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精准高效的文昌经验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1-10-28 06:50:0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网格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全域化。”在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安伟在报告中强调。

  近几年来,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办事处为了高效推进社会治理水平,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政府治理为主导、社区建设为基础、社区群众为主体、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及群众热烈的掌声。同时,来自全国、省、市、区各级的荣誉也涌向文昌办事处。总结其社会治理的经验,重点在于办事处在日常工作中,增进网格治理的精准性、突出文化建设的多元性、增强志愿服务的辐射性、推动智能治理及网络化治理的共享性、构建全域平安的体系性、突出党建引领的融合性……

  增进网格治理的精准性

  在社区治理工作中,文昌办事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实施“4+4+4+4”社区治理工作模式,即四级网格织密一张网;社区、物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四方力量共筑“一盘棋”;一社区一警一法律顾问一心理咨询一民调组织“四个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起文明、和谐、平安社区新格局。

  文昌办事处党委书记李向锋介绍,办事处建立了办事处班子领导到社区,社区干部到片区、楼栋长、单元长、物业管家等网格员到楼到户的四级网格体系,把办事处所辖24个居民小区472栋住宅楼22892户,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项目工地全部纳入四级网格管理。每一个四级网格建立一个微信群,让党的政策、声音能够及时传递到小区、片区、楼栋,走进千家万户。小区居民有什么诉求,也可以随时在群里反映,或者私信给楼栋长,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同时,通过四级网格建立社区基础信息台账,收录辖区人口、楼栋、困难群体、商户、企业等相关信息,嵌入待办事项、办事进度、结办反馈等内容。通过提供领办、帮办、代办等业务为辖区居民服务,精准到户到人。

  突出文化建设的多元性

  近几年来,文昌办事处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资源,建立社区综合文化中心11个,开展了覆盖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多个群体的一系列重点服务项目及活动场所,赢得广泛好评。

  文昌办事处多渠道筹措资金,结合小区特点分别打造了景园社区“新时代广场”、建业社区“家和邻睦园”、中原社区“健康教育广场”、碧桂园社区“不忘初心红色教育长廊”等主题教育宣传阵地,打造了老年大学、广场舞大赛、志愿者活动、红歌会、庆中秋文艺汇演、公益课堂、书法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品牌,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需求,让居民休闲有乐园,精神有家园,生活更幸福,深化了社区居民合作共建,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区文化氛围。

  在平时的工作中,文昌办事处大力宣传、倡导社区发展新理念,深化创建、弘扬文明新风尚。该办事处以“我的社区我的家”“我的社区我奉献”“我的社区我做主”等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深化社区居民合作共建。以“邻里守望”“楼栋道德论坛”等活动为抓手,内化为居民群众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弘扬“健康、卫生、科学、文明”的生活新风尚。同时,社区还配备了各类书籍,让居民群众可以随时“充电”、消遣。

  增强志愿服务的辐射性

  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作为一名志愿者,碧桂园社区志愿者周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每每有烟头出现,她总能第一时间看到,第一时间捡起。建业社区志愿者王婷积极发动社区青年组成志愿者服务队,投入到社区环境治理工作中,经常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拔草、清理杂物、铲除小广告,改善小区环境面貌。

  好习惯是会感染的!在文昌办事处,和周挺、王婷一样的志愿者比比皆是。近几年来,围绕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文昌办事处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建设,通过一系列文明实践精品项目,不断强化社区志愿服务功能,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助推文明新风建设踏上新台阶。

  每逢周五,以女性成员为主的建业社区“啄木鸟”志愿者服务队、碧桂园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中原社区“星光”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者团队,准时在各小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清除、大清运活动,用实际行动营造清洁美丽健康的生活环境。在他们的感染下,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不断提高,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办事处从关爱关心志愿者出发,先后制定了考核制度、总结表彰制度、优秀志愿者纳入社区后备干部等制度,更大限度地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增强志愿服务的辐射性,使服务项目不断扩展,服务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在广大志愿者的带动下,“周口是我家,美丽靠大家”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推动智能治理的共享性

  智能化、网络化是文昌办事处社会治理的一大亮点。辖区实现了社区监控全覆盖,在便民服务、震慑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景园盛世华都小区加装了电动车禁入电梯管控系统,具有AI识别、联动梯控、声光告警、远程对讲、远程消警、事后追溯功能,可以实现当电瓶车进入电梯时,电梯能暂停运行,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发起远程对讲进行提醒,并能根据通道、录像类型、时间等,快速检索相关的图片或者录像,便于事后快速追踪,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办事处小区居民也都进入了“刷脸”模式,“刷脸”进出小区,有力杜绝了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居民集中场所设置固定电子屏,发布社区动态、小区信息、便民信息、政务信息、应急信息等。作为智慧社区的试点,后期该办事处还将不断升级各项智能设施。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之初,文昌办事处率先使用的电子化信息化平台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疫”线防控效率,让疫情信息统计更方便、快捷,同时防止了书面登记时出现交叉感染。

  文昌办事处在“智慧社区”框架下,将进一步整合涉及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资源和系统,建设全办统一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社区和网格信息统一采集、社区公共服务一网通办,推动不同领域数据互联互通,充分实现数据共享。

  构建全域平安的体系性

  近几年来,文昌办事处党委始终将平安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实现“三零”为根本目标,主动出击、精细部署,主动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综治维稳、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融入平安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实现了社会治安与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的高度融合和常态化运行,形成了主要负责同志总抓,分管负责同志一线包抓,各社区支部书记综合防范的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构建起全域“平安网”。

  平安建设工作中,社区矛盾调解小组成为一大亮点。社区以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复员军人、老劳模等“五老”人员组成社区矛盾调解小组14个,并与律师事务所共同开展了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确保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社区矛盾调解小组开展以“相互沟通明原因、相互研判找途径、相互协商给办法”为主要内容的“三互”活动,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同时,一警一法律顾问在法律层面给予引导。双方即可单独工作又可相互结合,促进了居民自治和法治相结合。

  在平安创建活动中,文昌办事处坚持建设“五大”体系,即:全面排查整治工作体系、治安防范体系、治安管理体系、矛盾纠纷调解体系、法制宣传教育体系。以“五大”体系为基础,文昌办事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全办平安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在全市平安建设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突出党建引领的融合性

  文昌办事处以党建高质量为引领,为高质量发展安装“红色领航”、配置“红色引擎”、加固“红色底盘”,推动互融共促高质量发展。

  “社区是基层基础,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李向锋表示,“只有激活社区党建‘细胞’,才能做到‘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才能推动社区治理,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在社区治理方面,文昌办事处探索推行“党群连心、物居结合”工作法,取得了出色的治理效果。社区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形成合力,物业经理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居委会副主任,创新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走出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的新路径。同时,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全面提高社区服务大厅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办事处探索推行“驻地机关共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按照市委机关党员进社区的“双建”活动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工作要求,接收市直、区直机关党员以个人身份到所居住社区党组织报到63名,认领4个服务项目、服务岗位、联系社区群众33户,参加4次志愿服务、提出8条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开展活动6次;依托辖区两所医院,开展健康义诊80余场次。辖区驻地项目单位累计慰问困难户、80岁以上老人300余人次。

  近几年来,正是由于社会治理精准高效,来自全国、省、市、区各级的荣誉涌向文昌办事处。创城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在全市名列前茅;党建工作被省市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社区建设先后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文明社区、省民主法治社区、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及全国老年友好社区等荣誉。2020年,在示范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文昌办事处被表彰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记者 张劲松 任富强)

责任编辑:段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