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商丘日报社与周口日报社联合策划的两地文旅交流活动拉开帷幕。50余名商丘市民乘坐大巴车,跨越地域界限,探访周口西华县、黄泛区等地,在万亩桃园赏春色、红色场馆悟初心、非遗胡辣汤馆品美食,以媒体为桥串起两地文旅资源,推动区域文旅交流。
大巴载满春意,桃园绽放文旅新景。清晨,载满欢声笑语的大巴车从商丘出发,首站抵达西华县桃花源生态风景区。正值桃花盛放,粉霞漫卷,游客们徜徉花海,摄影采风,体验“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意。“我以前只在新闻里看过西华桃花赏游消费季活动盛况,今天身临其境才感受到这里乡村振兴的活力。”商丘游客李女士说。当地以桃为媒,打造“春赏花、夏摘果、秋研学”产业链,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商丘日报社记者深入采访,探寻“一朵桃花背后的文旅经济”密码。
红色基因浸润心灵,历史课堂激荡情怀。在黄泛区农场场史馆和五七干校旧址,锈迹斑斑的农具、泛黄的垦荒日记,将游客带入那段“战天斗地改山河”的峥嵘岁月。“盐碱地变粮仓,老一辈人的奋斗精神让人震撼。”年轻党员王先生感慨道。杜岗会师纪念馆内,讲解员生动地描述了会师场景,令参观者心潮澎湃。市民李女士驻足展板前说:“彭雪枫将军在周口西华杜岗集结部队东征,在商丘夏邑八里庄英勇牺牲,两地红色血脉相连,我们那里有一个彭雪枫纪念馆。这趟旅行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周口日报社代表表示,将与商丘日报社联合推出适合两地游客的研学旅游路线,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一碗胡辣汤暖胃更暖心,非遗联结双城情。采风团走进逍遥镇老杨家胡辣汤博物馆,近距离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胡辣汤的熬制过程,揭开“舌尖非遗”的神秘面纱。游客们捧起热腾腾的胡辣汤,香辣滋味瞬间点燃味蕾。“汤浓料足,和周口人的热情一样实在。”商丘游客屠先生竖起大拇指。两地报社相关负责人达成共识,将联合策划“非遗双城记”专题,通过美食、手工艺品等载体,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商丘日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推动“周商文旅交融”的首场实践,未来将常态化组织市民互访、文旅资源互推等活动,共建豫东文旅走廊。周口日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于4月组织周口市民参观商丘古城等景点,实现“双向奔赴”。
一辆开往春天的大巴,不仅载满欢声笑语,更铺就两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通途。当媒体“牵手”文旅,商丘与周口正以文化为纽带,共同谱写文旅产业发展的春日华章。(记者 张猛 孙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