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经
朱传经正在制作雕塑模型
在充满钢筋混凝土的现代都市里,我们总能看到各式各样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雕塑,它们或飘逸灵动、或大气磅礴、或庄严肃穆……正是有了这些城市雕塑的装饰与美化,才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文化内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的发展以及人文状况。来自周口市郸城县的朱传经就是一位专注于城市雕塑的艺术家。他从17岁开始学习黄杨木雕,在青铜铸造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北京雕塑界炙手可热的雕塑家之一。
如今,朱传经很好地把商业与艺术结合起来,成立了北京铭世经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城市雕塑的设计、制作、开发、生产,国内很多城市的城市雕塑都由他的团队设计制作完成。
11月9日,“出彩周口人”采访组一行对这位为城市内涵“画龙点睛”的周口人——朱传经进行了专访。
藏身“画家村”的艺术家
在北京市通州区北部,有一块温榆河与潮白河环绕的秀美土地,这里就是闻名国内外的宋庄。初到这里的人可能感觉宋庄与普通村落一样,没有什么可以称奇的地方,但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这里居住的大都是知名画家、艺术家,他们俨然已把这里当成了远离都市喧嚣、寻找艺术灵感的“桃花源”。宋庄也因聚居大量画家而得名“画家村”。
当日下午,沿着宋庄的水泥街道,拐过几道弯,记者一行在一幢普通4层小楼前停了下来,这里就是朱传经位于宋庄的设计基地。看到记者一行到来,采访对象朱传经忙上前打招呼:“欢迎你们!来,看看我们的设计基地……”一阵寒暄过后,身穿深色外褂,留着短发的朱传经,操着亲切的周口话带领记者一行参观起他的设计基地。
在设计基地1楼,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雕塑模型,朱传经站在一旁耐心指导。“可别小看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大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制作雕塑模型是雕塑设计制作流程中的初步环节,也是一个小而精的关键环节……”朱传经这样介绍。之后,朱传经又如数家珍般给记者一行介绍了展架上雕塑模型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实施情况。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于是,朱传经邀请记者一行到2楼办公室座谈。
看了朱传经的简介,记者一行惊讶地发现他不仅是国家一级雕塑建造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还是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品牌促进会雕塑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他的作品空灵、圆润、简洁,在雕塑届独树一帜。他创作的《马头》系列作品,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离开家乡拜师学艺
1976年,朱传经出生在郸城县汲水乡前朱楼村。和北京的宋庄相比,朱楼村虽没有浓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但这里淳朴的民风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人。朱传经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艺术”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天方夜谭,可年幼的朱传经却对美术充满兴趣,上课时,别人认真读书,他却常常被课本上的插图吸引。回到家,朱传经还不忘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看到的、想到的东西。就这样,朱传经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埋藏下了艺术的种子,他立志报考美术院校。可偏偏命运弄人,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无奈家境贫寒,初中业毕后,朱传经不得已辍了学。
之后,朱传经跟着亲戚到浙江温州学习黄杨木雕的雕刻技术。这次不经意的拜师学艺,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初到温州,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朱传经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雕刻技术学起,他坚持每天早早起床,反复练习,直到深夜才放下手中的刻刀。学艺的日子是辛苦的,可是骨子里有一股倔强劲儿的朱传经却坚持了下来。
学有所成“闯”京城
黄杨木雕是浙江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基本雕刻技法的同时,朱传经还注重创新。那时,他创作的作品在杭州艺术博览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在之后的日子里,朱传经一边跟随师傅学艺,一边自主创作,作品接连参加了各类展览。
跟师傅学习了七八年之后,凭借刻苦努力的品格,朱传经终有所成,他要到更大的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朱传经从温州来到北京,开始了在北京“闯荡”的日子。
像其他“北漂”族一样,初到北京时,朱传经一边谋生,一边坚持艺术创作。凭借扎实的黄杨木雕技艺功底,他创办了北京新欧派艺术品公司,从事雕塑制作。
刚开始,朱传经以制作欧洲风格的雕塑为主,雕塑制作完成后,运往欧洲销售,他的作品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这也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之后,一些国内名家找到朱传经,要求与他合作,朱传经的名气逐渐在业内扩散开来。
让雕塑作品
“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创办北京新欧派艺术品公司之初,朱传经就立志要做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雕塑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此,他潜心钻研、不断创新,以满足公共环境、家居装饰的需求。其间,他的作品《老伴回娘家》《紫气东来》《飞天》等陆续在国内工艺品博览会上获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城市开始找朱传经制作地标。2003年,朱传经为北京海淀外语学校设计制作了雕塑《名人头像》;2007年,为青岛市橄榄城设计制作了雕塑《微笑》;2009年,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鹰骏广场设计制作了群雕《鹰骏雄风》;2010年,为山东省兖州市设计制作了雕塑《大禹治水》;2012年,为北京市朝阳区天力街设计制作了雕塑《翔龙》……这些雕塑作品反映了城市的发展以及人文状况,起到了为城市内涵“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朱传经还曾到中央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深造。受国内多位大师级艺术家的指导,让他的眼界更加开阔。2012年,朱传经成立了北京铭世经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组建了专业设计制作团队,同时,他还担任了北京钱绍武文化艺术中心的运营总监。
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朱传经的带领下,北京铭世经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业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朱传经一直视艺术为生命,致力于与国内外园林业、建筑业、环境艺术业真诚合作,以超前的思维、精湛的技术为社会各界制作了众多优美的艺术作品。
从最初的北京新欧派艺术品公司到现在的北京铭世经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朱传经实现了让雕塑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愿望,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充满艺术气息的雕塑作品。
为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
2015年9月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和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式举行。在本次阅兵仪式上,由抗战老兵、抗日英雄子女代表和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乘车方队,成为振奋人心的一大看点。
当天上午,由于一些原因不能亲临现场的朱传经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他观看直播的心情比别人多了一份忐忑,原因是乘车方队所用车辆上的浮雕,是由他所带领的团队设计制作完成的。“当时,我真的很紧张,因为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我们的作品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力量……”朱传经说。
朱传经参与设计制作的车体浮雕,创造性地运用了彩绘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运用了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并加入透视学等美学原理,增加了视觉冲击力、提升了画面层次感。“看到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我心里既高兴又自豪。至今,那一幕仍留在我的脑海里……”朱传经说。
把精力投入雕塑艺术中的同时,朱传经时刻想念着家乡,不忘自己是一名周口人,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带领在京创业的周口老乡抱团发展的义务和责任。 □晚报记者 张洪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