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口临港开发区、黄泛区农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周口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3月24日
周口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根据《河南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豫政〔2023〕3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聚焦我市生物制药、可降解新材料、智能终端零部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美妆产品、聚乙烯新材料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分行业、分区域、选龙头、树典型、重引导、全覆盖的思路,以促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为目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加快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6年,全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主要目标
序号 |
指 标 |
目 标 |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
1 |
“数字领航”企业 |
1个 |
2个 |
3个 |
2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
5个 |
10个 |
15个 |
3 |
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
1个 |
2个 |
3个 |
4 |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
4个 |
5个 |
6个 |
5 |
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 |
60% |
80% |
100% |
6 |
智能工厂(车间) |
90个 |
100个 |
110个 |
7 |
绿色工厂 |
1个 |
2个 |
3个 |
8 |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
1家 |
2家 |
3家 |
9 |
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 |
1个 |
2个 |
3个 |
10 |
制造企业内网改造标杆 |
1个 |
2个 |
3个 |
11 |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评定、升级版对标诊断企业 |
3家 /50家 |
6家 /80家 |
8家 /100家 |
12 |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企业 |
1家 |
2家 |
3家 |
注:以上指标均为累计指标。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数字化转型引领行动
1.加快企业数字化赋能。支持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构建设备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的技术底座,积极开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实践,在成本、质量、效益、绿色、安全等方面转型成效突出,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全方位引领带动作用。面向行业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打造“数字领航”企业。持续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加快设备、研发、供应链、运营管理上云用平台,实施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改造,形成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企业样板,引导中小企业参照样板,标准化、高质量、低成本快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到2026年,力争培育建设3个“数字领航”企业,打造15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2.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聚焦重点产业链,坚持“一链一策”推动17个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支持“链主”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开展协同创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水平,打造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管理理念新、质量效益高的数字化转型标杆,推动企业提质、增效、降本、降耗、绿色和安全发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对行业同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较好示范作用。到2026年,实现重点产业链协同水平显著提高。(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
3.推进区域数字化转型。面向全市11家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加快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在龙头企业转型示范、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培育引进、园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支持平台企业、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面向园区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打通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园区企业整体数字化升级;加大锅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力度,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创新资源和要素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水平。到2026年,以11家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重点,打造3个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
(二)实施高端制造突破行动
4.推动关键技术高端化发展。以生产共性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为重点,打通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数字化服务商,突破工业现场多维智能感知、基于人机协作的生产过程优化、质量在线精密检测、生产过程精益管控、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复杂环境动态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全流程智能决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生产共性技术。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面向产业链供应链,开发跨企业多源信息交互和全链条协同优化技术。到2026年,力争突破和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持续增强创新效能。(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5.推动产品价值链高端化提升。深入推进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快智能产品研发应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技术附加值。支持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智能产品研发生产能力。支持企业发展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翻译机、智能家电等生活服务类产品,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医疗健康设备、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公共服务类产品,以及具有人机协同、智能控制、自主决策、优化调度等功能的行业应用类产品,全面促进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智能产品在工业、农业、交通、医疗、教育、健康养老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推广,服务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到2026年,在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智能产品,有效提升产品高端化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6.推进制造业产业链高端化融合。以终端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支持企业面向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建设客户需求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等系统,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支持企业建设共享制造平台,整合生产制造各环节各领域的分散闲置资源,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开展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支持企业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建设独立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开展研发、制造、交付、维护等全过程质量提升服务。支持企业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产品数字孪生体,开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维护检修、回收利用等全链条服务;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集成系统,面向全产业链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到2026年,累计培育6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三)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动
7.建设智能应用场景。聚焦“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应用场景。在产品研发环节,支持企业通过设计建模、仿真优化和测试验证,实现数据驱动产品研发,提高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在生产制造环节,支持企业通过精益生产管理、工艺过程控制优化、产线灵活配置、设备协同作业,实现智能化生产作业和精细化生产管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营销管理环节,支持企业通过市场趋势预测、用户需求挖掘和数据分析,优化销售计划,实现需求驱动的精准营销,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在售后服务环节,支持企业通过服务需求挖掘、主动式服务推送和远程产品运维服务等,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精准响应,不断提升产品体验,增强客户黏性。到2026年,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8.打造智能工厂(车间)。支持对照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进一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每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1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到2026年,累计培育110个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实施绿色制造升级行动
9.开展数字化绿色设计。坚持数字化引领和绿色化协同,利用数字赋能绿色制造,以数字技术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协同研发低碳新技术、新产品,推进生产源头节能减碳。加大绿色设计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在研发设计全过程贯穿应用数字技术,对过程海量数据深度挖掘,提升研发设计生产效率。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加强降碳新技术研发,支持节能降碳技术研发示范应用。鼓励我市现有绿色工厂发挥绿色优势,结合产品特点,创新应用数字技术加强低碳新产品研发,开发推广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到2026年,培育1—2个绿色设计产品和节能节水技术装备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10.推动数字化绿色生产。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深度融合,赋能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支持制造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控中心,聚焦能源管理、节能降碳、低碳能力等典型场景,推动重点用能设备上云上平台,实施生产设备能耗智能管理,推广标准化“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引导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实现双化协同发展,加快培养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优先鼓励支持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创建。支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和跨领域配给,持续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到2026年,培育3个绿色工厂。(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11.构建数字化绿色供应链。以上下游企业绿色制造数据流通共享为重点,推动供应链绿色化协同升级。结合我市17条重点产业链,发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领域的引领作用,建设互联互通、高频高效的绿色供应智能网络体系。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企业搭建数据共享、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数据传递和绿色管控。到2026年,培育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实施数字化支撑强化行动
12.推动工业软件重点突破。积极培育软件业发展,引进和建设新型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等基础软件平台,以及面向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应用平台,支持工业操作系统及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等工业软件产品的研发。推进工业软件发展“云化”新业态,鼓励头部企业开放应用开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直接发展云原生产品。加快重点领域软件规模化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13.加快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加快提升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依托绿色铸造产业园,推进缸体、缸盖等汽车零部件产业整合提升,鼓励企业建设自动成型的绿色生产线,建立绿色化、智能化大型装备企业,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支持太康锅炉共享产业园建设,争创全国压力容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园区。重点支持贯流锅炉开发和生产。加快高低压系列互感器、智能电力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到2026年,认定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突破1个,培育12个省级“机器换人”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扶沟县政府、太康县政府)
14.培育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持续培育引进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突出的行业服务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国内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本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到2026年,累计引进培育3家左右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商,建设3个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
(六)实施数字化基础建设行动
15.优化升级网络设施。支持企业围绕内部资源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业数据处理分析等应用网络需求,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企业内网,全面支撑生产装备、信息采集设备、生产管理系统等生产要素广泛互联,打造企业内网改造标杆。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加快锅炉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推广,支持服务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推进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加快形成规模化标识解析应用服务能力。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等重点区域5G基站规划布局,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质量。到2026年,打造3个制造企业内网改造标杆,建设1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太康县政府)
16.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头部企业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重点推广锅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和服装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推动纵向整合行业资源、横向跨界赋能,持续提升设备接入、知识沉淀、应用开发等能力。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加快平台应用推广。到2026年,力争打造2—3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重点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太康县政府、商水县政府)
17.加快标准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引导企业以贯标评定、对标诊断为抓手,建立系统化的运行管理机制,探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内控、质量、环境等多体系融合的方法和路径,助力企业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型能力。支持企业开展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帮助企业运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评价自身数据管理能力,持续完善数据管理组织、程序和制度。到2026年,推动8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评定,100家企业开展升级版对标诊断,3家企业开展DCMM贯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七)实施数字化能力提升行动
18.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按照新时代中原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培训安排,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家参加省组织的观摩学习、培训交流等活动;依托周口市企业家学院,联合省内外知名高校举办数字化转型专项培训,深入学习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的先进理念和转型模式,提升企业家数字化领导力,建立数字化思维。发挥周口市非公有制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的作用,引导企业家之间优势互补。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家队伍建设薄弱环节,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引领,加快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集中突破企业家培养、激励等难题。到2026年,力争打造一支掌握现代经营理念、具有全国视野和国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家队伍。(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工商联)
19.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创新柔性引才聚才机制,柔性引进重大项目推进、重点技术攻关等所急需的“高精尖”短缺人才。深入实施“周口英才计划”,引进培育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加强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构建企业数字生产力。开展数字技术赋能城市行活动,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到2026年,引育一批数字化转型领域领军人才,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基本建立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首席数据官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支持企业将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上升为发展战略,广泛组织数字技能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等,增强产业工人数字技能素质,建立企业数字文化。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构建规范化培训、标准化评价、多元化培养模式。推动数字技能类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培育既具备本领域专业素质、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数字工匠”。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实训基地、职业教育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到2026年,初步建立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支持政策
对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机器换人”示范项目、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等试点示范,按照国家、省相关政策和《周口市支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奖励办法》《周口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工作评定细则》给予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研究解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实施的重大问题,谋划部署重点工作,督促落实重要事项。各县(市、区)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及配套政策,完善推进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开展诊断服务。开展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活动,建立市、县两级协同工作机制,通过河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诊断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诊断服务,并以诊断报告为基础开展解决方案设计,推动企业从机械化、自动化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梯次推进、提档进阶。鼓励各县(市、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开展诊断服务。
(三)加强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建立市、县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梳理入库;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强资金、土地、人力、数据等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梳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节点,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谋划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以项目建设牵引要素集聚、产业配套,加速项目落地见效。
(四)严格督导考核。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年中观摩、年底考核”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每月对各县(市、区)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对各县(市、区)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年中组织现场观摩活动,督促各县(市、区)对标先进、学习交流;年底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组织考核。
(五)营造良好环境。遴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建立多渠道宣传推广机制,营造典型引路、看样学样的良好氛围。面向政府部门、重点企业负责同志等“关键少数”,组织专题培训、考察学习等活动,帮助树立数字化思维。举办专业化、高水平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会议、论坛、展会等活动,促进技术创新、展示体验、供需对接、应用促进等交流合作。
附件:周口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考核指标
附 件
周口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考核指标
类别 |
考核内容 |
制定政策措施 |
1.出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方案等情况 |
2.出台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及落实奖补资金情况 |
|
培育标杆示范 |
3.创建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等试点示范情况 |
4.培育省级“数字领航”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制造企业内网改造标杆、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情况 |
|
5.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情况 |
|
6.培育省级智能车间(工厂)、市级智能车间(工厂)情况 |
|
7.培育省级绿色设计产品和节能节水技术装备产品、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情况 |
|
建设重点项目 |
8.依托市、县数字化转型项目库,推动重点企业项目建设情况 |
9.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情况 |
|
强化基础支撑 |
10.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情况 |
11.培育和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情况 |
|
12.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评定、升级版对标诊断和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情况 |
|
营造发展环境 |
13.市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观摩情况 |
14.开展规模以上制造企业诊断服务情况 |
|
15.组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专题培训、对接交流、经验推广等活动情况 |
|
16.推动企业家数字素养提升和高端人才引育,打造数字技能人才队伍情况 |
注:此指标适用于各县(市、区)
相关阅读:
《周口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