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 不止青绿
——访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领舞、周口籍青年舞蹈家孟庆旸
来源: 周口晚报 时间: 2025-04-25 08:56:05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中的孟庆旸。(资料图)

  阳春四月暖,三川遍青绿。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由书香周口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指导,沽读书廊、东方出版中心企划的孟庆旸《不止青绿》阅读分享会在周口广电奥斯卡5号演播厅举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领舞、周口籍青年舞蹈家孟庆旸携个人传记《不止青绿》回到家乡,让家乡读者既欣喜又感动。在涌动的人流中,不远千里从吉林、浙江等地专程赶来的孟庆旸的铁杆粉丝更是兴奋不已。为了这场书香之约,他们等了很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位周口姑娘,1992年出生于西华,那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的故乡。女娲炼石补天,拯救苍生的故事,从小就陪伴着她。

  33岁的孟庆旸现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名舞蹈演员。2021年,由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宋朝古画《千里江山图》改编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2022年登上央视虎年春晚,在这段6分钟的舞蹈诗剧中,孟庆旸化身“青绿”,和队友用身体、色彩与舞美装置模拟出宋代美学,将《千里江山图》中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以雅致的中式美学,营造出跨越千年的梦境,激活了观众内心的中华文化基因。

  活动当晚,记者有幸采访到孟庆旸和她的母亲,并由此了解到孟庆旸的艺术之路。

  母亲:对女儿放手随性

  作为中国古典舞的顶流,很多人会想,那一定是天赋异禀的人。面对记者的提问,孟庆旸的母亲说,孟庆旸小时候身材纤细、柔韧性好,天生活泼爱动,她想给女儿报个舞蹈班,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情操。“我在周口打听了很多学习舞蹈的地方,最后在周口电视台少儿艺术团给她报了舞蹈培训班。”孟庆旸的母亲回忆道,那一年是1997年,孟庆旸5岁,5岁的孩子正是爱玩的年龄,但是小小的孟庆旸却对舞蹈痴迷。“开始我也是抱着培养孩子兴趣的心态,没想到孩子如此热爱舞蹈。”孟庆旸的母亲说,学习舞蹈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看着女儿如此执着,决定全力支持她。

  2001年,9岁的孟庆旸来到北京求学,走上了专业舞蹈道路。“我们在北京没有亲戚,孟庆旸住校,我一个月才去看她一次。”孟庆旸的母亲说。9岁的孩子正是依偎在妈妈怀抱里撒娇的年纪,到北京求学后,孟庆旸和同龄的孩子一起住校,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回头来看,家长真不能小看孩子的独立能力。”孟庆旸的母亲说。就这样,孟庆旸只身在北京一待就是7年。作为母亲,她自觉十分亏欠女儿,但也为女儿的独立而骄傲。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08年,16岁的孟庆旸以专业课第七名的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专业。2009年,她还被选为交换生,到美国一所高校学习深造。开阔的眼界,系统的专业学习,让孟庆旸的舞蹈人生如“开挂”般起飞。

  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独自离家在外,这样独立、坚韧的性格,是怎样养成的呢?

  孟庆旸的母亲说,我对女儿的态度就是发现、信任、放手与随性。我从来不干预女儿的选择,她喜欢舞蹈,我就全力支持;她放下练习3年的钢琴,我也尊重她。孟庆旸学习舞蹈从来是上大课,没有上过小班,也没有花费父母太多的金钱。

  孟庆旸:做文化和美的传播者

  2012年,孟庆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2015年央视春晚,她作为领舞表演舞蹈《丝路霓裳》《大地春晖》。之后,她先后主演《兰花花》《中国故事·十二生肖》等多部舞剧,获奖连连。

  “工作后的这10年,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活节奏非常快,很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相聚,更很少回家乡周口。”孟庆旸坦言,这次回来,脚刚落地,闻着家乡的气息,感觉心里特别踏实,周口的巨大变化让她感到无比欣喜。“我感到路边的绿化树都在拍手,好像在说,欢迎回家。只可惜,我很少有时间能够欣赏家乡的巨变与美丽。明天一早,我就要赶赴下一场演出。”

  回想起这些年的工作,“辛苦”与“享受”依然是孟庆旸脑海中浮现出的两个关键词。对于她来说,长期的训练给她带来了身体上的伤病,但她说舞蹈是自己生命里的一道光,舞蹈带给她一种最纯真的享受。“热爱才能产生前进的力量。”孟庆旸说,每一次演出,当大幕开启,她必定全力以赴,因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需要自觉肩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2022年央视虎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爆火引发了观众对中国绘画与中国古典舞蹈的深切共鸣。孟庆旸饰演的“青绿”角色,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与热捧,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迅速波及全球。成名后的孟庆旸在国内外频繁演出,她和她的同伴,以自己的青春和曼妙舞姿,传达着东方文化独特的美感,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追捧。记者问她成名后的心态有没有变化,她温婉地说:“真的没有!是角色塑造了我,而不是孟庆旸塑造了‘青绿’。这部舞蹈诗剧之所以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那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多名读者问及孟庆旸个人传记为何要命名为《不止青绿》,人民日报社政文部文化采访室副主编、主任记者、传记作者王珏表示,《只此青绿》这部舞蹈诗剧是致敬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而这种跨越时空的美学精神被演绎后,“青绿”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它的意义就更扩大化了,所以才以《不止青绿》为书命名。孟庆旸与《只此青绿》的相遇,是她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现、感悟和传承,而被“青绿”改变的生活,更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对她的浸润、影响和沉淀。她在和“青绿”的彼此成就中,完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静态观赏到动态传承的过程。

  档期排满的孟庆旸已经半年多没有见到亲人了。当晚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见面后,与亲戚短暂团聚,享受这难得的浓浓亲情。

  孔孟颜曾,这是中国的四大国姓!孟氏家族——好兴旺好久远的一个家族啊!那种传统文化的濡染、积淀、传习、发扬,在孟庆旸这个家族中本色地呈现了出来。他们亲热地叫着她的小名——旸子。旸子对长辈、对读者、对兄妹的尊重、体贴、谦和,让人感受到来自文化基因中的修养、朴实、得体,让所有人感受到这位青年舞蹈家的内在涵养,以及她带给所有人的尊重与温暖。

  孟庆旸最后告诉记者,感谢家乡人民的哺育、支持、厚爱。她还年轻,如有机会,将用自己的微弱力量,把家乡深厚的伏羲女娲创世文化,把《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智慧,以舞蹈的形式传播出去,让世界认识到东方文化的博大与深邃。(□记者 黄佳

责任编辑:王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