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志愿者开展乡村义诊活动
周末公益剧场
志愿者清理花带垃圾
志愿者泼墨送乡亲
青少年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
周口市慈孝文化促进会志愿者清理河道垃圾
红十字会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活动
周口市啄木鸟志愿者服务工作委员会志愿者看望百岁老人
在丰收的季节,周口中心城区“五城联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摘取“全国绿化模范城”金字招牌,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现场考察。周口,这座人文厚重之城正迈着铿锵的脚步内联外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每天,中心城区20万名志愿者奔赴“五城联创”第一线,活跃在大街小巷、社区广场、街头游园、沙颍河岸,清理垃圾、宣传文明常识、开展义诊、扶危济困、文明劝导、敬老爱老……他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志愿服务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打造出了志愿服务的“周口标杆”。
搭建平台 示范引领 志愿者组织蓬勃发展
2011年4月,周口市志愿者协会揭牌成立;2012年,我市设立志愿者服务工作科;2013年,由市直工委、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等21个部门、单位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成立,强化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7家公益团体成为首批市志愿者协会会员单位,标志着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开启新的篇章。
“志愿服务内容已由过去单纯的扶弱助残向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领域拓展,志愿服务活动也在向制度化建设、组织化推动、社会化动员共同发挥作用阶段过渡。”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真正把志愿服务做出实效,就要搭建好平台,让志愿服务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我市专门成立周口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并在全市各县(市)建立相应组织,实现了志愿者市、县、乡、村四级志愿者队伍的全覆盖,从而吸纳带动更多的志愿者和社会群体加入,增强了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在三川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党员干部到群众,从社区到田间……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无处不在,遍布城乡的113个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以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为主而开展的“做志愿表率·为党旗增辉”“周五清洁日”“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服务群众,全力助推我市“五城联创”,涌现了全省“文明使者”志愿服务之星王欢、王雪涛、焦阳光等先进典型。
“周末公益剧场”、免费爱心早餐、“老年夕阳红”等一大批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以及“公益顺风车”“叶子帮办”、认领微心愿等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深受群众欢迎,其中,“周末公益剧场”入选全国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市体育中心、项城市驸马沟、淮阳县太昊陵等21个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站点,市志愿者协会、淮阳至善社工、西华老年夕阳红等16个组织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扶沟县汴岗镇便民服务中心等被评为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申文慧、王勇等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
丰富载体 精准专业 志愿服务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有人来看我,我算是掉福窝里啦。”今年中秋节前夕,周口市啄木鸟志愿者服务工作委员会成员前往西华县叶埠口乡夏庄村看望百岁老人春氏,在村子里就收获村民的一片赞扬。周口市啄木鸟志愿者服务工作委员会成立一年多来,在清理城市“牛皮癣”、巡防沙颍河捡拾垃圾、帮助菜农销售滞销萝卜等活动中,志愿者早已美名远扬。
“志愿服务事业是对政府民生工作的有力支撑,如今,志愿服务事业已经成为周口参与面广、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的公益事业。”市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科科长任宏阳表示,今天的志愿服务已经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了把志愿服务越做越好,必须不断丰富载体,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我市在培育便民志愿服务项目和推动活动多样化发展上精心布局,面向不同群体,针对其不同需求,推出了一大批个性化志愿服务项目。
在农村特别是困难家庭,人民群众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志愿者开展了“送文化、送法律、送技术、送科普”活动,把科学文化知识和文明常识送到人民群众家里。
针对未成年人,爱佑公益志愿者开展“女童保护”进课堂,把安全防范意识带给孩子们。
面对福利院儿童和弱势群体,萤火虫公益的志愿者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送去文具和礼物。
在“创建文明城·志愿者在行动”活动中,中心城区240多家单位的志愿者积极参加,他们每天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劝导文明出行等,将志愿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在“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中,数万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广泛开展扶危济困、文明劝导、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群众20万余人。截至目前,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余万册,开展文艺演出近350场次,累计参与志愿者6万多人次,认领“微心愿”5614个,帮助群众解决问题6531件次,提供帮扶资金和物资200余万元。
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周口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相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困难找志愿者”不是标语口号。
健全机制 助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以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为中心,我市多年来着力加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逐步探索出一种“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志愿精神无处不在”的志愿服务模式。依据《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意见》《周口市志愿服务制度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等文件,我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及时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根据标准和条件吸纳社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进行注册,并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将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对象、志愿服务项目有效对接,参照民政部标准,根据志愿服务记录时间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全市五星级志愿者达5000多人。同时积极依托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或QQ 群、微信群等群众易于接受的组织方式,完善志愿者数据库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整合志愿服务各类资源。
目前,全市共注册志愿服务队3659支,实名认证志愿者81万名,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0235个。
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健全培训管理机制。我市依托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建立志愿者培训基地,不断完善志愿者系统培训、师资配备、计时考核等有关制度;邀请张祖平、代恒猛、毛立红等知名学者,李高峰、任志森等志愿服务领域相关专家来周授课,对志愿者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并组织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多次赴河南大学、河南省团校等地进行学习,在交流中补短板,在学习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通过周口文明网开设培训专栏,创建志愿服务QQ工作群、志愿服务活动微信群、志愿者骨干微信群等,开展线上培训,带动全市举办文明交通、赛会服务、礼仪传播、卫生保健、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培训活动900余场,培训各类志愿者8万余人次。
吸引、鼓励志愿者长期参与服务,帮助社会和他人,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我市制定《周口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意见》,将激励回馈作为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对优秀志愿者表彰奖励和激励回馈办法做出具体规定,做到有章可循;逐步推行优秀志愿者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游景点、赠阅《周口日报》、免费健康体检等服务;试行优秀志愿者在饭店就餐、宾馆住宿时享受折扣及其子女享受优惠入学、就业等适度的奖励措施,让志愿者的行为得到褒奖和嘉许,树立做好人、有好报的良好社会风尚。
同时,我市积极开展了寻找全市最美志愿者和“四个优秀”(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志愿服务社区)评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引导最美公益人物、慈善大使、正能量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健康发展,将优秀志愿者纳入道德模范、“周口好人”评选范围,大力表彰、广泛宣传,树立崇德向善的社会导向,使争当志愿者成为全社会的风尚,保障了志愿者活动的持续性,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聚小爱成江海,融万民纳百川。志愿服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但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在周口,志愿服务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蓬勃发展,它不仅是新时代周口人的一种精神追求,而且已成为更多人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涵必将助力周口迎来更出彩的明天。(记者 黄佳 李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