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继峰
5月6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情况汇报,强调要抓实学习研讨,抓细问题查摆,抓好整改整治,动真碰硬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为什么要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笔者以为,就是因为思想层面的“疲劳症”,往往就是阻碍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症结。部分干部将纪律要求异化为机械的避责清单,把学习教育降格为形式化的过关动作,让作风建设的政治意涵在重复性工作中逐渐消解。这种消极认知现象警示我们,根治思想懈怠不能停留于表面纠偏,必须触及灵魂深处,在常学常新中筑牢信仰根基。
认知迭代是破除“疲劳症”的前提。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本质是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精神的具体实践。若仅将其理解为行为约束规范,就会陷入“技术性遵守”的误区。唯有把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追求,才能在思想源头上杜绝“过关”心态。必须从政治建设的高度把握作风建设内核,在理论溯源中认清纪律规矩与初心使命的内在统一性。
教育创新是激活内生动力的关键。传统灌输式教育难以穿透思想惰性壁垒,新时代的思想建设需要构建更具穿透力的认知框架。要增强参与深度,主动接受思想上的精准滴灌,推动纪律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
机制创新是巩固教育成效的保障。思想防线的稳固需要制度体系持续赋能,需要建立“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长效机制。要把学习成效纳入干部政治考评体系,构建动态化跟踪评估机制,形成“教育输入—认知转化—行为输出”的完整闭环,让思想建设深度嵌入干部成长全周期。
作风建设本质上是政治信仰的外化表现。当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在思想深处架起“探照灯”,在灵魂家园筑牢“防火墙”,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能真正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这种从“制度敬畏”到“价值认同”的升华,正是破除“疲劳症”的根本之道,更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