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抽水提灌润良田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7-30 09:43:39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眼下,玉米等秋粮作物进入关键生长期,却面临无有效降水的严峻局面。面对旱情“大考”,商水县创新思路、主动作为,组织各乡镇购置大功率水泵,在新枯河、汾泉河等河道全力抽水提灌,通过变退水闸为引水闸、排水沟为蓄水沟,有效补充地下水,为群众就近取水灌溉提供了便利。

  7月29日上午,在该县张庄镇新枯河桥附近,两台大型抽水泵正开足马力作业,清澈的河水经提灌后源源不断输送到周边干渴的农田。由于近期持续无有效降水,玉米进入抽雄吐丝关键期后,灌溉用水需求激增,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我们充分利用辖区河道资源,打好抗旱组合拳。”张庄镇党委书记王文灵介绍,镇里在新枯河、老枯河、汾河等河段科学部署1台流量3000立方米/小时的大功率抽水泵、多台流量500立方米/小时及200立方米/小时的抽水泵,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保障设备高效运转。同时,引导群众新打应急井167眼并给予补贴,党员干部全员在岗巡查地块、解决问题,有效保障了全镇7.1万亩耕地用水。

  针对张庄镇大郭庄到唐庄一带水位极低、水渠干涸的紧急情况,该县应急管理局与该镇党委迅速联动,调拨1台工程救险车和5台柴油机泵。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安装调试,从新枯河引水入渠,让周边8个村庄的1万多亩受旱农田喝到“及时水”,老百姓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与张庄镇一样,舒庄乡也按下抗旱“快进键”。结合实际,该乡科学制订黄窑沟自东向西开渠引灌方案,从黄窑沟杨集段施工,经中心路至黄窑沟扶苏境内,在原有沟渠的基础上,下挖2米深的排灌通道,促使天河沟地表水顺利向西引流,补充了杨集村、舒庄村、高庄村、扶苏村、北王张村等沿途行政村万亩农田地下水,增加了灌溉水量储备。

  同时,舒庄乡还购置了5台流量3000立方米/小时的大型抽水泵,分别在城巴路杜店桥北进行围堰,抽取天河沟水向东引流;在小康路牛头寨桥两侧进行围堰,抽取汾河水向南引流;在天河沟杜店段进行围堰,抽取天河沟水向南引流至清泥沟。通过喷灌设备输水,持续把汾河水引到田间地头沟渠。

  “过去这些沟渠主要承担排水功能,如今我们换了个思路,将其改造成蓄水沟,最大限度留住宝贵的水资源,既满足了灌溉需求,又补充了地下水源。”舒庄乡党委书记刘建锋介绍,通过科学调度,全乡耕地的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障。“这可是庄稼人的‘救命水’啊!”看着水流涌入田地,该乡村民难掩欣慰。

  群众的满意,就是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如今,在商水抗旱一线,县乡村三级干部不畏酷暑,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灌溉,全力服务抗旱保秋。该县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启动四级应急响应,为各乡镇调配6寸柴油抽水机18台、6寸11千瓦三相电抽水泵10台、6寸8.5千瓦抽水泵30台及220瓦小型潜水泵50台,为抗旱保秋提供了设备支撑。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近两个月已引入3800多万立方米水源,保障79.5万亩耕地灌溉。”该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袁卫华表示,“下一步,全县水利系统将全员上阵,调度域内水闸以最大流量往灌区内干支渠、汾河、新枯河等河道引水,确保全县110条、342公里干支渠有水可用,满足群众就近灌溉需求。”

  目前,商水县把抗旱保秋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举全县之力,全面压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三级责任制,形成“以上率下、全域联动”的攻坚态势。“全县秋作物大部分已浇灌4遍以上,下一步将密切关注旱情发展,积极调度水源,加大资金物资支持力度,确保抗旱浇灌不漏一田、不落一户,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张振民)

责任编辑: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