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
来源: 政府站群服务中心 时间: 2022-06-22 16:23:31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6月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始于秦。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将军带几十万大军,驱逐戎狄,修筑长城,常年在外安营扎寨。有一天,他在军营附近的一个用石头砌成的水池里发现一只淹死的野兔,突发奇想:既然这只小兔不能被救活,就用它的尾巴蘸墨在竹简上做个写字的实验?结果书写顺手、轻松,速度快。什么原因呢?蒙恬带领他的军中文书刘寅(今项城汝阳刘村刘氏先人)等,反复观察、实验,发现石池中的水有碱性,兔子尾巴在浸泡后发生了变化。随后,他们不断对笔进行改进,把动物的毛发和植物麻共同浸泡于石灰水中,再用丝绳缠绕扎紧,将竹管的一端镂空,把笔头插入竹管中使用,书写自然、流畅。于是“蒙恬笔”诞生了。

  蒙恬离世后,刘寅解甲归田,回到家乡项城汝阳刘村,把“蒙恬笔”的制作技艺传于刘氏子孙。自此,汝阳刘村许多人便以笔业为生,一代代笔工层出不穷,制笔手艺日日见长,被世人喻为“妙笔之乡”。其中一脉的传人勤奋好学、潜心钻研、手艺精炼,出现了东汉初刘继恬、东汉末刘崇、东晋刘天运、唐代中期的刘祺、北宋时期的刘闿运、民国时期的刘茂林等制笔名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汝阳刘村超过一半的村民从事毛笔产销工作,彼时的刘家祥制笔技艺高超、远近闻名,为汝阳刘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迄今,第66代传承人有刘好勤、刘好奎、刘好亮等。刘好勤于2010年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汝阳刘毛笔做工精细,有128道工序,具有“三义”“四德”的重要特点。“三义”指精、纯、美。“精”指百余道工序的操作一丝不苟,“纯”指选料严格细腻,“美”指笔头形、色及配合的笔管完美统一。“四德”为尖、齐、圆、健。此外,选料十分考究,精选特定区域的羊毛、狼毫、石獾、汉松尾等上等原料,狼毫要刚中有柔,羊毫要柔中有刚,兔毫要富有弹性。刘好勤带领其他传承人探索创新,研发出的紫毫笔“头刀贴锋”制作技艺,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诗词书画文章系列套笔荣获北京第25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狼毫笔“干磕干压”制作技艺,开创了用狼毫制笔的新领域。

  2009年,刘好勤筹资500多万元,组建了“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公司总部位于项城市产业集聚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公司在传承汝阳刘毛笔制作之精髓的基础上,又对产品进行分类开发,研制出书画专用笔、油画笔、胎毛笔等,实现了多元化生产,年产中、高档毛笔3000万支,12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行销全国各地,远销新加坡、摩洛哥、日本、韩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几年来,汝阳刘毛笔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河南省文化企业50强”“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河南省重点文化企业”等。董事长刘好勤先后获“中国制笔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李剑文)

责任编辑:王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