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4年周口市开放招商工作行动计划的通知
周政办〔2014〕 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2014年周口市开放招商工作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5月5日
2014年周口市开放招商工作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我市开放型经济竞争力,为加快实现周口崛起、富民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对外开放主战略,把开放招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深入开展“对外开放提升年”、“承接产业转移突破年”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三项活动,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进来”与“走出去”融合发展,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着力拓宽开放招商领域,着力强化重大项目带动,着力优化投资软硬环境,持续增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开放招商质量和水平。
力争2014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3825万美元,增长10%;实际引进省外资金387.3亿元,增长15%;外贸进出口85920万美元,增长1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200万美元,对外投资中方协议完成额4850万美元,增长10%。
二、工作重点
(一)深入开展“对外开放提升年”活动。强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商务牵头、部门联动开放机制,畅通与商协会、企业的合作渠道,明确对外开放的方向和重点、载体和平台,不断完善举市开放体制,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一是拓宽开放领域。抓住国家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机遇,研究配套支持政策措施。坚持“项目带动、全方位动作、多渠道运作”的原则,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注重引资与引智、引技相结合,引进境外资金与引进市外资金相结合,引进国企资金和民营资金相结合,强力推动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延伸。在科技领域,加大与国家和省级科研机构合作力度,引进、聚集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专利服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风险投资等技术服务企业。在农业领域,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引导外来资金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引进高端技术设备,开展农产品、肉制品产业精深加工。鼓励我市企业参与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在服务业领域,围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生动力和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创新型服务业项目,培育发展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发展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在基础设施领域,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旧城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等,推动各类资本投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开放载体。着力“筑巢创优”,增强开放型经济承载能力。加快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周口开放招商的“金字招牌”。加快完善市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聚集区、商务中心区和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主要载体作用。市经济开发区要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条件成熟的产业集聚区要积极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力争1—2个县纳入省政府对外开放重点县,切实提高我市对外开放的综合竞争力。三是优化开放环境。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对接,推动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银行密切合作,完善资本支持体系。加强招商引资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招商引资联审联批和代理、投资权益保护等开放公共平台建设,搭建网络招商平台,强化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开放要素保障,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完善物流网络建设,打造“供应链”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形成良好的综合开放环境。
(二)持续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突破年”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活动。持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增量、调结构、促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把招商实效性和针对性放在首位,创新方法,提高实效。一是创新招商方式。改变过去大呼隆的招商方式,减少举办大规模招商活动,重点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开展小分队专业招商,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推动由“政府主导招商”向“企业主体招商”转变,发挥各级工商联、商会和企业主体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推动现有投资者增资、引资,形成二次招商效应;推动由“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实现由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到针对各产业的定向招商;推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更加注重项目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着力培育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推动由“推介会招商”向“招商引资营销”转变,重点围绕投资环境、产业配套、人力资源等要素开展招商营销工作。二是提升招商质量。紧盯产业发展趋势,把产业集群招商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引进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围绕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10强、央企等重大企业投资动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筛选整理包装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牵头、一个团队跟进的办法,争取在集群招商和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大中心城区招商力度。树立中心城区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注重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统一招商政策,统一招商规划,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行动,形成招商合力。在招商重点上,川汇区要依托人口集中、商业活跃的优势,加大商贸服务业招商力度,建设特色商业区、宜居生活区,并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形成高成长性产业集群,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经济开发区要加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招商,建设全国知名的面制品、食用油脂、冷鲜肉品加工中心和中心城区重要客货运输服务中心、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东新区要加强现代服务业招商,打造成我市的商务中心、职教中心、文化中心;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要加强物流业招商,围绕发展港口经济,积极引进出口加工业,建设集农产品、能源、建材、仓储为主的区域型、枢纽型综合物流集聚区。在政策体制上,研究出台加快中心城区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建立中心城区四区联动招商、信息共享、合力推进机制,以中心城区大招商,促进中心城区大发展。四是强化项目的跟踪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签约,谁负责、谁跟踪”的原则,由领导干部牵头,组成专门工作班子,“一对一”跟进落实,制定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节点,推动项目落地。对重大项目继续实行分级负责制,5亿元以上重大签约项目,由市主要领导负责协调推进;5亿元以下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领导负责协调推进。坚持重大项目台账管理,市县联动,动态监控,跟踪督导,实现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重点盯紧扶沟申鹭达建材产业园等4个省重点推进的1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郸城圣光医药医疗器械孵化园等30个市重点推进的5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力争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三)积极组织参加重大经贸活动。按照精简、节俭、务实、创新的原则,突出集群式引进、专题性推介、区域性对接,研究谋划参加重大经贸活动,着力提高招商质量,提升活动水平。一是组织参加省内重点举办的7项活动:5月的第四届郑州国际家具展览会暨家居产业转移合作洽谈会、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终端博览会、河南省服务业开放合作洽谈会,7月的2014年央企河南行活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8月的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9月的2014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10月的2014豫台经贸洽谈会、第四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二是组织参加省外境外举办的4项活动:6月在香港、台湾举办的 2014年河南—港台经贸交流活动,9月在南京举办的2014年纺织服装及电子信息产业对接洽谈会和在广州举办的豫粤汽车及零部件、家居产业合作洽谈会,11月在上海举办的河南智能装备专题对接洽谈会。三是有选择地参加国家级经贸活动7项: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6月在大连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9月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4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南宁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厦门举行的第18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0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五届中英工商峰会,11月在深圳举行的第16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四是有选择地参加省辖市举办的8项特色经贸活动:5月的第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第二十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8月的第九届豫商大会,9月的第十四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五届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10月的2014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中国开封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暨第32届菊花文化节招商活动。五是结合我市实际适时举办专题招商活动。围绕制鞋服装电子、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选择与我市产业互补性强、产业转移意向明显的地区,适时举办专题招商活动。
(四)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坚持内外贸一体运作,以优化商品结构、贸易结构和主体结构为重点,推动内外贸一体融合发展。一是着力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商品的进出口。认真落实重点进出口企业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重点企业、重点商品进出口动态,努力保持重点企业进出口持续稳定增长。二是着力抓好出口型项目的引进。围绕我市制鞋、制衣、电子等优势产业,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出口带动能力强的出口型项目,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三是着力抓好出口基地培育。加快我市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和食品调味品出口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出口产业集群,变基地优势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为出口优势,增强出口后劲,夯实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四是着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兴市场。推进市内外电子贸易发展,鼓励企业赴新兴市场开设贸易网点和售后服务网点。
(五)大力推进外经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宽对外投资领域和区域,从商贸流通、农牧业经营向工业制造和高科技产业拓展。鼓励市内企业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增强企业国际化能力。加大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力度,做好对外劳务输出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管,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劳务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对外劳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继续实施开放招商党政“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协调、督办。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加强开放招商队伍建设,采取“火线优选”的办法,选拔优秀人才从事开放招商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和完善各级各部门联动协作推进机制,形成自身开放、支持开放、协力开放的强大合力。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开放招商工作的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农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科技、金融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各自领域内对外开放工作;统战、工商联、台办、侨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好现有合作关系平台和客商资源,积极服务推动对外开放;共青团、工会、妇联等部门要发挥自身影响力和号召力,凝聚对外开放力量;其他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为对外开放搞好服务保障。加强市县联动,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完善政策、综合协调,县级层面主动对接、跟踪推进、细化落实,形成分工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推进机制。
(三)强化考核奖惩。完善开放招商考核办法和考评体系,对县(市)和中心城区实行分类指导、区别考核。在考核重点上,突出对重大项目、产业集群的考核,由重规模考核转向重质量考核,特别是对省市重点跟踪督导的34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详见附表)进行定期督促检查通报,并纳入年终全市对外开放考评体系。同时,为加快中心城区商贸物流业、三产服务业发展,提高中心城区商贸物流业、三产服务业的考评分值比例。在考核方法上,继续坚持“月上报、季督查、半年总结、年底总评”,并奖优罚劣,树立正确的开放招商导向。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开放招商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1.2014年河南省重点推进的1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
项目表周政办
2.2014年周口市重点推进的5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
项目表。周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