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太康县委书记王毅在中国共产党太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十二届太康县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群,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胜利完成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好人之城、孝善之乡、衣被天下、粮甲中原”的名片越擦越亮,为中原更加出彩、绘就周口特色添彩画卷,作出了太康贡献。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太康县经济总量达到382.2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年均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3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6.7%。粮食生产取得“十七连丰”。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前列。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26.4:41.3:32.3变为20.1:37.7:42.2,二、三产业比重提升6.3个百分点,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
三大攻坚全面胜利
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和要求,组织开展脱贫摘帽“百日会战”“双月决战”“收官之战”三大战役,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十大提升”行动和“四个清零”百日总攻行动,15.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68个行政村全部出列,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全县干群倾情投入奉献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结果。“构树种植”“渔光互补”“巾帼家政扶贫”“148”党建促脱贫模式等典型做法被中央电视台和省市新闻媒体大力报道。探索形成的“五养模式”为有效破解农村特困人员脱贫和养老难题,提供了“太康样板”。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韩宇南、陈国厂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金融、政府债务等风险有效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建成并开放8个主题公园、12个街头游园,城区绿地率达到35.4%,人均公园面积18平方米。建成城市道路16条,打通半截路5条,城市路网基本形成。主城区面积由“十二五”末的25平方公里拓展至5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0.6%。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城市居民幸福感显著增强。
社会文明成果丰硕
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文明太康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窗口等社会细胞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孝道文化”建设,持续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力度,抵制歪风邪气,常树新风正气,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累计评选表彰太康县“十行百星人物”1450名,“中国好人”上榜总数达75人,位居全国县级第一名。一个个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好人之城、孝善之乡”的深刻内涵。
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3.3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8.2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58.8亿元,先后入驻项目205个,从业人员6.5万人。商务中心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入住规模以上企业49家,年实现营业收入14.04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县产业集聚区晋升为省三星级,荣获“省优秀产业集聚区”称号,县商务中心区保持省二星级服务业“两区”称号。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财力保障持续加大。本级财政民生支出253.7亿元,占财政支出7成以上。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社会保障全面提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逐年扩大,平均报销比例从63%提高到7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万余人,农民工返乡创业3.03万人,创办企业6100多个,带动19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荣获“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教育医疗全面发展。积极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五年来,清华、北大累计录取人数51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建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验收。
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圆满完成乡镇党委换届和村“两委”换届。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巡察利剑作用彰显,十二届县委组织开展了14轮巡察,圆满完成对全县23个乡镇党委、774个行政村(社区)党支部、62个县直单位和59家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巡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