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栾台:民族融合的见证者
来源: 政府站群服务中心 时间: 2021-12-06 09:29:1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商民族(部落)和东夷民族(部落)在商王朝没有建立以前,是我国的两大民族,都是当时占据统治地位夏王朝的敌人。商民族通过与夏民族的联盟融合,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夏王朝,建立了一统中原的商王朝。1978年河南文物研究所通过在鹿邑栾台的文物发掘证明了这一点。

  鹿邑栾台,位于鹿邑县城东南的王皮溜镇西5公里处,台高5米,占地7000平方米,据考证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会同省文物研究所对鹿邑的栾台进行了发掘工作。通过发掘,发现了大量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整个商代直至周时战国早期的文化遗存及文化堆积。这与后来(1990年)在河南省杞县裴村店乡鹿台岗发掘的历史文物遗存极其类似。结合在豫北冀南等地发掘的历史文物遗存,专家们发现,鹿邑的栾台,在我国古代商民族与东夷民族的融合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专家们根据考古得到的证据推测,在先商时期,商民族(时在黄河北岸的豫北冀南)受到夏王朝的威胁,于是大举南迁。商民族在濮阳渡过黄河向东南进发,进入今日山东的曹县,经此到达河南的商丘,然后又经安徽的宿县,到达今日的鹿邑一带,最后又西行到达今日的杞县一带,与强大的夏王朝对峙。其间,商民族与当时同受夏王朝欺凌的东夷民族密切合作,建立了强大的战略联盟,商民族(部落)则在联盟内占据了领导地位。商民族与东夷民族(部落)共同作战,终于战胜了夏王朝,建立了继夏之后的商王朝。而与商共同作战的东夷民族的各个部落则受商的册封,成为商的封国(如位于鹿邑的长国、相国),成为商的一部分,从而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至于商当时为什么沿着这条路线迁徙,专家们分析:当时,这条线路位于夏(夏的文化为二里头文化)与东夷民族(东夷民族的文化为岳石文化)之间,属于中间缓冲地带,不易受到夏王朝的攻击,且可联络东夷民族共同抗击夏王朝。商在鹿邑杞县一带建立可靠的联盟以及根据地后,两个民族联合向正处于没落的夏王朝进行攻击,终于击败了夏王朝,占领了中原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商王朝。于是商继与东夷民族融合后,商和夏又通过中原的统一,实现了民族的再次融合。可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不断融合的大家庭。

  我们的祖国犹如浩瀚大海,容纳百川,最终才成为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只不过古代的民族融合到了汉朝,都成了汉族。而后来融合的民族,有的成为了汉族的一部分,更多的则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性,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责任编辑:王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