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伏羲文化与创新发展论坛文化讲堂举行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9-30 06:01:2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9月26日下午,第二届伏羲文化与创新发展论坛文化讲堂在淮阳如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宪昭以伏羲文化为核心,为与会领导、淮阳党员干部及文化界人士带来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专题讲座,深入浅出的解读赢得全场共鸣,论坛各方对讲座效果给予高度认可。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讲座中,王宪昭从中华文明的历史维度切入,提出将伏羲神话置于宏大文明背景下解读。他指出,伏羲神话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结晶,不仅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凝聚着中华文明进程中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伏羲”是怎样的文化符号?他进一步阐释:“伏羲作为文化祖先名称,其产生有历史必然性,也有神话叙事的复杂性与流变特征,既可以是部落首领的象征,也能代表一个族群,如同炎黄尧舜,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当之无愧的文化祖先优秀代表。”

  在剖析伏羲与女娲的关系时,王宪昭提出“动态传承”理念。他表示,二者关系会随地域变迁、时代发展调整,既贴合社会生产生活与大众审美需求,又为神话注入新生命力,而“伏羲女娲婚姻繁衍人类”的多种故事变体,更是伏羲神话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有力证明。

  此外,他聚焦神话的当代价值,强调“讲好伏羲神话故事,是服务当今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认为借助伏羲神话讲好中国故事,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讲座结束后,王宪昭接受了记者采访。谈及此前在淮阳的参观经历,他感慨道:“太昊伏羲陵的庄重肃穆、龙湖湿地公园的生态之美、平粮台古城遗址的历史厚重,都让我对伏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他表示,通过实地走访,不仅加深了他对伏羲文化的理解,也为此次讲座积累了大量生动素材,“淮阳作为伏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将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城市发展相融合,这种传承与保护的实践,本身就是对伏羲文化当代价值的最好诠释。”

  谈及未来,王宪昭建议,周口可继续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伏羲神话在网络文学、新媒体作品创作、文旅景观、文创产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平衡,让古老伏羲文化在当代焕发更强活力。(记者 邱一帆)

责任编辑: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