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口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5月20日在周口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八次会议上
周口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任哲
来源: 市发展改革委 时间: 2022-05-31 09:29:2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四届人大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特别是疫情、汛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呈现逐季好转、稳定恢复态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96.23亿元,同比增长6.3%,与全省持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24亿元,增长8.6%,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4.75亿元,增长9.3%,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稳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战洪水抗疫情实现了双战双赢。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线调度、一线研判、一线指挥,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与时间赛跑,釆取迅速转移、合理分流、抢险固堤、科学滞洪“四项”硬核应对措施,转移安置人员18.85万人,紧急避险35.24万人,确保了汛期无一人伤亡,同时全面启动了贾鲁河洪水分流“八个工程”,疏挖导渠49.7公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防总的充分肯定。系统谋划灾后重建。加快推进受灾地区复工复产,第一时间开展生产自救,迅速做好33.5万亩因灾绝收地块补种改种工作,全面加强107.9万亩受灾地块管理,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牢固树立“民本意识、长远意识、项目意识”,全面开展各类水利工程、房屋隐患排查、除险加固恢复重建,谋划储备项目1213个,总投资120.6亿元。果断抓好疫情防控着力抓好卫生防疫,因灾死亡的31.13万头只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所有受灾区域进行了多轮的消毒消杀,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面推进适龄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特别是11月4日发生新一轮疫情后,依托省市县一体的扁平化指挥体系,一天一调度一研判,采取了“圈住捞、科学稳、严格管、积极防”等得力措施,如期完成了“圈住封死干、扑灭”的阶段性目标。

(二)保生产扩内需经济运行加快恢复。农业总体平稳。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0.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84.74亿斤稳居全省第一位,连续四年粮食总产量达180亿斤以上。“菜篮子”保障有力,瓜菜种植面积300万亩,产量占全省的1/10;全年生猪出栏713.82万头,增长34.9%;年末生猪存栏549.9万头,增长11.5%。工业加快恢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六大支柱产业同比增长7.9%,34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70.6%,143种产品中有85种产品同比增长,增长面59.4%,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增长12.7%、8.5%、8.1%,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9个、0.7个、0.3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251.17亿元,同比增长0.8%。需求持续回暖。不断完善消费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挖掘消费潜力,全面促进消费,新能源汽车等销量快速增长,餐饮、旅游、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消费逐步恢复。新型消费加快培育,线上线下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电子商务交易额428.3亿元,同比增长20.9%、网络交易额134.88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金融稳中有增。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237.53亿元,同比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入首次突破150亿元大关;税收收入13.76亿元,同比增长7.9%;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1.9%,于全省6.5个百分,入总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68.51亿元,较年初增加500.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08.36亿元,较年初增加253.67亿元。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控制在3%的目标以内。 

专栏1: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6.23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0.57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416.79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468.88亿元同比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17.5:40.5:42.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126元,同比增长7.3%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5.15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农业总产值792.5亿元,林业总产值4.7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328.06亿元,渔业总产值5.6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4.18亿元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064.88万亩总产量923.72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101.99万亩,总产量554.05万吨秋粮播种面积962.89万亩,总产量369.6万吨全市油料产量47.2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花生产量42.08万吨,增长2.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92.07万吨,增产0.4%瓜果产量340.36万吨,减产14.1%

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77.2万吨,增长18.5%其中猪肉产量51.83万吨,增长32.2%牛肉产量2.5万吨,下降1.4%羊肉产量4.15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18.71万吨,下降2.9%禽蛋产量50.18万吨,增长0.4%牛奶产量3.85万吨增长5.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7.2%。六大支柱产业中食品制造业增长11.3%,纺织服装业增长5.5%,医药化工业增长6.2%,装备制造业增长5%,电子信息业下降28.7%,新型建材业增长18.8%

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12.2亿元,同比增长8.6%通讯器材类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速分别为16.6%16.2% 18.8%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8.0个、7.6个、10.2个百分点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长18.7%,其中新能源汽车消费同比增长127.3%。全市住宿业零售额21.67亿元,同比增长21.23%餐饮业零售额376.75亿元,同比增长21.1%

 (三)抓项目扩投资“三个一批”成效显著抓招引促签约。按照“一个开发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班子一套有效机制”的思路,绘制产业链、企业链、产品链、研发机构“四张图谱”,开展“拜访研发机构、拜访专家人才、拜访知名企业、拜访行业协会”四个拜访活动,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行业领先项目签约落地。2021年,全市新签约项目326个,总投资1990.7亿元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抓保障促开工。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保障“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18条措施,推动环境容量、土地指标等要素跟着项目走。组织开展了比审批亮办结、比开工亮进度、比服务亮实效“三比三评”竞赛活动,建立了“三个一批”项目动态管理台账,完善落实领导分包、例会调度、集中开工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重大项目服务督导活动。特别是,通过推行“政府投资重资产、企业投资轻资产模式,创造了引进的富士康等项目从签约到投产2~3个月的周口速度。抓督导促在建。“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观摩,推动了项目建设加热逐高。全市前两期“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36个、开工55个、投产43个,在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综合考评中,一二季度分别取得了全省第4和第1的优异成绩,并在全省第二期“三个一批”活动上作了典型发言。7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2亿元,36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65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努力克服洪水疫情不利影响,均超时序进度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专栏2: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同比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0.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2%,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8%,工业投资同比下降6.9%,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2.2%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8.15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住宅投资363.8亿元,同比增长27.4%商品房销售面积842.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商品房销售额456.09亿元,同比增长2.7%

全年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4次,开展项目观摩讲评活动3次,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前两期“三个一批”签约项目36个、开工项目55个、投产项目43个,467个“982”补短板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6.3%,81个重点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专项资金8.48亿元,8批次共上报专项债项目150个,债券发行额度140.82亿元。

一批事关周口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周口机场预可研报告呈报国务院批复,平漯周高铁完成预可研、可研、可研鉴修审查,周口钢铁项目一期顺利投产,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两个月实现从签约到投产,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态势越来越好。

 (四)优环境办实事“万人助万企”扎实推进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助企行动推进机制领导包联机制服务机制督促督办机制考评奖惩机制等5项工作机制,成立了12个市级服务工作组,推行1+3服务模式,开展政策服务、会商解决问题,为助企帮扶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完善企业服务官、首席服务员制度,在955家企业悬挂助企人员服务牌,24小时受理企业反映问题。按照“点办理”与“批处理”相结合的思路,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针对性提供有效服务“万人助万企”活动问题解决率99.6%,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以链长制推动“五链”耦合的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助企纾困政策扎实落地,减税降费48.42亿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环境是第一品牌,先后召开3次点评推进大会,通报典型案例19起,形成有力震慑,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市场活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7万户,市场主体总数达到60.5万户。 

专栏3: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了《周口市贯彻落实<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周口市重点领域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实施营商环境“1+24”专项提升行动,开通了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8212345,建立了投诉办理、工作督导、联系服务等工作机制,召开全市营商环境点评推进大会3次,通报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19起,形成了有效震慑。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4.6亿余条,出具信用核查报告1万余份,“信用周口”网站访问量突破8.3万次。项城市荣获全省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市、区)称号。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35名市级领导分包120家企业,带队深入企业一线,察实情、解难题、助发展。全市345个工作组779名助企人员,联系955家企业,围绕政策落实、生产要素保障等12类问题,覆盖一二三产、规上规下、停产半停产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助企帮扶。全年收集问题1697条,解决1693条,解决率99.6%,位居全省前列。

    (五)抓改革促开放谋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改革更有力度。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市县一体的医共体“四梁八柱”已经搭建完成,成功组建城市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平台正式投入运营1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市作为全域推进的唯一地市级代表作经验介绍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豫事办”周口分厅累计上线事项139个,月均使用率100%。开放更有格局。充分发挥沙颍河“黄金水道”优势,在开通周口中心港至淮安港、太仓港、连云港港、上海港、盐城大丰港、安徽凤阳港等6条集装箱航线的基础上,成功开通了周口中心港至美国洛杉矶外贸集装箱航线,实现了“河海联运、货通全球”。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915万吨,同比增长56.72%,占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71.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69万标箱,成为“豫货出海口”“海货入豫”桥头堡。创新更有活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凯旺电子成为我市第四家A股上市公司,黄淮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3000万元新三板定增融资。积极培育科技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1家,同比增长38%;上云企业突破3000家。实施技改项目28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2%、8.6%、4.8%。郸城、商水、沈丘和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县一区”纳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周豆33、周豆35两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专栏4:改革开放创新情况

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出台了《周口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国企改革“1+10”政策文件,为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市城投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资产规模显著壮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全市货物运输总量2.9亿吨,同比增长18.8%;货物运输周转量1041.1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3.7%;旅客运输总量3085.3万人,同比增长37.7%;旅客运输周转量25.8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6.5%。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4.29亿元,同比增长22.1%。电信业务总量68.9亿元,同比增长32.2%。快递业务总量1.3亿件,同比增长38.9%。快递业务收入8.26亿元,同比增长36.1%。

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647.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1.75亿元,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30家,其中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14家,2A级景区12家,旅行社32家,星级饭店7家。

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效专利拥有量1082件,同比增长42.13%。

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02.3亿元,同比下降4.3%。其中,出口87.3亿元,同比下降0.3%;进口15亿元,同比下降22.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64亿美元,同比增长5.3%。

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8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已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正在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国家级农产品品牌1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7个,省级农业企业品牌10个,省级农产品品牌43个。

    (六)稳就业强保障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民生得到有效保障。2021年,全市民生支出52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就业收入持续向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9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农民工返乡创业1.87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3元,同比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6元,同比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1元,同比增长9.2%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周口高等职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形成,周口文理职业学院正式挂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稳步推进,“双减”政策全面落地。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1所、中小学38所。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分别提高126.84元、145.4元惠及29.2万人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550元,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得到有效救助。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44微克每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71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275天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建成棚改安置房2.45万套,交付2.73万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12个,完成改造188个。森林野生动物园成功创建4A级景区。逍遥镇胡辣汤制作技艺、老子祭典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农信系统不良贷款集中清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安全生产、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专栏5:省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开展妇女“两癌”筛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市完成免费产前超声筛查54565人,筛查率65.15%;产前血清学筛查56709人,筛查率67.71%;新生儿两病筛查83104人,筛查率99.22%;新生儿听力筛查81888人,筛查率97.77%;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112490人,乳腺癌筛查114679人。均已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为2954名(含鹿邑288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辅具适配等服务,完成省定任务的194.3%。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全年完成改造22919户,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全年完成125个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完成省定任务的102.5%。

推动农村电网提升级。提前完成656个(含鹿邑47个)配电台区、656千米(含鹿邑47千米)10千伏及以下线路电网改造升级任务。

加强城市公共区域窨井设施维护改造。完成公共区域问题井盖整治16892个(不含鹿邑县),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57.87%。

扩大5G网络覆盖面。全年新开通5G基站2465个,完成省定任务的116.66%。

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豫事办周口分厅累计上线139项服务事项,月均使用率100%,日均活跃用户占比3.34%。周口本地注册用户达到494万,普及率54.81%,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顺利完成特岗教师招聘工作。42个学校43个农村教师周转房项目稳步实施,共建成教师周转房1066套。

扩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面。4490个村(居)配备了村(居)法律顾问,占比82.94%。

二、2022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关键的一年,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按照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在实现两个确保中奋勇争先,在实施十大战略中积极作为,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谱写周口新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体趋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保持在180亿斤以上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项目为王,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先进制造业项目为重点,突出抓好重点项目谋划招引、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与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强化重大项目谋划,按照开工项目数量的3倍谋划项目,将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形成滚动实施、接续推进的良好态势。重点围绕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工业技改、数字经济等谋划一批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能的重大项目;围绕专项债券、中央投资、灾后重建等政策性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谋划一批符合资金投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突出抓好项目招引。以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引领,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完善绘制产业链、企业链、产品链、研发机构四张图谱建立健全招商项目库、客商资源库、目标企业库、投资政策库四库瞄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谋划引进一批龙头型、科技型、基地型重大项目,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积极推行市场招商,通过整合有效市场需求、集中市场订单,吸引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建厂,实现以市场换投资、换技术、换产业、换发展。突出抓好项目保障。建立健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等机制,强化土地、环保、用能、资源等要素保障。加强用地指标统筹调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工业用地收储、标准厂房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产业基金设立等要素保障,推动招引项目落地实施。推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优先用于产业发展。实施重点项目建设“白名单”制度,推动环保精准管控、疫情精准防控、运输精准调度,保障重大建设项目不间断施工。加强部门协同,协调解决好重大项目资金、用工、原材料等问题,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设施,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突出抓好项目推进。“三个一批”建设项目、336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专项债券项目、省补短板“982”工程项目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等为重点,加快项目进度,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一个办法、三项制度”,定期通报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建成率、达效率,一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开工活动、观摩讲评活动,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突出抓好工业项目。落实工业项目“5个5”推进机制,聚焦主导产业,瞄准先进制造业,每个县重点抓好5个扩产能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5个签约落地项目、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5个培育上市项目,以高质量工业项目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二期)、精泰智能终端产业园、金田纸业产业园、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等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周口机场前期工作,做好平漯周高铁开工准备,加快建设兰沈高速兰考至太康段、阳新高速宁陵至沈丘段沈丘至豫皖省界段和沈丘至卢氏等高速公路项目。积极推动开封-周口周口-柘城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周口段)开工建设推动周口第三座500千伏变电站落地建设,实施220千伏沈丘断面、220千伏淮阳东等加强工程加快引江济淮配套工程、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赵口引黄灌区二期配套工程、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以及运粮河治理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主汛期前完成179项水毁水利工程修复

(二)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以创新和转型为路径,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强化政策、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深化“五链”耦合,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水平,为现代化周口提供强力支撑。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立足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十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以牧原、双汇、中恒等为基础,着力打造肉食加工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鹿邑“中国化妆刷之乡”优势,着力打造美妆彩妆特色产业集群;以澄明食品工业园为依托,着力打造火锅食材特色产业集群;以益海嘉里中央厨房项目为依托,着力打造预制菜特色产业集群;发挥淮阳“中国塑料制品之城”优势,着力打造塑料制品特色产业集群;以扶沟缸盖缸体、汽车轮毂等产业园为依托,着力打造汽车、新能源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周口钢铁,以高端建筑用材、优特型材、锚杆钢为主,重点做精做优钢铁制造中端产品,着力打造特种型钢产业集群;以阿尔本制衣、盛泰纺织、庄吉服饰等纺织服装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以益海嘉里、想念食品、五得利等小麦加工企业和金丹科技、普爱集团、莲花健康等玉米加工企业为基础,着力打造以小麦、玉米为主体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酒业、奶业振兴工程,支持酒业企业盘活资产资源,重振品牌;支持本土奶业企业与国内龙头乳企开展战略合作,扩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拓展奶业市场,打造区域品牌。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加快细分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招引上下游企业,着力形成一批现代产业集群和现代产业链,重点打造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医药制药、智能零部件三大新兴战略产业,推动更多产业产品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依托金丹科技、银丰科技等企业,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聚集一批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发生产企业,打造国家级可降解材料研发产业基地。加快整合全市现有38家规上医药生产企业,建立生物医药重点骨干企业图谱,发挥乐普药业、普瑞制药、海熙生物等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研发能力强的优势,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整合富士康、凯旺科技、大华科技、耕德电子等现有智能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开放实验室,促进零部件生产向模组和终端产品发展,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智能零部件生产基地。推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积极开辟可降解材料、生物育种育苗等产业发展“新赛道”,形成“研发+产业+应用”的链式推进格局,争创全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周口数字产业园、青网科技园、大数据产业园等建设,深化与360公司合作,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智慧岛、数字经济双创孵化园、颐科中心数字化经济孵化平台、5G智慧购物体验中心等,着力构建周口数字经济生态圈。推动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5G+工业互联网”行动,年内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上云企业1000家、智能工厂(车间)8家,争取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2项,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2个5G技术应用标杆企业(车间)。

(三)做强城市经济奋力打造临港新城坚定不移朝着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迈进,积极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构建“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千村”的全域空间格局。着力优化城市布局按照“东拓、西控、南连、北优”的思路,以川汇、淮阳、商水为中心,以项城、西华为组团,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积极推进新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组团、调蓄湖北组团、高铁片区组团、科教新城组团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在永宁湖和周口东站周边区域,规划建设科教新城、金融集聚区、会展经济区、总部经济区,启动建设会展中心,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统筹推进老城片区历史街区组团、宁庄旧城改造组团、淮阳古城保护与传承组团建设。加快推进周口高铁片区至淮阳、武盛大道南延至商水、中州路北延至西华等项目,启动实施周项路后赵寨至郑埠口城市道路提升工程,完善中心城区与组团县市的道路组网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提升港区集货能力、岸线使用能力、航道通行能力、便捷通关能力为重点,优化港口总体规划,加快完善以周口中心港为龙头的1+9港口体系,科学谋划布局码头作业区、停靠服务区、船坞修复区、临港产业区、港航偏好型产业集聚区和多式联运物流区,推进“一县一特”专业码头建设。统筹推进航道、港口、船闸、岸线建设,加快沙颍河“四升三”改造,全面提升航道等级。以铁水联运、公水联运为重点,加快中心港铁路专用线、挖入式港池、智能化作业、集装箱码头、临港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黄寨铁路枢纽站,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启动建设粮食专用码头作业区,推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早日封关运营,加快申建二类水运口岸、粮食口岸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二级业务网点。加快发展以周口中心港为引领的现代物流业,因势利导推进航运偏好型制造业发展推动由港口贸易向港口制造转变。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把开放作为关键一招,立足“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定位,抢抓我省打造“四条丝路”、建设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机遇,“边缘”为“前沿”加快发展以临港经济为特色的枢纽经济,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产业链努力把周口港打造成河南及周边区域航运货物出口的聚集地、进口货物的集散地,成为中原地区“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支点。开通周口中心港至凤阳港、南京港、宁波港等集装箱航线,力争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集装箱3万标箱。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按照“一区两园”模式,整合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为周口临港开发区,集聚发展临港产业,着力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着力打造区域商贸物流消费中心,加快华耀家美仓储物流园、电商物流园、荷花商城等项目建设,按照“15分钟生活圈”布局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创建一批综合商业街、特色美食街、民俗风情街、文化古玩街、夜市一条街,打造消费新载体,发展消费新业态,创造消费新环境,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依托昌建MOCO新世界等,建设LEED认证写字楼,着力打造一批金融楼宇、商务楼宇、研发楼宇、文创楼宇、电商楼宇。大力发展检验检测、中介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服务新智造、满足新消费,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提升城市功能。积极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年内交付安置房1.43万套,完成212个老旧小区、1.54万户改造任务。实施中原路、大庆路、八一路北延和七一路东延等工程推动老城区大型批发市场外迁,着力提升城市自来水供给率、燃气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和热力供给率,加快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推动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快推进传染病救治设施、疾控中心、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周口方舱医院建设,提高城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加快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推动乡村振兴,筑牢县域经济底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县(市)一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制造业为主攻方向,聚焦“一县一主业”,支持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2个主导产业,壮大1 个特色产业,培育1个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增强县域产业支撑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项城、商水、西华与中心城区共建共享,支持项城、鹿邑、太康加快建设中等城市支持沈丘、郸城省际交界县打造区域经济增长中心支持扶沟打造对接郑州都市圈先行区,支持每个县(市、区)培育2—3个产业强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积极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16.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6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80亿斤以上。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质资源创新研发,做强做优周麦、周豆等系列新品种,积极发展花生、玉米、芝麻等后备新品系,打造主要农作物种子“周口方阵”支持市农科院建设豫东南超高产多抗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加强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小麦良种年繁育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年繁育良种5亿斤以上。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坚持三链同构”“三产融合”,重点打造肉制品、面制品、乳制品、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6大产业链,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围绕小麦、玉米精深加工,加快推金丹科技高纯度L-乳酸和生物可降解聚酯等项目,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每个县(市、区)建成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淮阳黄花菜、扶沟辣椒、鹿邑芹菜、郸城红薯、项城白芝麻、太康食用菌、西华大桃、商水生猪、沈丘槐山羊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大力发展返乡经济,搭建“周口一家人”返乡经济大数据服务平台,鼓励返乡创业、留乡就业,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让更多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打造一批电商镇电商村加快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院校以及领军人才团队的合作加快省农科院郸城分院、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周口师范学院农业科技学院、优质小麦育种院士工作站、科研试验基地等建设,打造从种子繁育、过程管理到粮食精深加工的全链条科研平台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持续提升农高区内高标准农田智慧化水平,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小麦综合实验中心、万亩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小麦品种选育基地、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智能装备耕作基地,打造数字小麦农业带,加快建成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典范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引导人口适当向乡镇所在地、产业集聚地集中。加快推进102个小城镇建设,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和服务“三农”的区域中心。加快完善“”等基础设施,开展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工作。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高标准建成一批“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科学谋划实施扶贫项目,持续抓好产业扶贫、稳岗就业、消费扶贫等工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脱贫成效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活力动力着力优化环境,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开放,强化研发创新,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一县(市)一省级开发区”思路,有序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落实好“多规合一”“三条控制线”要求,精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开发区规划,明确开发区四至边界、功能布局和发展目标等,力争年底前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完成扩区调规。加快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以“管委会+公司”“三化三制”为重点,强化开发区主责主业,6月底前完成开发区改制。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确保开发区产业用地占比超过60%,主导产业投资占工业比重超过70%,工业投资占本地区工业投资比重超过80%。深入推进开发区放权赋能改革,推动下放县域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向具备条件的开发区转移,落实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各项措施,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强化开发区统计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激励开发区争先进位。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一体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市一体化医共体信息平台,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供给效率,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和使用效能。深化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成市属国有企业划转整合和市投资集团、城投集团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初步形成2+N”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市县两级投融资公司转型发展。鼓励国有投融资公司,通过建设孵化园、标准化厂房、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培育主导产业持续深化土地、金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坚持把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高水平编制科教新城规划,按照“一城多园”模式,建设科技、职教、综合服务三个片区,着力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集散地、创新服务保障基地。积极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做到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和本行业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联合开展研发活动,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5%以上,新建省级研发平台10家、省级产业研究院1家、市级产业研究院6家以上,组织实施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0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5项以上、市县重大科技专项20项。支持工业技术改造,设立市县两级技改引导资金,加大对企业技改支持力度,全年实施200个以上技改投资项目,确保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支持金丹科技等企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重点企业和科技园区在生物技术和新品种选育领域申创省级中试基地。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培育“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周口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围绕“六最”(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目标,积极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和专项整改攻坚“两大行动”,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一次办”,争取年内50个事项实现集成办理,50个事项实现“秒批(核)”,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实行承诺制的备案类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对开发区内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推行承诺制+标准地”模式,土地出让前完成区域评估,实现全承诺、拿地即开工”。扶持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大力开展“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助企惠企专项行动,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广“政府重资产+企业轻资产”模式,年内新建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盘活改造10万平方米。精准辅导企业上市,每个县(市、区)培育5家以上上市后备企业。支持本土企业与国内外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合作、高端嫁接,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作联动、融通发展。

优化生态环境,厚植绿色发展底蕴。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形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推进我市经济社会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中之重,强化PM2.5PM10、臭氧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开展工业污染、燃煤污染、移动污染源等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完成空气质量年度目标任务。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有力防范土壤污染风险扩大高质量生态供给。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城市生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水系、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加快“一河三川七水十湖百园”生态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公游园100个。坚持四水四定,深化四水同治推进五水综改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完善提升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功能,推动沙颍河生态保育带建设,开展岸线治理和生态修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新造林10万亩,建设森林乡村90个。推进交通绿廊建设,完成周口大道、周淮路、新北环等道路绿化工程。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启动编制《周口市2030年前碳达峰实施方案》,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公转水”“公转铁”步伐。聚焦电力、有色、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行动。持续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城市污泥、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5000万吨/日、县级以上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理。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商水垃圾电厂建设,推动太康风脉、淮阳聚能等风电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并网发电积极推进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工程

改善社会民生,持续增进群众福祉。坚持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着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强化优质教育保障。持续开展教育三年提升行动,着力解决中心城区“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新建、改扩建汉阳路学校、银珠路中学、六一路小学、港区第一初级中学等14 所中小学13所幼儿,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7790个、学前教育学位3510个。支持周口师范学院建设综合性型、研究型大学,支持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加快发展,支持周口文理职业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本科职业院校,推动周口技师学院、周口交通技师学院转设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院校。启动实施河南省水利水电学院、周口智慧能源职业学院、河南省应急管理职业学校、周口农高区职业学院、周口财贸职业学校等院校升建大专工作。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支持各县(市、区)高质量办好1 所中等职业学校。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药改革试验区,推进 20 万平方米的周口市中心医院新区医院尽快投用,加快市中医院新区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升级改造、市老年医院、朝阳肿瘤医院等项目建设。推动县级“三所医院”达标建设全覆盖,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全面达标。积极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每个街道1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每个社区1处养老服务场所。强化社会就业保障。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坚持扩大就业与服务企业招工、农民工返乡创业相结合,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5万人。实施一县一人力资源品牌工程,打造豫东技工周口品牌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新增持证18.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7万人,推动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强化居民住房保障。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谋划建设人才公寓,年内新筹建608套。研究制定关于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化解问题楼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强化魅力文化建设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领,着力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城市名片,推动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老子故里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推动周口源·关帝庙文化旅游区提档升级,扩建森林野生动物园推进平粮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积极承办中国杂技春晚,努力申办中国杂技金菊奖,让周口杂技叫响全国。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强化市域治理能力。积极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三零”创建活动,全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信访秩序大整治三大行动,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着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面梳理排查可能面临的断链、卡链风险,保障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平稳运行。坚决维护好政治安全、国家安全毫不放松抓好信访稳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舆情管控等各项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