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10-13 07:00:0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川汇区七一路街道文明社区打造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火了,成为周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张新名片。“自从我们社区上了央视《焦点访谈》,前来参观的朋友明显增多,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网格员万华美说。

  近年来,在三川大地,一场关于网格的温暖变革悄然发生。这些分布在城乡各处的网格,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社会肌理,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从网格上到心坎上

  党组织的触角在基层延伸

  群众有需求,网格有回应。只有把群众的需求当成“指南针”,才能把事情办到群众心窝里。

  川汇区城南街道王响午行政村以推行“党建+网格”有效融合为重点,将全村划分为7个网格,村党组织成员任网格长,对网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设立51个党员联户岗联接602户村民,针对矛盾开展排查化解,为百姓解决难题。“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服务的触角不断向下延伸。”城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李宸说,今年以来,该村化解调解纠纷40余件,确保小事不出村,连年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实践证明,从网格上到心坎上,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关键在于建强党组织,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让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农村划分网格25935个;城市社区划分网格4474个;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区域,划分专属网格5171个,基本实现全市社会治理“一网覆盖”。

  从一人一格到多元共治

  资源力量不断下沉到网格

  精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不仅是网格治理的本质,也是网格治理的生命力所在。

  商水县黄寨镇后王村一名儿童因父母患病导致生活困难。“黄寨大嫂”周菊得知情况后先将其父母送到医院治疗,然后发动大家帮助这个孩子。黄寨镇探索以“黄寨大嫂”千人胡同长为抓手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在24个行政村配齐配强1107名胡同长。她们化身基础信息的采集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治安防范的巡逻员、矛盾纠纷的化解员、法律政策的宣传员、便民利民的服务员、消防安全的监督员、电信诈骗的劝阻员,配合“一长一警两员”开展工作,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培树了文明乡风,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

  另外,我市还强化“一村(格)一警”机制建设,5000余名社区民辅警兼任村(社区)副书记或副主任,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全市实现行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持续深化万名律师进乡村行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律顾问有序开展工作,资源力量不断下沉到网格,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提高了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提升网格员综合业务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通过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记者 杜林波 通讯员 闫闪闪 池慧敏)

责任编辑: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