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一季度GDP数据出炉,在增量上,周口以超80亿元的成绩居全省第一。
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上,周口今年已超1900万吨,占全省的85.5%,妥妥的全省第一。
周口这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喜获两个全省第一,得益于河南在内河航运上的大投入。
上月末,我省发布的《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给周口“产运融合、开放兴港”指明了方向: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促进沿河产业带与物流园区建设,打造集口岸、自贸、综保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做大做强口岸经济、临港经济,以港引产,以产兴城,促进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
风劲帆满海天远
河南省将2025年定位为“水运发展全面建设年”,加快推进内河航运“11246”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
周口全力推进港航建设,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中实现优势再造,进而实现“河南开放前沿”的破局。
建成投用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一期,开工建设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二期、沙颍河漯周段提质升级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贾鲁河通航工程,加快周口港中心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方向清晰,周口人意志坚定,步伐沉稳。
夏渐深,麦渐黄,正是赶工期的好时机。5月中旬的周口港中心作业区工地像一个千人表演的大舞台,20多个施工队伍在不同的场地上忙碌。
截至5月12日,港池土方开挖近51万立方米,辅建区及堆场回填土方37万立方米,轨道梁PHC管桩施工完成2800根,轨道梁浇筑完成7100米。
总长1089米的码头已经施工过半,1#、2#、3#泊位本月底可完成施工,其余泊位计划9月底完成施工。新建大堤主体工程已完工,指挥中心办公楼二次结构施工已完成,码头工程进度过半,道路、堆场施工稳步推进。
G329港区段改线工程也传来喜讯。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路面基层的水泥稳定碎石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5月10日路面开始铺设沥青,计划本月底建成通车。
在商水县黄寨镇毕营村附近的周口中心港集疏运铁路专用线跨宁洛高速特大桥施工工地,负责该项目建设的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力争在雨季来临前完成全桥445根桩基施工任务,同步开展桥梁承台、墩身的施工,预计明年7月可完成T梁架设。钢筋加工场、拌合站、试验室已建好,目前工作人员正进行涵洞和涵身基础养护、涵身钢筋加工、水泥搅拌桩地基承载力检测等工作。
周口港航项目推进风劲帆满,争取今年年底实现周口港中心作业区开港。
打造新兴港口城市,周口前景无限,如同将要丰收的麦田,让人满眼都是欣喜。
向海图强千帆竞
如今拥有淮河流域最大内河港口的河南,几十年前也曾“借港出海”。
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部副教授、博士林永然曾在《河南日报》刊文:“河南已经形成密集的空、铁、公交通网络,但水运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交通物流体系最后的‘短板’。”
河南要建自己的港口。
周口不是河南的边缘,要做河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做“出海口”。
港口的建设、岸线资源的整合,是港口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临港产业就是平台经济,产业聚集就是让“流量”变成“留量”。
履行“东向融入、进圈入链”的顶层设计,借助地理优势,周口成为河南融入长三角、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佳通道。
随着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近几年周口人明显感觉到,家乡与长三角实现“牵手”:红遍了全国的“锅圈”,把整个产业链体系、首批8家配套企业从上海带到了周口;鹿邑正在建设的科创小镇,运营者是浙江大学在读博士于红雷和他的团队,他们正把在杭州运营科创小镇的成功经验“克隆”到鹿邑……长三角与珠三角的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不断向周口集聚。益海嘉里、河南钢铁周口基地、瑞茂通等一大批临港偏好型产业项目,及中储粮、中农等仓储物流项目,不断壮大周口临港产业。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也在港口汇聚。
一个港口的繁荣往往能引领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随着周口港货运量的显著增长,沿线城镇也焕发生机。纸店港、刘湾港、沈丘港等重要港口如今因水路交通的便捷而成为了经济活跃的枢纽。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周口境内的港口已形成产业链的合理分工与配合,共同打造经济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面向“十五五”,周口全力推进临港制造: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二期宽厚板、龙都电磁新材料、周海粮油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中储粮仓储、中农保供基地、瑞茂通二期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生物化工园区建设,推动鑫丰生物、海盛生物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建设生物经济共享产业园、颍海生物低聚肽提取项目等,打造生物经济产业基地……
在加强沿河沿海港航合作方面,东向深化与长三角航运产业融合,南向推进与“六省七港”联动,西向扩大七省区大宗货物辐射范围。周口以港为依托,培育临港产业集群: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粮食加工、新材料等核心产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如今,周口港已成为引领河南省发展临港经济、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记者 王永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