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18-07-12 08:05:01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现实而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全党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并积极付诸实践。

一、充分认识建设优美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我国来说,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忽视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但与人民群众改进生态环境质量的强烈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只有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纠正不正确的发展观念和粗放的发展方式,补齐生态环境这块短板,实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迈进。

二、多措并举,努力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发展。但是,绝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重复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及“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群众在享受丰富物质精神财富的同时切实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优美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珍惜每一寸国土,尽可能集中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根据自然生态属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尽可能减少人为占用自然空间。

(二)按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限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产业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及设备,实现产业集群绿色升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节能环保等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环境友好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

(三)提高生产绿色化程度,改变过去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换取物质财富的老路,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力促进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生产方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的集约生产方式转变,推动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链为主线,加强制度体系建设,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费,降低废弃物排放,促进从产品设计、生产开发到产品包装、产品分销的整个生产过程绿色化,实行城镇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良性循环。

(四)以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为主满足消费需求,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的生活行为。坚持节约优先,确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理念和幸福观,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节约集约的文化和行动自觉。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坚持人人参与,推广绿色服装、提倡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及绿色出行、发展绿色旅游,主动提高物品循环和共享使用,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让人民在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保护资源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人类永续发展。

(五)坚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与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并举。高度重视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明显改善环境质量,使人民群众明显感受到环境治理的成效。同时,加大山水林田湖草和海洋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大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党同志共同努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主动作为,全社会齐抓共管、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早日打造出满足人民需要的优美生态环境。(作者王绍祯  单位:中共西华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