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高考改革的首次高考,全省共报名103.3万人,我市报名11.9万人,其中普通生10.3万人,专升本4295人,对口生1.09万人,普通高考将于6月7—9日进行。我市前瞻谋划、综合施策,确保新高考首考平稳有序、万无一失。
一、聚焦教育资源扩充筑牢基础。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80所,在校生24.95万人。结合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科学制定并落实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新建、改扩建项目,其中2024年全市新建投用高中8所,新增学位1万个。三年内招聘补充教师1100名。市县两级组织开展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法培训,各高中学校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完善选课走班方案,创建省市级学科基地80个。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举办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聚焦新变化宣讲凝聚共识。市教体局成立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宣传领导小组,建立市县两级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宣讲团,面向全市高中学生和家长分发宣传资料,邀请省专家开展实地培训并同步直播,培训宣讲覆盖全市涉考教师、学生、家长,重点围绕四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考试科目不同。由文、理分科改为“3+1+2”模式,即:考生除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外,首先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任选“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二是命题主体不同。往年高考科目均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今年除语文、数学和外语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外,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选考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三是考试时间不同。由2天延长至3天,第三天安排4门再选科目考试。四是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不同。今年采取“院校专业组”模式进行志愿填报和录取,将之前的国家专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地方专项进行合并,改为48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三、聚焦组考关键强化保障。一是重点加强保密室建设。市、县两级共有试卷保密室12个,均经保密、公安部门联合验收符合国家教育考试保密使用标准。所有保密室配备铁门、铁窗、铁柜及灭火设备,室内、外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录像,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并开展网上智能巡查,严格制订试卷各区域流转保密制度,确保试卷流转全程可控、可溯。二是强化标准化考点建设。全市共有107个标准化考点,5456个考场,4月份完成所有高考考场高清全覆盖。
三是组织开展适应性测试。按照省教育考试院统一部署,我市于1月3日—5日,完成9.9万名考生新高考模式适应性考试工作,3月5日至14日顺利组织开展了演练模拟填报志愿工作。我市组考机构、考点、学校、考生及家长通过适应性测试与志愿模拟填报,提前熟悉新高考组考工作全过程,为首考安全平稳有序实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