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1-07-12 08:21:06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周口人讲周口故事,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讲话深有体会,感慨万千。

周口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口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救亡图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进入 1947 年7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围剿,党中央、毛主席英明果断决定,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央作出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逐鹿中原”的重大部署,由刘邓大军首先实施中原突破,直趋大别山区,拉开战略反攻序幕。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薄弱地区。我军占据大别山,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1947 年8月,刘邓大军突破敌人黄河防线后,鏖战鲁西南,分别奔赴周口境内的太康、淮阳、周口、商水、鹿邑、郸城、沈丘、项城等县市,抢渡大沙河。晋冀鲁豫野战军给周口当地党组织的三条军令是:1.在3日内选好渡口架好浮桥;2.做好粮草军需供应;3.既要完成任务,又要做好军事保密工作。地方党组织面临三大挑战,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周口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筹粮筹款难;国民党地方武装活动猖獗,行动保密难;沙河汛期水深流急,渡河架桥难。但周口是革命老区,党组织建立早,人民群众深信共产党,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群众基础好。所以,很快在短时间内,当地党组织就组织动员民工25000人,砍伐树木700多立方米,收缴各种秸秆60多万斤,征集大船350艘、绳索25000斤、面粉50万斤、鞋5000双、柴草100万斤、国民党纸币1000万元;从今郸城钱店至沈丘沙河北岸之间,铺设一条宽6米、长25华里的南北通道,为大军通过黄泛区抵达沙河北岸创造了条件。周口老百姓把自家的门板、梁檁、桌椅木凳等能渡河的东西和其他板材都送到岸边。沈丘新安集下溜渡口,军民在河里打下几百根木桩,再用绳索连在一起,将船连成一字形固定在木桩中间,然后铺上木板、门板等,形成一个坚固的浮桥。村里一个叫王顺的老爷子,看到门板不够用,让儿子把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板拉过来铺在船上。他说:“不知道猴年马月才用上,大军渡河要紧。”刘邓大军 10 万人马,在途经周口的10 个日日夜夜里,前有敌人阻击,后有敌人尾追,天上有敌机轰炸,脚下有黄泛区、大沙河两道险关阻拦,再加上时值盛夏酷暑季节,处境很是险恶。刘邓大军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用了3 天时间,硬是一步一步走出了最宽达50 华里的黄泛区。沙河,是刘邓大军通过的第二道险关,水面宽 100多米,水深多在3米以上。8月17日,刘邓大军在西起川汇区的苑寨东至沈丘的纸店60 公里的河道间,开始日夜抢渡。蒋介石没有达到将刘邓大军困在黄泛区的目的,便孤注一掷利用这道天然屏障,把刘邓大军困在沙河北岸。当发现刘邓大军正在渡河,敌人就增派大批飞机对沙河两岸及船只、浮桥昼夜狂轰滥炸。靠近沙河堤岸的村庄,每天都遭到敌机轰炸。沿岸人民群众搭起的十几座浮桥,多次被炸毁;供大军渡河用的数百只木船,不少被炸翻。在新站集渡河的刘邓大军最为艰苦,敌机一批接一批沿河侦察扫射,最多的时候,天空同时出现十几架敌机。入夜,照明弹的白光把河面照得彻夜通明。但渡河勇士们冒着敌机疯狂的轰炸、扫射,依然顽强机智抢渡过河。几百只大小民船满载大炮、弹药、辎重、战马和一批批战士,趁着敌机每次轰炸间隙,迅速划过河面。为了争分夺秒同敌人抢时间抢速度,我军民用绳子一头拴在南岸树上,另一头拴在船上。船上的人奋力划,岸上的人用力拉,加快了渡河速度。8月19 日中午,敌军整编第十师和骑兵旅先头部队,已越过淮阳南进,我军对南进之敌进行了顽强阻击,激战至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阻击战中,沿河人民帮大军挖战壕、筑工事,为大军送弹药、抬伤员。渡河期间,船民冒着生命危险为大军搭浮桥、撑渡船。当浮桥被敌人飞机炸断、炸毁影响战士们渡河紧急时刻,不少青壮年男女跳入齐胸深的水中,冒着敌机轰炸,用肩膀扛着浮桥、门板,让战士们踩着肩上的门板通过。不少当地群众为此献出宝贵生命,仅沈丘县新安集就有18 人被敌机炸死。

8月23 日,刘邓大军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无所畏惧的精神,在周口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不惜一切代价支援下,胜利渡过大沙河,向大别山区挺进。

淮海战役,是决定国共两党前途和命运的战役之一,是我军对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一场战略反攻。我军60万兵力,围歼国民党军80万部队,但支援淮海战役的人民群众达到几百万人。正如一首支前民谣所唱的:“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就是人民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对人民军队的无限信任。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中,仅我市的商水、扶沟、项城、太康、川汇区就出动民工28500人、担架4300副,各种手推车、拖车、太平车1850辆,各种牲畜1200头,有力支援了淮海战役。54岁的商水超龄民工徐乃贞,在冰天雪地连续40多天运送伤员,为支前献出了宝贵生命。淮海战役纪念馆有他的塑像,展出了他的英雄事迹。渡江战役周口人民参军参战,省委给淮阳地委的任务是兵员4500人,实际完成5350人,另有粮草军需等都超额完成任务。

毛主席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木船划出来的。

周口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胜利之本、力量之源,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一个共同体时,党的立场和人民群众的立场完全一致时,才能有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党的力量才能无敌于天下,才能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迎合上级,为了急功近利去做违背人民群众意愿、坑害人民群众利益、引起天怒人怨的蠢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的教训应该铭记。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即、前途光明。同时,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情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王爱民 周口市委政研室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