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奇农牧:一根菌棒挑起乡村振兴大梁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5-22 05:14:1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一朵菌菇能创造多大的经济价值?河南省卫奇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卫奇农牧)用10年时间交出了一份答卷:2024年产值突破7亿元,带动600余人就业,助农增收超7000万元。卫奇农牧以食用菌产业为支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探索出一条“三产融合、联农富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原样本”。

  扎根:从“燕园学子”到“菌菇农夫”,在泥土里种出产业新地标

  5月15日,周口市西华县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恒温大棚中银耳菌棒整齐排列,菌菇在智能控温环境下悄然生长。卫奇农牧总经理唐文魏手持菌棒介绍:“单根菌棒可产3朵银耳,价值超7元。我们年产菌棒9500万包,是周口最大的菌棒生产企业。”

  唐文魏种菌菇已有10年。在此之前,他是北大学子,毕业后从事金融行业,事业成功,挣得不菲身家。2015年,唐文魏放弃人人称羡的优渥生活,怀揣“实体+金融”的创业执念,回到家乡周口市西华县。彼时,周口虽是农业大市,但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下,农民增收乏力。唐文魏敏锐捕捉到食用菌产业的潜力——周期短、效益高、市场需求旺盛,且周口具备原料、劳动力和区位优势。

  卫奇农牧以“园区化”破题农业现代化,募资5.5亿元在西华县和沈丘县建成两个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华园区占地175亩,年产鲜菇1.5万吨,产值3.5亿元。沈丘园区投资4亿元,年产鲜菇2.5万吨,产值5亿元。两大基地形成“双轮驱动”格局,直接安置就业近千人,带动周口市跻身全国食用菌产业第一梯队。

  唐文魏形象比喻:“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发动机,拉动‘菌菇号’汽车,载着合作菇农共同走上致富路。”卫奇农牧产业园涵盖菌种繁育、智能化菌包生产、示范化种植、精深加工等7大板块业务,而菌菇种植环节则交由合作社或农户,通过“集中化制菌包+分散化栽培”模式,实现产业留在乡村、农民增收在村的发展目标。

  破局: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为乡村装上发展新引擎

  面对传统农业“小散弱”困局,卫奇农牧独创“企业+合作社+农户”铁三角模式,通过统一菌包供应、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的“三统一”服务体系,将分散农户纳入现代产业链,打通生产、技术、销售全链条。

  针对农户“缺技术、缺资金、抗风险能力弱”的痛点,卫奇农牧创新推出“业务联营+项目托管+参股经营”模式,与50余个村集体建立深度合作,每年为每个合作社增收10万至20万元,带动200余户村民人均增收3万至4万元。通过利润分红和就业安置,村集体经济从“输血”转向“造血”,农户从“领低保”变为“交社保”。

  例如,农户可承包企业标准化菇棚,由企业统一提供菌包、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农户仅需负责日常管理。这种“前端工厂化+末端劳动密集型”模式,既保障菌棒品质,又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零风险”增收。川汇区菌菇大户周庆新对此深有体会:“过去自己买菌棒,质量参差不齐,现在卫奇农牧统一供应,还保底收购,我只管种好菌菇就行。”他在川汇区承包16个银耳菇棚,年收入达40万元。

  通过重构生产关系,卫奇农牧将小农户嵌入大产业,破解传统农业“散、弱、低效”困局,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组织化样本,成为“家门口致富”的典型代表。

  发展:从“中原菌菇”到“全国布局”,让传统产业长出智慧翅膀

  在夯实中原基地基础上,卫奇农牧实施“东稳西进”战略。依托“1个总部+N个园区+多终端”的链式布局,企业将“周口模式”复制到广西都安、贵州道真、新疆托克逊,打造跨区域食用菌产业带。

  三产融合,延伸价值链。卫奇农牧深耕精深加工,开发菇源性食品、生物质有机肥等高附加值产品。西华园区年产深加工食品2000万瓶,沈丘园区推出“果味菇”“鹿茸菇”等特色产品,通过品牌化运营打入高端市场。

  数字赋能,提升竞争力。卫奇农牧引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成“智慧菌菇工厂”。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农户可实时查看菇棚温湿度;区块链溯源技术让每一朵菌菇“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唐文魏形容:“鼠标一点菌菇长,数据跑路钱进账。”

  政企协同,构建新格局。依托食用菌一体化乡村振兴项目,卫奇农牧与政府合作统筹产业规划、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沈丘园区于2023年12月竣工,二期工程预计2025年10月投产;新疆托克逊基地建成后,将进一步辐射“一带一路”市场,开拓中亚、欧洲市场,助力“中国菌菇”国际化突围。

  乡村振兴的卫奇答卷: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成果丰

  10年深耕,卫奇农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

  产业兴:运营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西华、河南沈丘、广西都安、贵州道真、新疆托克逊),形成“菌种研发—工厂化生产—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全产业链,年产能预计突破4万吨。

  农民富:累计直接安置近千人就业,间接带动就业超2000人,助农增收超7000万元。

  乡村稳: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铁三角模式,激活村集体经济;通过生物质有机肥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成果丰:卫奇农牧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等 32 项,确立企业标准 1项,制定食用菌生产体系 1 套,获批河南省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研究中心 1 个,完成“食用菌生产自动化与模块化组装技术集成与推广”成果评价 1 项。

  从黄淮平原到西部边陲,从金融精英到“菌菇大王”,唐文魏的转型之路印证着新时代农业的无限可能。卫奇农牧正以“菌”为媒,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干篇章。展望未来,唐文魏激情满怀:“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无数个清晨的汗水和深夜的灯火。未来,卫奇农牧将继续以‘扎根、破局、发展’为使命,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农业,让食用菌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记者 刘彦章 徐启峰 刘俊涛)

责任编辑:孙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