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作家群”对周口人特质的艺术阐释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1-05-24 09:08:3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102c2736-add5-42f4-9c3f-3bd3d398fb4d.jpg

刘庆邦新书签赠活动合影留念

2020年11月28日上午,市委书记刘继标在第一届周商大会上,用“责任担当、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守望相助”16个字概述周口人特质。刘继标书记深情地说:“我要再一次禁不住对大家说:我骄傲,俺家是周口嘞!”因为他到周口工作已经12年有余,始终被周口人“责任担当、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守望相助”的特质感染着、熏陶着、激励着、温暖着。

“责任担当、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守望相助”,也是新世纪异军突起的“周口作家群”成功的根基所在、秘诀所在、希望所在。同时,“周口作家群”也以对文学的赤诚追求、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生动诠释了周口人特质。

一、“周口作家群”的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是周口人最突出的品质,“周口作家群”取得的突出成绩、社会效益和广泛影响,体现了周口作家的责任和担当。

周口是一片具有厚重历史、光荣传统的热土。丰厚的文化积淀、不绝如缕的传统传承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孕育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周口作家群”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为周口的文化发展做了最好的注脚。老作家笔耕不辍、宝刀不老,中年作家春秋鼎盛、佳作迭现,青年作家雏凤清声、笔力不俗,呈现出创作大繁荣、队伍大团结、事业大发展的喜人局面。

周口市作家协会主席柳岸的长篇小说《浮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在完成小说闭锁型结构应该完成的创作意图之后,小说的结尾,作者又宕开一笔:“立志走出柳家湾的柳三,终归还是沉入柳家湾这块土地。他算计了一生,最后一算,就是留个全身,结果还是被烧了,只是他并不知道而已。他看似赢了,其实还是输了。或者说,看似赢了,其实还是赢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输中有赢、赢中有输,没有真正的赢家,也没有真正的输家。柳家湾所谓游龙池穴的风水,大概也只造就了跟风水毫不相干的柳大志,因为柳大志跟‘耧把式’并没有血缘关系,而柳春生也不是柳姓的种。后来,听说柳大志淘了一个‘龙凤呈祥’的宝贝,打通了更高一层的关节,一对‘龙凤呈祥’终于物归一主。不过,柳大志的仕途,最终印证了‘七品’之说,他又通过‘龙凤呈祥’一主,结识了美商柳困儿先生……”语言极富哲理,充满形而上的玄思。而且暗示读者,小说并没有真正的结束,更多曲折好看的故事即将展开,更加精彩的人生图景即将呈现,或许,作者已经开始酝酿或者已经动笔下一部小说了。《浮生》这种埋下伏笔的开放性结尾,显示了柳岸深邃的创作思想、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构建宏伟艺术工程的雄心。众所周知,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用91部小说作品,建构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人间喜剧》;自然主义创始人左拉,历时26 年,创作20部长篇小说,构成鸿篇巨制《卢贡—马卡尔家族》,为法国小说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柳岸在《浮生》之前,已经给我们奉献了长篇小说精品《我干娘柳司令》,获得了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省优秀图书奖等多种奖项。《我干娘柳司令》和《浮生》的主人公“柳司令”和柳三这些“能立于文学画廊里的人物”,已经生动而形象地矗立在读者面前,柳大志、柳困儿等艺术典型也将粉墨登场,为读者演绎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著名学者张钟说:“现在,是一个从深刻的意义上从事艰辛的理论重铸、创建新的学说和新的文学的时候。”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柳岸也会以自己的系列作品,建构完成自己的“《人间喜剧》”或者“《卢贡—马卡尔家族》”。柳岸以虚拟家族史的叙事策略,试图建构“新的文学”的宏大艺术工程的努力,显示了一个优秀艺术家的鸿鹄之志和责任担当,我们读者完全有理由向柳岸表达敬意。

二、“周口作家群”的勤劳智慧。勤劳智慧是周口人最鲜明的品质,“周口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也都体现出勤劳智慧的品格。

新世纪以来,“周口作家群”潜心创作、开拓进取、求新求变,从而使周口文学呈现出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良好态势,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景象。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说,“‘周口作家群’作为一种现象,已引起了文坛上的普遍关注”,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周口作家群”已经“成为繁荣我国文学事业的一支中坚力量”。可见,“周口作家群”作为当代中国区域作家群的典型,已经成为新世纪文学地标和繁荣我国文学事业的一支中坚力量。

“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周口作家刘庆邦和邵丽,分别于2001年、2007年,凭借短篇小说《鞋》、《明惠的圣诞》,荣膺了第二届、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刘庆邦凭借长篇小说《遍地月光》《黄泥地》和《黑白男女》,3次入围“茅盾文学奖”,邵丽凭借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和《我的生存质量》,2次入围“茅盾文学奖”,朱秀海凭借长篇小说《音乐会》入围“茅盾文学奖”。虽然这6部长篇小说最终未能摘取“茅盾文学奖”的桂冠,但作品丰富的思想容量与出色的艺术成就,给众多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再次让人感到,每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都是不无遗憾的。此外,周口青年作家谷禾、尉然、刘海燕、孙全鹏被评为全国“21世纪文学之星”,周口诸多作家斩获了“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小小说金麻雀奖”“杜甫文学奖”等国内各种文学大奖。这些突出的创作实绩,充分显示了“周口作家群”的勤劳和智慧。

有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王”之美誉的著名作家刘庆邦,是“周口作家群”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周口作家的创作,并为“周口作家群”赢得了荣誉和尊严。刘庆邦是一位严肃的“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家,他曾自述:“我是凭人生经验写作。”他的小说无论是写农村,还是写煤矿,都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结果。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中,刘庆邦汲取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经验”,再加以艺术的概括,转化为一篇篇精美的小说,给读者提供了高端的艺术盛宴。老子说:“强行者有志。”选择了目标,便义无反顾、奋然前行,才是真正有大志的人。刘庆邦把小说写作当作了自己的生活寄托和人生目标,孜孜不倦地进行小说创作,甚至“从今年的大年初一,到正月三十,我马不停蹄,每天都在写短篇小说”。他以如此勤奋的姿态,在大年初一还坚持写作,利用一切时间,向着小说艺术的高峰执着攀登,是当之无愧的有志的“强行者”,也必将在小说创作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绩。

三、“周口作家群”的坚韧不拔。坚韧不拔是周口人最典型的品质,也是“周口作家群”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周口作家群”人才济济,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50余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近500人,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1400多人。主要由两部分作家组成,一是本乡本土养成并扎根本土、坚韧不拔的作家,二是从本乡本土走出现今旅居在外、但心系故乡的周口籍作家。年龄结构均衡,写作梯队整齐,作品题材丰富,创作门类广泛。“周口作家群”的创作,整体上已经逼近当代中国文学的前沿,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口作家群”为了在文坛发出自己高亢而独特的声音,全面充分展示创作的繁荣,目前已经出版了《颍河作家丛书》《绿地丛书》《周口作家丛书》《周口文学60年精品大系》《中原之星文库(第二辑)》《“诗韵阳城”诗歌丛书》等多套书系,展示了“周口作家群”的创作实绩。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凡大器晚成的作家,往往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持续的创作后劲。比如著名女作家张洁,虽然第一篇小说变成铅字时,已经41岁了,但起步之后,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和《无字》都荣膺了中国主流文学大奖之一的“茅盾文学奖”。张洁也是目前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让众多文艺界人士惊叹不已。“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说明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对于作家来讲,创作前的准备和积累至关重要,因为这决定了一个作家能否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创作势头。匆匆而来,只能是匆匆而去,没有创作前的深厚积累,在文坛只能是昙花一现,就如彗星一闪而过,痕迹全无。只有坚韧不拔,做了大量的创作准备,才能厚积薄发,后劲十足,才能走得更远。“周口作家群”中有不少坚韧不拔、“大器晚成”的作家,如邵丽、孙方友、柳岸、尉然等。邵丽是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现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以小说创作驰名文坛。她自述其文学创作的起步始于1999年,“蛰伏在内心深处的潜能突然之间被唤醒,强烈的、渴望倾诉的欲望难以遏止”,从而爆发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优秀的作品,迅速在文坛走红,向世人展示了其横溢的才华。当时,她已经34岁了,而今20余年过去,邵丽不仅创作了大量文学精品,而且荣获了“鲁迅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在执着“阳光文学”的创作诉求、对“底层文学”创作“病象”的超越、“新官场小说”的重大突破,以及对女性心灵与情感的关注等方面,对中国新世纪文学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周口作家群”正是因为“慎终如始”,坚韧不拔,对文学常怀敬畏之心,才得以在新世纪“异军突起”,引起文坛瞩目。

四、“周口作家群”的守望相助。守望相助是周口人最可贵的品质,而周口人这种最可贵的品质,在“周口作家群”的作品中,有着生动的艺术阐释。

由于“周口作家群”在当代中国文坛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周口文学成就卓著、不同凡响,中国作家协会因此宣布“周口市文学创作基地”于2010年8月11日正式建立。周口市文学创作基地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学创作基地,这一基地的建立不仅是周口市,也是河南省文学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周口作家群”的创作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并得到了中国文坛的充分认可。2016年12月8日,周口市商水县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乡”荣誉称号。2018年5月23日,“中国诗歌之乡”花落周口市太康县。再次证明,“周口作家群”的确是当代中国文坛的一支劲旅。

“周口作家群”的很多作品中,艺术阐释了守望相助这种周口人最可贵的品质。比如,钱良营的小说《抱鸭子的女人》,以豫东农村为背景,展示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守望相助的乡情,读来让人十分感动。

《抱鸭子的女人》中的“女人”,是豫东农村耿大庄的耿玉莲,她容貌俏丽,“瓜子脸,肤色白嫩白嫩的,透着红,是那种胭脂红(就连城里的姑娘也没有那么好看的肤色),眼睛大大的、亮晶晶的,就像两汪清泉,睫毛长长的,牙像白玉似的白,鼻梁高高的、翘翘的,都说像大明星巩俐。”同时心劲很高,是个有主见、有理想、有追求的农村姑娘,“玉莲跟她妈她爸都说过,恁就生我一个女娃,我要让村里人都看着,我要比那些男娃长出息。我要做城里人,让恁也做城里人。”她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农村人的身份,但两次高考的失败,给她带来相当沉重的打击。不过她很快就振作起来,只身到城市打拼,为实现“做城里人”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像耿玉莲这样怀揣梦想、寻求城市身份认同的农村姑娘,一个城市原著民的“他者”,在社会转型期物欲横流的城市,常常会受到挤压而付出惨痛代价。结果是,耿玉莲“被城里人骗了。也被……城里人害了”。她先是被有妇之夫诱骗而怀孕,后又被打掉了肚里的孩子,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疯,整日抱一只鸭子,把鸭子当作自己的孩子。

耿玉莲的不幸让人同情,但钱良营在《抱鸭子的女人》中,重点表现的却不是耿玉莲的不幸,而是耿玉莲受到伤害回乡以后,村人们给予她的同情、关心和帮助,让人感到了守望相助的浓浓暖意。村人们得知耿玉莲的不幸以后,对她的同情与关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到晚上亮灯的时候,村里大多的人家都来了玉莲家。来的时候怀了一种牵挂,一种关心,一种与人家分担忧愁的愿望,一种帮人家排解困难的打算。”像玉芝妈、玉柱妈、耿解放这些平时与玉莲的父母有些龃龉甚至矛盾的人,现在也把以前的怨恨都抛弃了,余下的只有对玉莲的同情和关心。他们分别带了“晒干的大枣”“留着过年待客的柿饼子”,来看望并安慰玉莲,希望她能尽快好起来。就连村主任耿玉新,看到玉莲抱着鸭子坐在凳子上的神态,也“感到一种揪心的疼”。而一直深爱着玉莲的牛贤,不仅不嫌弃她,还下定决心“要和玉莲结婚”。所有这些守望相助的乡情,都让读者感到温暖。

在2018年2月6日周口市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刘继标指出,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崇高使命,“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周口元素、充满周口气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通过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人感知周口、了解周口、热爱周口”。“周口作家群”对周口人特质的艺术阐释,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更多的人感知了周口、了解了周口,从而更加热爱周口。(任动)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