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周口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心城区全员免费核酸检测的通告,周口中心城区迅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从天明到黑夜,无数医护人员冒着酷暑奋战在周口市各个社区,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此次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包含川汇区、经济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范围内所有居民(含暂住人口、临时流动人口等)近60多万人。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8月14日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要全部结束,具体检测方案、检测点设置都是由各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统筹、各自布局,由中心城区的周口市中心医院、周口市中医院等9家医院承担检测任务,并备用了第三方检测机构。为提高检测效率,本轮核酸检测采用“10合1”混检方式。
“我年轻,还能坚持,还可以和大家一起战斗”
8月9日10点50分,接到川汇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知后,周口市中医院紧急召开会议,对全员核酸检测的具体事宜进行安排部署。该院要求,要高标准、严要求、按流程、细分工、明责任,全方位统筹,以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进行,并把采样、转运、医疗废物回收的具体事项责任到人,要求医务科、护理部、疾控科、感控科、检验科、大楼管理科等相关负责人做好预案,以确保此次任务圆满完成。
在4个搭起的帐篷内,采集咽拭子的医护人员迅速到位。她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乳胶手套、护目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采样,轻声细语提醒受检人员“仰起头,张大嘴,啊啊啊”“采样完毕,配合很好,谢谢您”。伴随一次次温馨提醒,一遍又一遍的沟通,全员核酸检测有序进行。据了解, 8月9日至12日,该院先后共派出医务人员120余人,参与川汇区全员核酸检测,中午不休息。
一天时间,7000多份咽拭子。任务不可谓不急,工作不可谓不重,而且室外30多度的高温,暑气逼人!汗水流进眼睛里,眼睛流泪不止,却没有办法擦拭;口罩内的口腔在发干、发黏,没有时间停下来喝一口水,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扑通”一声,一个看不到面目的采样人员终于抵不住劳累和高温的双重夹击摔倒了。“快!扶她到阴凉的地方歇歇!”有人高声喊。“扑通!”又有人倒在闷热的帐篷里。护士井彩虹中暑晕倒醒来第一句话是,“主任,我还可以和大家一起战斗,我年轻,能坚持。”护理部张主任眼含热泪,紧紧抱着她说:“辛苦了孩子。”
医护团队酷暑下坚守,志愿者自掏腰包买降温饮料
8月10日早上6点半,周口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按要求到华耀城办事处、金海办事处及七一路办事处开展核酸检测。医护人员一到核酸检测点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采样工作中。由于气温较高,医护人员穿着两层防护服,戴着面屏,虽然风扇开到最大,也丝毫感受不到凉快。很快,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而一些已经工作两个小时以上的医护人员在脱下防护服后,在临休点抓紧时间休息,等待下次工作交替。看到汗流浃背的医护人员,现场维护秩序的志愿者自掏腰包购买降温冷饮送到检测点医护人员手中。“辛苦是辛苦,但是听到居民说‘谢谢你们,辛苦了!’就又觉得充满了力量。”现场一位采样护士说。
此次周口市中心医院在3个检测点共派出89名医护人员,在华耀城办事处设置5个检测窗口将进行约1万人次的检测采样,在金海办事处设置6个检测窗口将进行约2.7万人次的检测采样。
一群可爱的“六院人” 单日采集样本6400余人
在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前,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已于8月6日进行了全民核酸检测应急演练,连续几日,进社区走单位采集检测样本1万多例。 8月9日,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组建7组核酸采集小组,前往周口汽车总站,为周运集团总公司和周口运管局一线职工及网约车驾驶员和邮政快递人员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共计2200余人。
8月10日,该院共抽调检验人员、护理人员、行政后勤人员、安保人员及实习生200余人,支援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在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大家积极准备物资,加班加点搭建遮阳帐篷,设置核酸检测点间隔带、警戒带、指示牌等,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配合密切,高效完成各项工作。截至8月10日晚,共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采集3.08万余人,其中单日采集检测样本6400余人。在这些数字背后,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六院人”。
入户检测,确保不漏一人
全民核酸检测工作开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周口市人民医院近百名医护人员,对全区9个办事处集中开展全体居民核酸检测工作,对行动不便的群众,医护人员采取入户检测的方式,确保不漏一人。据了解,该院负责七一社区、人和社区、陈州社区、小桥社区、川汇区妇幼、金海社区、荷花社区、华耀城办事处、城北办事处9个社区核酸采集点的物资供应、人员培训,共派出8个采集小组和6个外采小组,分别到公司、企事业、行政部门、养老院等共35家单位负责采集,共采集核酸样本52156份。
盛夏里那“最美”的姿势
在短短1个小时内,周口东新区人民医院就成立核酸采集领导小组,抽调医务人员135人,迅速编成5个核酸采集小组,分别负责许湾办事处张埠口、彭楼,搬口办事处梁寨、恒大名都,文昌办事处周口植物园核酸采集,各组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主任,后勤人员全员上阵。
两人一组负责登记,另外两人一组负责采集,一共三组,对被检测人员进行测量体温等,严把采集“入口关”,持续轮流工作,太累了就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或蹲一会儿,或躺一会儿,或倚一会儿,给自己紧张的工作减下压,用她们的话说,给自己快速充充电。
因为身穿隔离衣,不能去卫生间,医护人员不能喝一口水,摘下面罩,脸上斑痕累累,嘴唇已干裂,喉咙已沙哑。
“我们休息了,大家怎么办”
周口港区医院核酸采集队承担港区11个采集点中的6个,检测任务共30352人,其中有大量身份录入困难人员(老人、儿童)和特殊群体(失能在家人员、从郑返周居家隔离人员等),加之高温酷暑,核酸采集任务重、条件差、压力大!
医院从各科抽调精兵强将78人,分为6队17个小组,于8月10日清晨奔赴各个采集点。从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10点,不间断为群众提供核酸采集服务。对于一些因各种原因不便出门的老人、失能人员等,医院核酸采集队就深入居民家中、田间地头,温暖服务,及时采集。
在郭河、敢庄采集点,执勤民警、城管和一些群众看到采集队员们承受着高温坚持工作,都于心不忍,心疼地对队员们说把工作暂停一下,都休息休息,可是队员们却拒绝了,对群众说,“我们休息了,大家怎么办,不能在太阳底下晒着等我们啊,我们可以轮班休,但不能让大家等着。”
都是城市的“守护者”
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采集点现场,记者得知,工作人员已经在烈日下连续工作了4个小时,既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但仍不停地忙碌着,登记、采样,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安全距离等,最大限度保证检测现场工作效率。
川汇区中医院在核酸检测采样点设置新冠肺炎中药饮用点,每天为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提供免费中药汤剂。8月9日下午至12日上午12点,采样点共完成核酸样本采集1万余人次。
为保证核酸检测采集任务的快速完成,周口骨科医院核酸采集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病理科工作人员全力保障,人停机器不休息,保证当天采集的样本次日中午前全部出结果。
他们都是城市的“守护者”,是这个季节“最美”的色彩。他们刚戴上乳胶手套,里面就被汗水充满,经过几个小时的汗水浸泡,手早就被泡白了。他们刚戴上口罩,里面就充满汗水,不停地流进嘴里。同时,口罩里的汗水也加重呼吸困难,然而没有人愿意在执勤期间站起来换个口罩,大家都想多检测一个,再多检测一个。他们坚守在核酸采集的第一线,从不叫苦叫累,热到中暑晕倒,累到双腿拉不动、站不稳,都无怨无悔。
零距离“面对”病毒的幕后战士
他们的工作不像一线的医护人员那样被大家所熟知,但疫情防控一线却离不开他们,因为他们承载着全市新冠病毒检测的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他们是零距离面对病毒的隐秘战士。
为了尽快出核酸检测结果,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周口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承担了全市12万份的检测任务,每天要出几万份检测报告。检验科24名检验员已在工作岗位上奋战多日,24小时不休息,都吃住在单位,轮流检测标本,家成了最遥远的地方。
“护目镜、隔离服、N95口罩、手套、鞋套……”里三层外三层,全副武装。而他们要穿着这么一套密不透气的防护装备在负压环境下高强度工作4小时以上。据了解,在检测病毒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细致再细致,但穿戴防护设备却有着常人难以知悉的繁琐和艰辛,即使他们非常熟练,穿脱一次也要半个小时。
这次周口市中心城区的全员核酸样本检测,大多是有承担此次核酸检测采集的9家医疗单位承担,为能够及时、准确出结果,他们都是加班工作,人员轮休,机器不停。
“收样、登记、检测、复检……”检测科的工作不但很枯燥,还要与可能存在病毒的样本作伴,精力要高度集中,一次检测下来,整个人都精疲力尽。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科长张永红说:“我们科室9个人,三班倒,24小时不停歇,每天要检测核酸样本近万份,超负荷的工作,现在感觉一天比一天累,压力非常大,但是我们都没有抱怨。”
自8月9日下午3时起,川汇区率先开展全员免费核酸检测,8月10日起,中心城区全员免费检测,连日来,辖区居民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要求,有序错时到指定的地点接受核酸检测。同时,有近千名医护人员、各级政府部门及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忙碌在各个核酸检测点,他们无私奉献、笃定担当、凝聚合力,守护者周口人民的健康安全,成为盛夏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