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过,天气回暖,万物萌动。在周口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片生机勃发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生产的扶贫车间,都在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化为灵动的音符,奏响了“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潜能优势,大胆探索实践,推进了一系列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大举措,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村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到来的时候,千万人民也迎来了周口“三农”工作高质量跨越发展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美好春天。
春天的到来体现在我们面临的重大机遇上,党中央“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设置五年过渡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举措,注入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春天的到来体现在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上,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4.64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区域性贫困问题有效解决,补齐了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春天的到来体现在粮食生产这张王牌越擦越亮上,我们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相继在我市召开,打造了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周口农业名片,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春天的到来体现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上,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六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中国化妆刷之乡”“建筑防水之乡”“标志服生产之乡”“渔网编织之乡”“无人机植保喷防之乡”“锅炉制造之乡”“中国棉纺织之乡”“有机蔬菜之乡”“中国制伞之乡”“聚酯网生产之乡”等特色产业越来越强,壮大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春天的到来体现在返乡创业的强劲势头上,坚持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举办“情系家乡周口行”系列活动和第一届周商大会,探索出由“北雁南飞”的打工经济向“群凤还巢”的返乡经济转型的新路子,推动一批人才、资金、项目、技术回归,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春天的到来体现在“六村共建”的显著成效上,全市上下呈现出乡风文明日益彰显、平安建设持续深化、卫生意识逐步增强、农村经济稳步提升、乡村环境整洁优美、基层党建稳健有力的新风貌新气象,提供了乡村振兴的周口实践。春天的到来体现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上,严查诬告陷害、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量化比选”干部,开展重点村居集中整治,以良好的作风引领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持续向好,筑牢了乡村振兴的坚强保障。春天的到来体现在党的根基更加坚实上,我们像重视市县乡换届一样重视村(社区)“两委”换届,把加强党的领导、选优配强标准、坚持依法依规、严明换届纪律、做到统筹兼顾贯穿始终,村级干部队伍实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三项优化,建强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鼓足风帆,千里沃土洒满希望。今年是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周口作为农业大市、产粮大市、人口大市,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优势潜能必将加速释放、战略地位必然更加凸显。机遇在眼前,再不能自怨自艾,再不能自甘落后,一定要振奋精神、乘势而上,科学审视农业的作用、农村的价值、农民的地位,充分激发“三农”领域蕴含的巨大潜力,充分释放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动能,奋力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