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柔性执法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5-09 09:04:55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宋海转

  “五一”假期,陕西榆林交警对外地游客违停车辆贴“祝福罚单”不处罚的新闻引发热议。在文旅产业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宠客”行动,变“流量”为“留量”,用“人情味儿”为城市增添吸引力。

  柔性执法策略是一种“宠客”表现,更是城市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是为城市绘就温暖底色的有益探索。本质上说,城市治理的温度,不在于对某一群体的优待,而在于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温暖所有人。一座温暖的城市,受益的绝不仅仅是来客,也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诚然,柔性执法存在边界问题,比如,对待本地居民与游客可能存在差异化政策,造成本地居民权益的让渡,甚至会加剧本地居民与游客的隐性对立。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进一步完善柔性执法机制,在宾主之间找到结合点、平衡点,做到“主客相宜”。

  比如,城市管理者要明确柔性执法的具体情形、适用对象与执行程序,避免执法的随意性。要将柔性执法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同步推进,增加城市的承载力,让城市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更多游客,更加主客相宜、宜游宜居。要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价机制,让本地居民、游客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规则制定,避免政策善意成为“少数人的狂欢”。

  柔性执法的价值不在于“免罚”本身,而在于以人性化治理唤醒公众对规则的自觉遵守。有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叫做“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换言之,当人们因柔性执法感受到城市的善意时,就会意识到真正的文明,不是依赖政策“宽容”,而是源于内心对文明的向往和秩序的敬畏,就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责任编辑:王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