吨级驳船可直达长江和沿海一带。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性港口8个,其中周口中心港是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以北国家级内河第一大港,已开通至淮安港、太仓港、连云港、大丰港、上海港、凤阳港等18条国内集装箱航线和美国洛杉矶长滩港、迈阿密港、非洲加纳TEMA港、印度蒙德拉港等1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真正实现了箱通世界、货运全球。周口坚持以港定产、以港定城,围绕“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全面发力,高标准打造内河港口,加快以周口中心港为龙头的“1+9”港口体系和基础能力建设,构建“水铁公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完善以港口为牵引的“市区县园乡站村点”物流快递网络和多式联运场站体系,朝着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奋力迈进。
周口是一座人力资源充裕的城市,高质量跨越发展人才支撑更加坚实。周口是教育大市,在校学生211.73万人,每年高招考生10万多人、考入高等院校8万多人,郸城一高、淮阳中学、太康一高、扶沟高中等学校被评为清华、北大等名校优质生源基地。周口是全国5个户籍人口超千万的地级市之一,全市农村劳动力约620万人,富余劳动力320多万人。全市现有本科院校2所,专科院校4所、技工学院1所、各类中等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67所,每年培训人员30万人以上,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一定的岗位技能。有高技能人才6万多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多家。周口是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正在以科教新城建设为牵引,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积极申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人口资源大市向人才资源大市加速转变。
周口是一座农业物产富饶的城市,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的地位更加稳固。周口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国家重要的大型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常年粮食总产量180亿斤以上,是全省第一产粮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8个县(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高标准农田1053.9万亩,以商水县为代表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成为全国样板。全市蔬菜产量占全省1/8以上,肉蛋奶产量占全省1/10以上,5个县(区)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9个县(市、区)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省唯一的河南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0个),河南省作物高效生产和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数字金融实验室成功落户,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挂牌运行,科创中心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建成使用;累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34项,其中18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等4项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金丹科技、益海嘉里、牧原食品、双汇等企业为龙头,以项城白芝麻、扶沟西瓜、郸城红薯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引领,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周口是一座产业发展迅速的城市,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构架全面拉开。周口地处中西部地区连接东南沿海地区的关键地带,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现有12个开发区,培育形成了可降解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零部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中国食品制造示范基地、河南省食品调味品出口基地、河南省纺织服饰出口基地、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周口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五个清单”抓项目,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化“五链”耦合,以金丹科技、银丰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以巨鑫药业、乐普药业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以耕德电子、凯旺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智能零部件等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美妆产品、聚乙烯新材料、特种钢材、智能压力容器制造、粮食精深加工、火锅食材、预制菜、肉制品绿色加工等十大百亿级特色优质产业集群势头强劲。
周口是一座商贸物流繁荣的城市,豫东南对外开放新枢纽正在构建。周口是连接中原经济圈和华东经济圈的“交汇点”,是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周家口就有“小武汉”之称,“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是对昔日繁华的赞誉,也是今日周口的生动写照。目前,华耀城、黄淮农产品大市场日客流量数万人次,商品日成交额数千万元,中原国际商贸城、项城欧培莎、太康万成金街、郸城万洋国际博览城、沈丘玉文化产业园等大型批发市场均形成了较强的辐射能力。随着周口港投入运营,港口物流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临港物流对接郑州航空港和郑欧班列,以及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的入驻,临港经济、临铁经济和临空经济效应叠加显现,周口正成为豫东南对外开放的新枢纽。
周口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三川大地展开生态宜居秀美画卷。按照绿色发展的道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守好生态安全红线,统筹抓好节能降碳提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被评为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围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了中心城区一带四林百园、七条水系综合治理和沙颍河城区段生态改造等一大批项目,建设了森林城市、森林通道、森林社区、森林乡村、森林田园五大森林工程,市域五大主要河流和引江济淮、引黄调蓄等八大生态区建设初见成效。如今的周口,中心城区一派生机盎然,自然生态和城市建设和谐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今天的周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起点,踏上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周口新征程。展望未来,全市上下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聚焦“四高四争先”,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周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