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要强健“文化体力”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4-14 07:15:09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刘猛

  最近,“文化体力”一词很火。当没有精力读书和看文艺片时,年轻人爱调侃自己“上班杀死了我的文化体力”。在快节奏、高强度的人工智能时代,媒体人又该如何强健“文化体力”?

  “文化体力”是指我们在日常工作之余开展文化休闲活动所需的精力。相对于“生理体力”来说,这种体力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和文化活动中。这一概念的兴起,折射出人们对丰富个体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的渴望,但很多人往往是有心无力。

  数据显示,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10.40 亿人,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 156 分钟。“短视频+直播”构建了全民参与的传播生态,某种意义上也让我们走进了一条狭窄的“巷子”,在这里主打一个“刷”字,刷视频、刷朋友圈……渐渐地弱化了“深阅读”,转而依赖那些无需费脑的“电子榨菜”。

  作为主流媒体从业者,我们每天也在生产大量的新媒体产品,更应该保持深度思考、跳跃思考的能力,持续强健自身的“文化体力”。“文化体力”从来不排斥互联网,只是许多人的大部分心思消耗在碎片化信息的“流水线”中,很难拥有美好的文化体验。因而,我们要趋利避害,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

  强健“文化体力”,势在必行,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深阅读”“深思考”,毕竟AI的自动生成无法代替个体的独立思考。媒体人要主动走出算法规则的“围城”,到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中,沉下心去体会文化和艺术的魅力,让“文化体力”的锻炼永不停歇。

责任编辑:王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