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我市深入贯彻省委“四高四争先”工作要求,以“项目为王”理念为指引,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顺利实现经济运行“开门红”。亮眼数据背后,是周口谋项目、抓落地、强保障的生动实践,是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高质量引进优质项目
我市将项目谋划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建立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库,围绕国家政策和规划、主导产业和“6+17+N”产业链、招商引资、种质资源、临港经济、国家农高区建设,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2025年,全市纳入省重点项目68个,入选数量居全省第3位;遴选市重点项目429个,计划总投资3465.03亿元,涵盖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其中,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紧扣“种业振兴”战略谋划的种质资源研发项目,整合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力量,吸引3个国家级科研团队入驻,成为农业领域“国字号”项目标杆。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市推行“五职干部”招商机制。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51.8亿元,这些项目均与各地主导产业定位高度契合。
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
为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我市实施“五张清单”管理模式抓项目:紧盯竣工项目促投产,河南金丹科技5万吨精制乳酸生产线、周口市龙都电磁新型材料HIB钢工程等项目正式投产;紧盯智能化改造项目促升级,河南通源管业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25%,节约生产管理成本18.6%,综合能耗降低14%;紧盯在建项目促竣工,巴雷顿(周口)塑料制品年产1500万套塑料包装制品项目、鹿邑县食品产业园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沈丘县恒晟新材料年产8万件石墨制品项目等建设进度较快,对壮大县域产业优势、拉长产业链条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紧盯新开工项目促进度,梁怡堂年产5000万盒自发热生物保健制品生产项目、友华通信芯片精密探针生产项目、商水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年产20万吨饲用秸秆高品质蛋白项目等建设顺利推进,西华县引进的巴西食品收购佰斯特产业升级项目有望快速投产达效;紧盯招商引资项目促落地,茉浔服装加工项目、盛泽针织袜生产加工项目、淮阳区斯凯奇运动鞋及配件生产项目、宇虹物联网科技热力传感器项目等已完成部分设备安装或进入试生产阶段。
一季度,全市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140个,占全年计划的52.83%;竣工投产重点工业项目39个。
在机制保障上,我市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季察看”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制定《周口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加强重点项目库、审批备案库、固定资产投资库、四上企业库“四库”贯通全过程管理,实行全流程、全方位监测调度,确保项目高质量建设。
高标准提升营商环境
要素保障服务“给力”,项目落地提速“加力”。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靠前服务,强化用地、用工、融资等要素保障和惠企政策落实;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优化审批流程,推动项目应开尽开、能开早开。此外,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
我市还出台《周口市营商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周口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管理暂行办法》,用心用情当好“服务员”“店小二”。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8%;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同比增加110个,完成投资增长8.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大项目支撑作用显著。
二季度,全市拟竣工投产重点工业项目41个,在建重点工业项目157个,拟开工工业项目29个。
从“开门红”到“双过半”,全市上下将继续以“开局即决战”的昂扬姿态,持续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产业升级再突破,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李艳华 通讯员 徐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