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高温炙烤着大地。在鹿邑县华冠种业种植基地内,铺设在玉米地里的滴灌及喷灌系统“火力”全开。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基地工作人员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调配好的水肥溶液,缓慢而均匀地输送到玉米根部,实现节水、节肥、省工,提高水肥利用率。
“出现旱情后,县农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基地,与我们共同商讨抗旱方案。我们利用现有的灌溉设施,能浇尽浇。目前,我们的1000亩玉米和300亩大豆已经浇了两遍水,玉米、大豆长势良好。”华冠种业负责人李墨说。
近期,受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影响,鹿邑县百万亩农田经受着炙热“烤”验,各种秋粮作物生长面临严峻挑战。该县农业农村局不等不靠,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第一时间吹响抗旱攻坚“集结号”,组织实施“奋战100天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以扎实举措筑牢秋粮丰收防线。
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对百万亩农田实施灌溉。截至目前,鹿邑县土壤表层缺墒面积达114.38万亩,受旱面积109.21万亩,抗旱浇灌面积已达112万亩次。该县启动农业抗旱四级应急响应,科学调配水源、精细抓好肥水管理,确保受旱土地得到及时灌溉。
为筑牢秋粮丰产根基,该县火速组建6支督导组,分片包干下沉各乡镇督导抗旱,把抗旱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从墒情监测到苗情管理,从灾情研判到应对施策,技术力量全程护航,为全县抗旱救灾注入“强心剂”。
强化农技指导,下沉一线助农抗旱保苗。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6支秋粮生产暨单产提升专家指导组,分片包干奔赴各乡镇。指导组成员与乡镇干部、农技人员并肩作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作物类型、土壤墒情、病虫情况和灾害程度等,开展面对面现场培训与技术服务。“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模式高效运转,确保专家到田、技术到人、良法落地,全力督促秋粮田间管理关键措施落实,及时为农户排忧解难。
针对旱情易引发的病虫害,县农业农村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聚焦玉米南方锈病、穗腐病、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重点病虫害,提前做好防治准备。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化服务组织力量,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坚决遏制病虫害暴发态势,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为秋粮稳产增产保驾护航。
今年该县还重点推广滴灌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预计今年全县滴灌技术推广面积达5万亩以上。
“县农技专家下沉一线指导,成效体现在农作物喜人的长势上。穆店乡大蒜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800亩土地,采用喷灌与滴灌相结合的方式,灌溉效果明显;辛集镇润丰源家庭农场流转的450亩土地,已使用滴灌带浇灌三遍,作物长势好于往年,丰收在望。”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监测预警,实时监测23个乡镇墒情点。针对秋粮生产期间高温天气态势,该县树立“防胜于救”理念,县农业农村部门与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沟通会商,提前研判灾害形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防灾预案,强化防灾减灾物资准备和技术服务,配齐应急救灾机具和队伍,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用得上,不断提高应急救灾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灾情统计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农作物灾情调度,及时、准确统计和上报农作物受灾信息,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让防灾救灾更具效能。
强化宣传引导,掀起抗旱保收热潮。为积极动员群众,该县充分利用村广播、公众号等,广泛宣传抗旱浇灌技术,将实用技巧、增产经验传播到千家万户。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解读,到田间管理要点、病虫害防治技术、防灾减灾预警的推送,全方位宣传如春雨般浸润人心。
目前,鹿邑县抗旱热情持续升温,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有人扛着锄头疏通沟渠,有人推着水泵奔波垄间,连片的庄稼地里涌动着保苗增收的热潮,绘就出干群同心战旱情的图景。
鹿邑县委书记郭俊涛表示,全县上下将持续紧盯旱情动态,加快推进灌溉设施升级改造,深化抗旱技术宣传推广,全力把旱情影响降到最低,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记者 侯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