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是周口内河航运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当天上午,周口中心港至上海港、盐城港集装箱运输班轮航线正式开航。至此,周口港共开通至连云港港、淮安港、太仓港、盐城港、上海港5条集装箱航线,标志着“豫货出海”内河集装箱航线组网完成,有效打通了连接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的通道,让周口这个内陆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抢得了先机、赢得了主动,为河南全面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更加开阔便捷的开放通道。
通江达海 周口之梦
追寻周口城市发展轨迹,周口港与城市发展唇齿相依,港口犹如一条绵长的生命线。从渡口、埠口到港口,这些印记都渗透在城市发展的每时每刻。
翻阅历史,周口与航运有着天然的渊源,周口人有着深厚的航运情结。
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周口称周家口,地处“燕赵江楚之冲,秦晋淮泗之道”,三河交汇,万商云集,舟楫如林,成为北方著名的“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位居河南“四大名镇”之列,可谓盛极一时。史载明清时期,周家口“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周口因航运得名,素有“小武汉”之称。
追溯沙颍河的航运史,已有2000多年。战国时期梁惠王开凿的鸿沟,也就是贾鲁河,已经成为周口航运最早的“胎记”。
解放战争时期,周口航运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大军进军江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初期,周口航运复兴最快,货运量快速增加,原来的木帆船逐渐更新为机动船舶,码头装卸条件得到改善。1956年以后,受当时“重水利轻航运”以及铁路兴起等的影响,河南省境内的沙颍河全线断航。
可周口人的航运情节却从未泯灭,仍有许多人驾船游历在外,在淮河、长江上讨生活。驾船回家,成了他们内心深处隐隐的“乡愁”。
笛声长鸣,破浪前行。
2017年4月6日上午10时38分。伴随着声声汽笛打破了沙颍河的宁静,15艘满载货物的货船稳稳地停靠在周口中心港作业码头。这标志着河南省(内河)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现代化综合码头——周口中心港正式投入运营。
大河东去,潮起潮落。
港口是城市的一个窗口,一段历史,一部故事。如今,周口港也在诉说着周口人民永不磨灭的航运情结,见证着“冬天走了,春天已经到来”的故事。
水运优势 得天独厚
翻开任意一个版本的中国地图找到河南,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口位于中原经济区的东南板块,从区位条件上看是河南的东南门。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处。周口是密切豫东南区域经济联系、促进中原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连接融合的重要节点城市。
作为内陆城市,如何打破海的界限,让周口扬帆远航、通江达海?港口,是周口与海相连最便捷的途径。
周口境内河流众多,纵横交织,拥有沙颍河、涡河、贾鲁河、汾泉河、惠济河等具备航运开发条件的河流,总里程近450公里,现内河通航里程234公里,均是国家规划水运主通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沙颍河周口以下四级航道常年通航,千吨级驳船可直达长江和沿海一带,是河南省唯一能够常年通江达海的省辖市。周口有三条通江达海的通道,第一条是从淮河京杭大运河到长江走南通港,全程913公里;第二条是走淮河,经洪泽湖,通过京杭大运河到淮阴的沿河,顺着沿河到达连云港,全程772公里;第三条是走江苏的淮安到大丰港,然后直通大海。引江济淮工程完成后,周口航运将自寿县南下直达长江,经江淮运河由芜湖进入长江主航道,运距将可缩短400公里。
港口设施 功能完善
按照一城一港的原则,周口港下设中心港区和西华、扶沟、商水、项城、淮阳、沈丘、太康8个港区。目前,沙颍河周口以下航道上拥有较大规模的作业区5处,分别是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作业区、项城亿嘉作业区、沈丘纸店作业区、沈丘刘湾作业区、郑启港。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心港区码头建设工程,岸线6.5公里,总体规划东、中、西三个作业区,有序启动77个千吨级泊位码头项目建设,预计年吞吐能力5000万吨以上、集装箱80万标箱。目前,中部作业区8个挖入式港池、47个千吨级泊位全部建成运营。
目前,周口市拥有本地航运企业18家,船舶驾驶、维修、港口装卸等从业人员2万多人。货运船舶1500多艘,载重吨位超120万吨。近年来,周口港口吞吐量激增,从2009年的80万吨发展到2019年的1465万吨,占全省吞吐量的85%以上。
多式联运 初具雏形
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造港城,以临港经济为突破点,大力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推进运输融合,让箱通世界、货达八方。
周口高速路网四通八达。宁洛、大广、商南、盐洛、安罗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速路网四通八达,公路物流极为便捷,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大广高速周口港区立交开通在即,港口与郑州国际航空港、公路港实现无缝对接。
周口铁路运输贯通东西。漯阜铁路(漯河——阜阳)贯通东西,是京广铁路与京九铁路的重要连接线,线路全长191公里,国家I级复线电气化铁路,年货物发送量达1.6亿吨。规划建设中的铁路专用线直接通达周口中心港,将与郑州铁路港实现无缝对接,成为河南省唯一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枢纽。郑合高铁正式开通运行,成为我省连接西北东南最便捷的高速客运通道。三(门峡)洋(口港)铁路也正在加快建设。
周口航空格局初步形成。周口西华通用机场投入使用,周口民用运输机场已经开工建设,四通八达的“公铁水空”立体化大交通格局将日益显现。
随着航运复兴,周口已不满足于守着码头装装卸卸,而是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临港经济的长远部署。目前,周口临港经济发展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已将周口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列入2019~2020年127个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之一,省政府批复大广高速在周口港区设立出入口,省发改委拟将临港经济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列入全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序列,同时,将周口港区列为全省18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记者 张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