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村镇新气象
来源: 政府站群服务中心 时间: 2021-10-16 09:40:44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切入点就是乡村的移风易俗。近年来,淮阳区刘振屯乡曹李集行政村从实际出发,结合村民思想观念变化的趋势,着手移风易俗治理,统一红白事办理标准,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专门为村民操办红白事,理出了新时代的乡村治理新风尚,打造了曹李集大食堂,节省了村民花销,使村民实实在在地受了益。

  “要改变多年来的旧习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曹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曹功义说,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村内呈现出婚丧嫁娶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盲目攀比之风愈演愈烈,有的村民碍于面子,‘打肿脸充胖子’,不仅加重了村民经济负担,还造成了浪费,破坏了社会风气。曹功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召集村里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专题会议,对照乡党委移风易俗有关要求,制定本村“一约四会”,把村内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选入红白理事会,专门为村民操办红白事,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倡导红白事一切从简。(记者 王慕晨)

  规章制度有了,基础条件缺失的难题摆在了眼前。村里连一家小饭店都没有,村民家里有喜事或来了客人,要到外面的饭店请客吃饭,近则几公里,远则要数十公里。村民有了红白事,吃饭的人多了,一般要请厨师团队办酒席,铺张浪费、开销过大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曹功义开始酝酿打造曹李集自己的大食堂,为群众婚丧嫁娶、公务接待、工作用餐等提供新去处;制定大家普遍接受、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在确保“光盘”的同时,保证质量和分量,以倡导“喜事新办、婚事从简、小事不办”的好乡风。在村民普遍不看好建乡村大食堂的情况下,曹功义从村“两委”成员入手做思想工作,并带头投入资金20余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两委”成员每人筹资1万元,并广泛发动乡贤,购置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把闲置用地改建为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曹李集大食堂。村里不管谁家办事都可以在大食堂里举办,并统一由村理事会协助操办,为村民提供餐具、桌椅及各种服务。按照理事会章程,规定婚丧嫁娶彩礼、礼金、酒席桌数、菜品标准、烟酒档次等标准。喜事用车提倡使用本村邻里车辆,控制用车数量,宴席每桌费用控制在300元以内,烟、酒分别控制在10元和50元以内。

  “过去办婚礼,前前后后需要三天,三天的酒席费心费力还费钱。现在婚礼办一天,饭菜和酒水统一筹备,一桌成本花费300元,一场婚礼能节省一万多元。”村民感慨道。“过去村里办红白事,烟抽得多、饭也吃得多,既浪费东西,又忙得焦头烂额。这些年好多了,村上的大食堂派上了用场,有时候还得几家商量着提前预订呢。”村民曹久峰说,前些天他刚在村里的大食堂为儿子操办了婚礼,既省了票子,还不丢面子。据了解,曹李集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先后帮助村民操办了300余场红白事,共为村民节省开支200多万元,使村民实实在在地受了益。曹李集大食堂注重挖掘廉俭内涵,倡导以廉为基、以俭为荣的社会新风尚,将廉洁元素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让群众从宴席中吃出文明乡风,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近年来,刘振屯乡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切入点,以村带片、以片强乡,积极探索乡风文明新路径,打造了曹李集、张竹园等乡风文明示范村。通过乡风文明建设,曹李集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发生了变化。自2018年以来,该村先后获得“河南省卫生先进村”“淮阳区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王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