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笑侬(左)在《分金记》中扮演管仲。
汪笑侬,姓德,名舜,生于1858年,一名德克津,又作德克金,字仰天,号孝侬。满族,北京人,出身官宦家庭。德克津性格豪迈,善于谈吐,见人之诗文必摇首曰“不妥”,故人皆呼之“德不妥”。
1879年,德克津中举,但他甚爱京剧,无意追求功名,其父给他谋得一河南太康知县,他不得不从。上任时他除带行李之外,还携一把京胡,闲暇时自拉自唱。因他秉性刚正不阿,得罪了上司和当地豪绅,做官不久便被罢免了。返京后他自号“伶隐”,从此潜心习艺。
德克津拜名伶汪桂芬为师学艺。汪知道他做过知县,对他学戏表现出一种鄙夷神情。德克津受到冷遇,心中不快,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汪笑侬”(侬即我,意为“汪桂芬笑话我”),以此激发自己奋进。
汪笑侬下苦功求艺。开始时,他到北京有名的“翠峰庵票房”习老生,艺事渐进。他在艺术上宗法汪桂芬,但又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成为别具风格的“汪派”,人们俗称“新汪派”。
由于他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加之聪颖好学,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子竟然下海唱戏,当时曾遭劝阻和指责。由于他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下海后除演老戏外,更多的精力投入于改编和自编自演的新戏上,以借剧中人之口对时政进行抨击,宣传爱国主义。他把演戏当作教育手段,一生编演和移植新戏40余出,如《哭祖庙》、《受禅台》、《骂阎罗》等诸多剧目,被誉为“梨园编剧第一能手”。他不仅京剧老生艺术造诣颇高,还精通昆曲、徽剧、汉调、粤调等,是集编、导、演于一身的艺术家,被梨园界称为“伶圣”。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软禁,当时汪笑侬曾写出了“落日回光蛮小草,西风助虐打残荷”的诗句。谭嗣同等六君子于菜市口慷慨就义,谭临刑前仰天吟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汪极为感慨,挥笔写出“他自仰天而笑,我却长歌当哭。”在此思想基础上,他后来改编了《党人碑》,首演于上海,颇有影响。
1910年,汪笑侬于济南被聘为戏剧改良所所长,1913年又任天津戏剧改良社社长,致力于戏曲改良。由于他热心公益,深受同仁敬仰。
汪笑侬为人谦虚。每到一地演出,必在舞台前悬挂一木牌,上贴黄纸亲自撰写《自我介绍》。因他最钦佩程长庚、汪桂芬,文中强调“不敢步程、汪之后”。
1915年底,汪笑侬在上海与王洪寿、周信芳等合作联袂演出了《献地图》,汪笑侬饰张松,王洪寿饰关羽,周信芳饰刘备。他还与王风卿合演过《战长沙》,汪笑侬饰黄忠,王风卿饰关羽。汪笑侬晚年常说自己演戏是“长歌代哭”。
汪笑侬的一生历尽坎坷。他的连襟王钟声,是话剧最早的创始人,是位具有革命思想的戏剧家,于天津被反动军阀残酷杀害。这给汪笑侬的打击很大,使他对反动政府更加深恶痛绝。1918年7月,汪笑侬参加杭州一家堂会戏演出,因警察厅的警察讹诈未遂发生冲突而遭逮捕,使他再次受到打击。返回上海不久,汪笑侬于9月23日吐血而亡,享年61岁。(程俊松 张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