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满城尽飘香 ——淮阳探索实践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模式打造全域治理新标杆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2-07-07 07:00:3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不服?走!咱找‘村警’评评理去!”

  原来,许某与王某两家农田相邻,前不久,许某将地头的一棵树以600元卖掉。许某以为树在两家地中间长着,就分给了王某300元。夏收后,两家地界清晰呈现,许某这才发现,原来树是在自己家地里长的,便想向王某要回分给他的300元,但遭到王某的拒绝。

  许某和王某是淮阳区白楼乡邓庄村群众,两家本来没有矛盾,眼见双方争执不下,周围邻居便提议,请“村警”赵春华给双方主持公道,解决纠纷。

  赵春华了解情况后,当即会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村委对双方开展矛盾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两家都愿意作出让步,并签下和解协议。

  赵春华是淮阳区公安局白楼派出所专职辅警,辖区群众亲切地叫他“村警”。赵春华自入驻村警务室以来,群众已经习惯了有事找他“管事儿”,事实证明:他的确“很管事”。

  翻看工作日志,赵春华饱含深情地写下:“6月的淮阳,万亩龙湖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每天骑上电动自行车去村里巡逻一圈,一边和村民拉着家常,一边记着‘工作台账’,我累并快乐着。”东家添丁该上户口了,西家两口子闹别扭了,这些家长里短的事他早已摸熟情况,还能驾轻就熟地化解矛盾。

  淮阳区这样的“村警”覆盖每个村,他们在问题源头化解矛盾纠纷都有一套“法宝”。

  村里有警察

  有事都找他

  2021年11月,郑集乡高庄一对小夫妻,结婚后不久离婚,女方拒不退回30万元彩礼,男方自觉人财两空,情绪异常激动,多次扬言要与女方全家同归于尽。这对小夫妻刚离婚,高庄治安信息员陈现海的“工作台账”小本就记录在档并标记为动态跟踪。陈现海第一时间向郑集乡派出所副所长、官路边警务室专职民警苏帅详细报告该信息,苏帅及时上门了解情况,把调解工作做在了前面。

  随着两个家庭的和解,陈现海的走访本和警务室动态监测记录本里,该事件的红色标注也变成了绿色。

  就这样,苏帅联合乡政府、乡司法所、村干部联手调处,有效避免了一起恶性案件的发生。

  这是苏帅、陈现海从源头有效化解矛盾的生动实践,也是淮阳区公安局各派出所民警、警务室民警和辅警主动发现、调处管控、多元共治、分流联动解决矛盾纠纷的普遍现象。今年以来,官路边警务室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0余起,所辖8个自然村治安、刑事案件零发生,真正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

  为更好地建设“枫桥社区”,淮阳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风险矛盾化解在基层,创新推动社区警务网格与疫情防控网格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重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调处管控机制,实现超前处置、精准拆弹,坚持大概率思维防范小概率事件,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目前,淮阳区在县城和中心镇推行“24小时屯警街面”,按照“一个网格一个街面警务工作站、一辆出警处突车”的要求,合理布设街面警务站,24小时屯警街面,实现动中备勤。

  片警情况熟

  群众都拥护

  “我们辖区3745户的基本信息都标注得清晰明了,我闭上眼都能找到每一户。”近日,在广商警务室,民警王柏亚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手绘作品——卢关六防网格走访图,他将走访成果及采集的信息手绘成图表,用颜色代表不同人员及单位。

  5月22日一早,大李村70多岁的困难户赵美兰第三趟走进自家麦田,眼瞅着即将收割的小麦一筹莫展。老两口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女儿女婿因疫情防控,从外地刚到家就被集中隔离,急得她直掉眼泪,一天内数次前往村委嚷着要村干部“放人回家收麦”。这一幕被逐村走访的王柏亚看在眼里。

  “在家等着吧,你的收麦问题包在我身上了!”王柏亚打了一通电话,大型收割机直接开进赵美兰家的麦田,不到两小时,赵美兰5亩地已经“麦罢了”,连收割机的作业费都是王柏亚代付的。赵美兰感动得要送给王柏亚两亩地的麦子收入,被婉言谢绝。

  王柏亚就是“一村一警”的典型代表,“辅警专职化”能有效发现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已成淮阳上下的共识。

  一年一度的荷花节时间快到了。弦歌路“张记老烩面”经营者张其锋说:“现在在城区的繁华街道、学校这些人比较多的地方,每隔半小时就能看见民警开着巡逻车从店门口过一趟,这让我们感到十分安全。真的有什么事,警察就在身边,出警肯定快。”

  网格划分是检验社会治理的一个标尺,而网格员工作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矛盾化解的质量和结果。淮阳区公安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警务网格和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的工作部署,由社区民警、辅警分村分片建立联系,迅速达到对基层底数清、情况明、情报灵。目前,全区已经织密小网格,实现全域矛盾纠纷调解“无死角”。

  矛盾发现早

  案件发生少

  3月中旬,曹河乡殷楼村两家群众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闹了矛盾,辅警及早发现、及时调解,双方很快认识到,在乡村振兴大局下,各让一步天地宽,比暗暗为所谓的“争一口气”强完了,真正做到了矛盾不出村。

  基层常见矛盾纠纷化解,最大的难点是“早发现”,淮阳区公安局在这方面总是“快人一步”。一方面,社区民警、专职辅警日常入村入户,开展多轮次走访排查;另一方面,由治安信息员借助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现异常情况主动报告;还有就是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研判梳理。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手段有效增强矛盾纠纷的主动发现力。

  为下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先手棋”,2021年起,淮阳区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制度,在每个村建立高标准警务室,安排一名辅警驻村,吃住都在村里,精准梳理化解矛盾纠纷。“过去村民发生口角,等警察赶来至少要20分钟。如今,辅警5分钟就可以来到家里,谁家有个磨嘴缠架的,‘村警’总是提前知道。”王店乡朱庄行政村村民梁爱华高兴地说。

  下好“先手棋”,专职辅警就得成为矛盾防控一线的“战斗堡垒”,这既需要“绣花功”,又必须找准“落针点”。淮阳区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王乾辉说:“一村一警,一是达到人熟、地熟、情况熟,堵住农村治安防控盲点;二是24小时在岗,及时化解纠纷类等非警务警情,节约了警力资源。只有情况熟、防控早,才能反应快、兜住底。”

  调处一件事

  影响一大片

  近日,民生警务室民警张浩在排查中发现,辖区有一对夫妻家庭矛盾较深:丈夫白某好酒成瘾,酒后存在家暴行为,致使妻子陈某多次离家出走,一旦陈某离家出走,白某就以自杀相威胁。

  为达成调处一件影响教育一片,进而促进和谐民风形成的效果,张浩迅速联合镇综治办、村委会、包片网格员成立专门调处队伍,与夫妻二人坐到一起,讲法律、摆事实、拉家常、讲道理引导双方释放情绪,敞开心扉诉说,夫妻二人换位思考、相互谅解,和好如初,对民警认真负责化解心结的做法表示感谢。他们后来逢人就说:“这‘村警’就是为老百姓办事,他们小事拉家常、难事大家谈、大事法律扛,这几招真灵,有困难找村警真不是一句空话!”

  该警务室是全区公安系统的一个缩影。淮阳区公安局完善分类评估跟办体系,建立“红、黄、蓝”三级评估制度,全程跟踪督办,直至矛盾彻底消除。全区致力于矛盾化解,立足“早、快、细、实”,抓好统筹合力。淮阳区公安局制订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及时开展疏导化解,控制事态发展。涉及法院、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的问题,邀请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对于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立即上报属地政法部门,归口推送相关部门并协同调处。

  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说:“全区要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尤其是基层派出所要提高认识,科学合理配置警力,以实用、能发挥作用为目标,把警务室建成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真正造福一方百姓、保护一方平安。”

  治理“全链条”

  社会风气好

  “化解一个矛盾,就能为群众解忧,安定一方民心。调解一起纠纷,就要引领一片社区群众,让他们感受到法治教育。”黄集乡派出所所长王剑表示,按照全区部署要求,该乡以网格员为抓手,做到全乡上下联动,建立回访机制,对已化解的矛盾及时回访,真正达到“案结事了”。

  为打造全周期链条,淮阳区推动网格深度融合机制,由区公安局聘请全区疫情防控484名网格长、6415名网格员兼任治安信息员,按照“1+1+N”模式,即1名社区民警、1名专职辅警、N名疫情防控网格员,建立起“民警包片、辅警包村、网格员包点”的三级管理模式。

  近一年来,全区因矛盾纠纷引起的治安、刑事发案率分别同比下降45.6%、21.4%,实现命案等恶性案件零发生,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同比下降88.2%。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查化解重大典型矛盾纠纷510起,化解率100%。

  一系列化解矛盾纠纷的务实举措,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群众心中的矛盾“铁锁”,群众心里的矛盾“硬疙瘩”一一软化、解开,“和谐淮阳”正一路向前,多点开花。

  万亩湖水千顷荷,阵阵凉风送清香。6月20日晚,在龙湖码头边上的苏园警务室里,正接受记者采访的专职辅警袁素芝手机响起,袁素芝向记者礼貌性地打声招呼:“俺辖区的小吴到了青春期,学校刚放假就跟他爹闹别扭了,全家人等着我过去劝劝呢。”

  说完,袁素芝骑上巡逻的“小电电”就消失在夜色中。在她身后的龙湖码头正中央的湖里,烟波浩渺的水面之上荷叶田田,一朵朵硕大的莲花苞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打开花瓣,伴着掠过湖面而起的微风,满满的清香扑鼻而来…… (记者 王伟宏 任富强)

责任编辑: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