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下午,随着“非遗”展演展示最后一个节目“鸡毛人斗蟾舞”的结束,周口市2019年“欢乐进万家”春节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展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从2月12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来自我市的60个“非遗”项目先后进行了现场精彩展演展示,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文狮舞”技惊四座
在2月15日下午进行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中,“槐店文狮舞”“官会响锣”“余家杂技”“老娄庄龙舞”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先后登台演出。
“槐店文狮舞”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由狮舞、麒麟舞、独角虎舞组成。“槐店文狮舞”既有源于古代西域乐伎舞蹈的继承,也有对中原古代民间舞蹈的吸收和接纳,显示出一种特有的质朴美。在当日下午的展演中,演员们形象地展示了巡山、搔痒、饮水、舔毛、分娩等舞蹈动作,其舞蹈形式的生活化、简朴化,引得群众掌声雷动,演出现场热闹非凡。
在“官会响锣”的展演中,10名民间艺人先是在舞台上有节奏地敲击锣鼓。之后,他们两个人一组手拿铜锣时进时退,时而敲打,时而舞蹈,让人连连叫好。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官会响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项城当地广为流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省级“非遗”项目“余家杂技”的展演中,两名演员表演的杂技节目《肩上芭蕾》同样精彩。这两名演员在没有借助任何道具的情况下,连续做出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女演员时而站在男演员肩膀上,时而站在男演员头顶上,精彩的演出让现场群众为之捏了一把汗。
与此同时,市级“非遗”项目“老娄庄龙舞”的精彩表演,让当天的演出达到高潮。“老娄庄龙舞”以九节龙的形式表演,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在乐器的伴奏下,“巨龙”腾空而起,时而翻转,时而腾挪,让人拍手称赞。
唢呐吹出新春喜悦
在2月16日下午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中,河南坠子、唢呐大小搦子演奏、飞虎杂技、笙簧二夹弦、沈家唢呐、“鸡毛人斗蟾舞”先后进行了展演展示。
唢呐大小搦子演奏是市级“非遗”项目,表演者能模仿戏曲演唱、自然界各种声音。展演现场,该项目传承人王海宽在音乐的伴奏下,吹起唢呐,欢快的节奏吹出了人们新春的喜悦。
在飞虎杂技展演中,表演者表演的杂耍节目让人叹为观止。笙簧二夹弦、沈家唢呐、“鸡毛人斗蟾舞”则让观众欣赏到一场浓郁乡村特色的精彩表演。
市民与“非遗”零距离
在周口公园抱着孙子看完“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后,市民杨女士高兴地说:“这样的活动非常好,给大家一次了解传统民间文化的机会,希望我市每年都举办这样的活动。”
和杨女士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张先生。他表示,能近距离接触这些“非遗”项目,感觉很高兴。对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剑文介绍,我市连续几天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吸引了上万群众前来观看。今后,他们还会组织类似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记者 张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