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周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13-06-24 10:49:0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2013年2月19日在周口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岳文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局面和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抢抓机遇、持续求进、又好又快”的工作基调,坚持以项目推动发展、用事业凝聚人心、靠实干树立形象,克难攻坚,积极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592.4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0.3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1亿元,增长16.1%;公共财政收入60.1亿元,增长23.4%,支出324.9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99元,分别增长13.2%和13.8%,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实施亿元以上在建项目424个,完成投资568.9亿元,增长89.4%,是落地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资金25.7亿元,是历年来争取项目资金最多的一年。项目推进速度快、质量高。138个重点项目和分两批集中开工的200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524.8亿元,是年度计划的122.1%。其中,“双十五工程”完成投资107.5亿元,是年度计划的143.2%。项目运作力度大、效果好。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基本完工,周口至郑州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周口段)配套工程、美国福喜集团麦当劳熟食加工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周口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和合纺织年产1.8亿米高档面料印染项目、泰国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和投资规模超百亿元的周口华耀商贸物流城项目等正式签署建设协议;护理佳年产3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碧桂园城市综合体、申鹭达建材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大项目的带动支撑作用日趋增强。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实施“百千万”工程,建成高标准粮田237.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除涝配套面积6万亩,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全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50亿斤大关,达到154.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我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8个县(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1%。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选育及应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类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达到346个。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周口普及农业科技的经验在全省推广。产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全市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和50家。新增规范化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8.2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23家,2家合作社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太康县马厂镇李麦村、淮阳县刘振屯乡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增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95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3个,实现畜牧业产值217.9亿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政策,实施项目3492个,惠及群众738万人。改建县乡公路223公里,新修通村公路5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2.6万户,新解决9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项城市李寨镇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

——工业发展提速增效,主导作用日益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9.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1%,工业用电量增长18%,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9.9亿元,增长23.6%,增速居全省第2位。我市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企业服务先进市。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各1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承担了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7个,实施技术改造项目71个,是数量最多的一年。5项科技成果获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奖,金丹乳酸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3.4亿元,增长92.8%。载体建设逐步加快。全市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由131.5平方公里扩大到190.7平方公里。郸城、沈丘、淮阳3个县的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川汇区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填补了周口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空白,标志着我市产业升级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心城区建设管理有所加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着力构建四级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3.44%,比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取得突破。启动修编了周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的城市组团发展格局,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143平方公里的周口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42平方公里的周口港口物流园区也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成为全省唯一的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规划总面积扩大到267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得到较大拓展,为实现港、产、城互动发展搭建了更大平台。市体育场、八一路沙颍河大桥建成投用,沙北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文明路、工农路等6条道路改造按时完成,汽车综合客运总站、新火车站和站前广场及配套路网等项目扎实推进,市行政中心、招商大厦、东外环路、周口至西华和周口至淮阳快速通道等项目开工建设。“两违”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开展,旧城和城中村改造稳步进行,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县城、中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县城和中心镇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产城互动,强化产业培育,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三区”统筹发展,全面启动了西华红花镇、淮阳王店乡、沈丘石槽集乡3个试点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8个试点社区初具规模,15个已实现部分搬迁入住。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把改革开放作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根本动力,持续集聚发展的正能量。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进展顺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不断完善,建设用地需求得到了较好保障。民间投资达826.2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8.7%,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开放招商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25.4%;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15.7亿元,增长23.5%。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62个,开工220个,竣工投产91个,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1位。美国福喜、杭州娃哈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周口。积极推进金丝猴食品与美国好时公司、四方药业与国药集团、金丹乳酸与深圳创业集团等实施战略合作,企业招商、产业招商的优势初显。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增长22.9%,其中出口3.8亿美元,增长44.6%,高于全国36.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出口额1.1亿美元,位居全市各类出口商品第1位。省政府确定我市为“河南省食品调味品出口基地”。周口正在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家园。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核心区,持续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传承创新力不断增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部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国际老子文化论坛、伏羲文化论坛,启动建设了淮阳国际易学文化研究应用中心,地域文化研究交流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豫剧《天职》入选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越调《老子》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化惠民成效明显。“周末一元剧场”、“市民文化大讲堂”持续开展。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85个、农家书屋1831家,送戏下乡2500余场。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围绕“一区三圣地”建设,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旅游发展潜力。启动了羲皇故都5A级景区和关帝庙4A级景区创建工作,鹿邑“曲仁里文化产业园”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文化产业园,沈丘中华槐园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50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4亿元,分别增长17.1%和18.3%。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财政民生支出248.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6.6%,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1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应保尽保,救助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连续第7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提高217元。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人均达到240元,参合率99.3%。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698套。住房公积金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实现教育投入91.2亿元,增长49.3%。新建幼儿园144所,改造农村中小学校120所。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高招工作实现新突破,重点院校上线率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53名学子被北大、清华录取,比上年净增24人。职教攻坚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步伐加快,完成培训57.9万人。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开展,成功举办市第二届运动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建、改建和扩建各类基层卫生项目1141个,培训乡镇医生1138人次、乡村医生2807人次,率先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实施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基层全覆盖。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群众权益维护机制不断健全,越级上访量大幅下降。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继7个县(市)之后,郸城县跻身“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行列。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全面落实殡葬改革惠民政策,建成和改造了一批城乡公益性公墓,棺木市场全部取缔,新亡故人员火化率持续提高。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市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持续转变,行政效能和公务员素质逐步提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彭秀英舍己救人事迹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孙永清、张力丹等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大力支持军队建设,沈丘退役士兵服务中心受到上级肯定,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突破,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对口援建新疆农十三师淖毛湖农场工作扎实开展。外事、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审计、海关、史志、气象、地震、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人民实干的一年、奋斗的一年,也是不断进取、有所作为的一年。一年来,市人民政府积极寻求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发挥周口优势的结合点,从容应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办成了一些事关全局的大事,办好了一些利民惠民的实事,突破了一些制约发展的难事。全市上下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意识显著增强,务实重干作风持续弘扬,合力攻坚氛围更加浓厚,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劲头进一步高涨。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知难而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农业占比大,工业规模小,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城镇化率偏低,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县城功能还不完善,小城镇建设缺乏产业支撑,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困难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不高,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安全生产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形势依然严峻,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的能力素质与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个别干部作风飘浮、滥用职权、奢侈浪费、脱离群众等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决不辜负全市1000多万人民的厚望和重托。

二、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分析面临的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我们应对挑战、追赶跨越的关键期。有利的外部环境,激励我们必须积极作为。一是国内外产业布局调整、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没有改变,我们仍处于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近年来,一批战略性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实施,既为我们抢抓机遇积累了经验,又为我们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中央和省委“稳中求进”、“持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没有变,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国家投资和消费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将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这对我们拥有7个贫困县或贫困地区重点扶持县的农业大市来说,发展的机会增多、空间加大。三是《中原经济区规划》近30处直接或间接提到周口,按照中原经济区总体部署给我市的定位,将会有更多民生型、基础型、保障型项目摆放我市。这些都激励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严峻的宏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善于作为。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我国经济已进入实质性转型和个位数中速增长时期,保持我市较高增长速度,实现追赶跨越的竞争压力更大。特别是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和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在“两不牺牲”的前提下实现粮食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将更加突出。我们必须在千方百计提速度、扩总量、做大“蛋糕”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必须在加速中心城区发展、构建新型城镇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化发展;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节约集约,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生态建设。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运作,善于作为。艰巨的发展任务,催逼我们必须奋力作为。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全省的43.2%和52.9%,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9.2和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与全国、全省有不小差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压力巨大。这些都催逼我们必须务实重干,奋力作为。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上,放在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上,放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上,放在争取国家和方方面面的支持上,努力谱写追赶跨越、富民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主题主线,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为关键举措,以“三力”建设为根本保障,提速度、扩总量、转方式、优结构,抢抓机遇,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实干兴周,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以上,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主基调”、把握“总抓手”,用好“关键招”、突出“着力点”。坚持“主基调”,就是坚持“抢抓机遇、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实干兴周”,紧紧抓住并用好各类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把握“总抓手”,就是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发展的总抓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建设项目,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用好“关键招”,就是用好“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关键招,积极改善环境,搭建平台,在“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突出“着力点”,就是突出农业基础、工业主导、城镇化引领、民生改善四个着力点。

三、2013年重点工作

今年,我们在统筹发展、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项目带动战略,持续壮大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项目拉动投资、培植财源、支撑发展、改善民生。

集中精力建设重点项目。抓好以“双十五工程”为核心的189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90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4.6亿元。加大去年新开工200个项目的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面完成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年内力争开通周口至温州、周口至乌鲁木齐、周口至上海的铁路旅客列车。加快周口至郑州高速公路、周口至西华和周口至淮阳快速通道、周口通用机场、沙颍河和涡河航运开发工程、项城2×30万千瓦燃气热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禹州至亳州铁路(周口段)、中心城区水系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周口至项城快速通道、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升级改造等项目立项。继续配合省政府做好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高铁项目的前期工作。

千方百计谋划争取项目。围绕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挖掘周口优势资源,找准与国家和省战略规划对接点,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扶持范围。鼓励民间投资,积极招商引资,着力在现代农业、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社会事业等领域,再谋划储备推介一批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大、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长型、财源型项目,全力扩充项目总量,进一步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热潮。

全力以赴服务保障项目。坚持部门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评化、考评科学化,调动一切力量建设项目、服务项目。进一步健全项目联席会议、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建设进度月通报等制度,继续采取现场办公、观摩点评、督查督导等办法,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全力保障土地、能源、资金等各类要素供给,加快实施进度,提升实施质量,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

(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

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争取省政府及农业部支持,全面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夯实农业基础。

建设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继续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成高标准粮田150万亩以上。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启动连片农田综合开发,9县(市)各建一个3至5万亩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深入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10万亩。加快推进引黄工程赵口灌区(二期)周口配套工程建设,启动周口枢纽灌区前期工作。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50亿斤以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国家和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以益海、鲁花为龙头的食用油生产加工集群,以大用、福喜为龙头的禽业养殖加工集群,以景鹏、志元为龙头的生猪养殖加工集群,以天豫薯业、莲花等为龙头的食品调味品加工集群,以金丝猴等为龙头的休闲食品加工集群,力争年内每个县(市、区)培育1个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产业化集群。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180个。积极发展品牌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生产园区,力争新增“三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30个以上、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以上。抓好林业产业提升工程,新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23万亩,成品板生产能力达到46万立方米,实现林业产品生产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

完善农业支撑体系。扶持黄淮农产品大市场、万果园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园、扶沟万里农产品市场及蔬菜交易物流园等骨干性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农产品仓储物流产业集群。发挥天存、地神等大型种业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保持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全覆盖。巩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成果,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预警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稳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以上。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着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60万亩。认真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培训劳动力30万人以上。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造农村公路220公里,新增乡村沼气服务网点4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4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7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扶贫开发“小康杯”竞赛,完成100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现18.5万农村人口稳定脱贫。继续做好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突出工业主导作用,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把保增长、防下行、增效益作为主攻目标,进一步拉高标杆、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力争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实现利润增长10%以上,各项主要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

持续壮大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食品加工企业快速壮大,拉长产业链条,推动食品工业优化升级。利用“纺织产业转移重点城市”和“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的政策优势,打造纺织服装专业园区,培植项城纺织、鸿闽纺织、凯鸿鞋业、宝昌鞋业等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支持金丹乳酸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占据国际乳酸产业竞争制高点;鼓励引导辅仁、财鑫、新帅克等医药化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发,打造竞争优势。力争三大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60%。实施“巨人成长”工程,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投资集团实施战略合作,年内培育1个产值超100亿元、5个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支持市30户重点企业和30户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争取更多企业进入省“双百”企业行列。

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成长性产业,以富士康、凯旺电子等为主体,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扶持科信、阳光、久通等电缆光缆企业和奈安生物等新兴产业,突破关键性技术,完善产业配套,提高生产能力。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立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持与服务。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路子,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逐步形成一县一集群、靠品牌提高竞争力的工业发展态势。加快乡镇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意见,每个县(市)逐步规划建设3至5个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应显著的乡镇特色园区。积极探索“总部在集聚区、乡镇有特色园、村组有加工点”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一乡一特色”的竞相发展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中心城区工业发展。依托周口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港口物流园区和商水产业集聚区4大平台,培育壮大食品加工、电力器材、纺织服装、饲料加工等产业。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工业发展基金导向作用,对投资总额在5亿元以上、投资强度在每亩25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引导大个头、上档次的工业项目向中心城区落户,把中心城区建成周口工业的集聚高地、技术高地和创新高地。建立中心城区工业运行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形成服务发展的快速反应和决策机制。强化领导,出台政策,支持周口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优化企业服务。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创新年”活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搭建生产要素保障、市场开拓、企业用工等服务平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加快100家后备企业上市步伐,促进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加强企业家队伍教育培养,拓展视野,提升境界,保持创业激情。发挥工商联、工信部门作用,建立企业家俱乐部,加强相互交流借鉴,促进竞相发展。

(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持续加速城乡一体化步伐

积极探索符合周口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形成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超过35%。

加快构建组团发展格局。完成周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规划,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全覆盖,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按照复合城市理念,确定西华、淮阳、项城、商水“四个组团”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加速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城区与商水县城资源共享、同城发展,加快实现八一路、五一路等道路及公共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支持郸城、鹿邑、沈丘、扶沟、太康“五个支撑”城市,立足自身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建成投用市中心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和新火车站,加快推进汽车综合客运总站、新火车站广场及配套路网、南水北调(周口段)配套工程、家乐福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220千伏城西输变电工程和丹尼斯城市综合体、10个标准化小型菜市场及小型餐饮市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启动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改造提升中州路和老城区供排水管网,实施一批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更新一批公交和环卫车辆,新建一批公厕和垃圾中转站,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编制“智慧周口”建设规划,实施数字地理信息工程,促进“三网融合”,构建“数字城市”。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城市管理职能下沉。加大“两违”治理力度,开展中心城区创建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和国家级园林城活动,改善中心城区“脏乱差”状况,提升城市品位。

全面加速周口新区建设。完成周口新区战略规划编制,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建成投用文昌中学、市儿童医院和市农信社综合服务大楼等一批基本建设项目,完成7条道路建设。加快建设市行政中心、招商大厦、东外环路,开工建设天明五星级酒店、华耀商贸物流城及其配套的中小学、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做好中心城区引黄调蓄工程立项和碧桂园城市综合体的洽谈引进工作,确保年内开工。全面推进周口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构成框架,引进产业,实现产城互动。力争通过一批项目的实施、配套工程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把周口新区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的新区、功能齐全的新区、特色鲜明的新区、充满魅力的新区。

积极发展县城和中小城镇。加快县城和38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实现扩容提质。每个县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编制县城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承接产业转移、人口集聚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农民工入户城镇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进城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

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西华红花镇、淮阳王店乡、沈丘石槽集乡3个试点建设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继续推进100个试点社区建设,实现部分搬迁入住。每个县(市、区)在城中村、城郊村、产业集聚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等区域,再启动建设2至3个规模适中、设施完善、环境优良的新型农村社区。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

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改革,持之以恒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38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6.7亿美元。

做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公共支出更多地向民生和基层倾斜。加强金融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周口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市综合投资有限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提高投融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36条及各项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深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和“承接产业转移突破年”活动,持续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强等知名企业,突出招商重点,招大、招强、招品牌,力争引进投资超100亿元的产业项目1至3个、超50亿元的3至5个、10亿元以上的5至10个。创新招商模式,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和亲情招商,提高针对性和成功率。通过多种形式搭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海西等经济区的对接平台,充分发挥现有落地企业的示范效应,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来周口投资。加强与中国纺织、中国服装、中国皮革、中国食品等协会的沟通联络,拓宽招商渠道。借鉴“飞地经济”经验,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形式。加快服务招商的“五个一”工程建设,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

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加快“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和“河南省食品调味品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出口产品规模和质量。规划建设海关监管区或出口加工区,着力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集群和出口基地。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短缺资源和原材料进口,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建设生态宜居周口

按照集约、绿色、循环、低碳、生态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着力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突出集聚集约发展。继续按照“四集一转”要求,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带动能力和节约集约效应。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道路、环保、供电、公寓、仓储、培训等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集中土地指标、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重点支持投资强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继续抓好9大行业48个专业园区建设,注重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力争年内每个产业集聚区新上1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完成各类投资58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00亿元。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积极组织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力争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个以上。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和建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0家,组建生物化工发酵、聚酯网、缸盖缸体、大马力拖拉机、压力容器制造、防水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市农科院加快现代农业研究开发(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申报专利。深入实施质量立市战略,持续推进质量提升、标准化和品牌带动工程建设,建成省级质检中心5个,新增省级名牌产品10个。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紧缺人才,为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利用周口师范学院办学优势,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周口市职教中心和县(市)职教中心,年内每县(市)建成1所3000人以上规模的职教中心,全市建成22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支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本千万”工程,扩大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海燕技工”品牌影响力,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促进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有效对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物流、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餐饮、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持续扩大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力争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比达到75%。引进大型金融机构,年内确保1家大型商业银行落户周口。鼓励周口银行达标升级,尽快建成现代化银行。完成1至2个县(市)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改变金融机构存贷比较低的现状,力争存贷比提高到50%。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增加大型社区、品牌社区比重。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95%以上,河流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要求。完善城市污染治理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2%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以上。完成24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创建省级生态镇4个、生态村30个。城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不低于300天。发展清洁能源,实现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巩固“林业生态市”建设成果,抓好廊道绿化、防护林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等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7万亩,新发展苗木花卉3.4万亩。加强城区公园、绿地、游园的生态建设和管护,实施河流水系绿化美化工程,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周口。

(七)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持续提升周口软实力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扩大周口文化影响。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在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塑造昂扬向上的周口人文精神。办好“市民文化大讲堂”,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和品牌战略,培养周口文化艺术创作队伍,不断推出新作、新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办好“周末一元剧场”等文化活动,激发繁荣公益文化的内生动力。建成周口广电演播中心和广播电视塔,完善市文化艺术中心内部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市县两级22个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完成65个乡镇文化站、20个城镇社区文化中心配置任务,组织“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170场、送戏下乡2500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等文化执法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以周家口明清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为核心,规划建设关帝庙文化休闲产业园区、沙颍河文化休闲风光带和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太昊陵、龙湖、淮阳古城为核心,规划建设淮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伏羲文化研究基地;以老子文化为核心,规划建设鹿邑老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和老子文化研究基地。办好中原古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加强“太康道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书画、杂技传统产业优势,繁荣古玩书画市场和杂技文化。

发展壮大旅游业。启动全市旅游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编制,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建设“一区三圣地”。加快打造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继续推进羲皇故都5A级景区、关帝庙4A级景区创建,不断提升我市旅游品位和吸引力。支持老子故里、袁世凯故居、叶氏庄园等一批旅游景区丰富旅游内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发挥民间组织作用,办好太昊陵朝祖庙会、老子庙会等节会。创造条件,积极引进欢乐谷等大型娱乐投资集团,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构建文明和谐周口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有利人民,一切惠及人民,继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进一步增加财政民生投入,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取得新进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7.52%。新建城区小学12所、初中10所,改造校舍12万平方米。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标准化幼儿园251所,强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支持高中品牌建设,打造省内外知名中学。有计划招聘补充教师3000人、特岗教师1100人。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加强校车、校舍、饮食等安全管理。创新办学机制,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多措并举、下大力气解决多年来社会反映强烈的中心城区“入学难”、“大班额”、“无名校”、“生源外流”等问题,提升中心城区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训帮助就业、援助扶持就业,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成再就业培训2.1万人次,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区域卫生规划,推进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基层倾斜,改造提升33所乡级医院,培训2807名乡村医生。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一批高水平医院,中心城区新建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各县(市)新建1所二级以上规模医院,扩大优质卫生资源总量。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优化计生服务,引导优生优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顺畅衔接。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全面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补助水平,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大力发展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事业。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02万套。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会管理服务网络。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完善应急体系,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和谐。落实殡葬改革惠民政策,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加快中心城区烈士陵园、城镇殡仪馆和城乡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等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实现殡葬改革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深化平安周口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继续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支持驻周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县),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继续做好审计、史志、统计、海关、气象、地震、外事、侨务、对口援疆等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不断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府。按照“四个明白”的工作要求,把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努力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认知视野,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发展的措施、破解难题的办法、领导工作的本领。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做到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分析新矛盾、探索新经验,不断把握运用规律,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调节经济运行、管理社会事务。切实维护市委权威,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社会公示和问责纠错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政务公开,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深入开展“作风转变暨环境创优”活动,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切实解决好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决不允许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决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给周口经济社会发展制造阻力、设置障碍。

务实高效,建设效能型政府。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到知实情、讲实话、求实效,不怕困难,不惧风险,不图安逸。凡事立足于“早”,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早见效,争取工作主动权;凡事立足于“勤”,勤勉尽责,埋头苦干,敬业奉献;凡事立足于“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凡事立足于“新”,着眼于体制创新和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创新,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加快转变工作作风,转变会风文风,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认真落实“四制工作法”,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进一步树立创先争优价值导向,全力推动县(市、区)在全省晋位升级、政府部门争当全省全国行业标兵。不论政府工作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始终做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决不允许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严于律己,建设廉洁型政府。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推动工作的形象、清正廉洁的形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禁一切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表彰活动。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不断完善惩防体系。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及重要部门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置于监督的阳光下。加大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全市人民的殷切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坚定信心,奋发进取,为加快实现追赶跨越、富民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