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准定位,明确“三标”
(一)选好工作标杆。找准自身定位,将周口市委党校放在全国、全省党校系统内比较,坚持以河南省委党校为标杆,向中央党校学习,以干部教育为主业,促进党校事业稳步提升。将完成省辖市委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建成省辖市一流党校,建成国内一流市级党校的短、中、长期递进目标紧密结合,梯次实现。
(二)定好工作标准。针对省辖市委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建立台账,明确分工,通过验收。实行日检查、月总结、年考核,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目的。学习省委党校经验,健全规章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
(三)明确突破标志。以实现办学质量评估优秀档次为突破标志。横向对比在全国、全省党校系统的位次变化,做到横向有进位;纵向对比与本单位上阶段工作进度变化,做到纵向有进步。打造省辖市一流党校,做到科研咨政有成果、主责主业有成绩、工作目标有成效。打造党校“名师工程”,吸引、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在全省党校系统擦亮品牌。
二、积极行动,落实“六增”
落实“项目建设增势”,突出干部教育主业。坚持工作项目化,把工作当作项目抓。以全省开展“省辖市委党校办学质量评估”为契机,对标对表,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实现在办学质量评估工作中通过验收,促进周口市委党校整体提升。以“保持”促“争创”,保持全国文明单位优秀成果,促进创建省辖市一流党校。
将党校主业作为重要项目抓。在办学过程中,突出理论和党性教育,坚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解决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用好系统内资源,多途径提升办学水平,开展党校系统“精品课”和“理论征文”评选。健全党政干部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与学员座谈的制度,实现领导干部讲课总课时占比超过20%。推行研究式教学,加大案例教学力度,以教学层次的提升为党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落实“数字建设增能”,推进智慧党校建设。紧跟市委数字化转型战略,构建学员管理、教务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管理等多系统一体化平台,以数字化建设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对接中央党校、省委党校数字资源,为教学科研和学员学习提供优质的数字服务。优化课程配置,开设网上课程供学员远程学习,打造“互联网+干部培训”教学模式;设置专栏发布微党课和微宣讲,多途径理论宣讲。
落实“改革开放增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坚持“走出去”战略,与临沂、开封、商丘等市委党校结对子,以培训、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实现党校间教师与学员的交流。加强与党政部门、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以高水平的合作交流促进高水平的党校建设。
落实“环境建设增优”,打造四个校园。以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为基础,打造党校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全国文明单位成果保持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四个校园”(红色校园、文化校园、智慧校园、美丽校园),以优美的环境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助力“守好底线增固”,强化阵地建设。一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做好思想理论研究,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守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坚守教学底线,严把教学质量关,坚持“深入”调研、“浅出”教学,确保准确、完整地对党的政策、理论、方针进行解读。
三、重点突破,全面提升
提升“办事”能力。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实现以学促干。强化实践导向,推动优秀教师挂职锻炼,实现以干检学。强化制度执行力,健全规章制度,实现以制度保干。提升“办文”能力。筛选出站位高、思路清、文笔好的同志参与文字工作;邀请专家举办公文讲座;开展办事办文大练军、大评比,以月统计、季评比、季纠改的“一月两季”评估机制,促进各科室积极作为。
实施科研人才“育苗计划”,以老教授的传帮带,提升年轻教师水平。建立科研考评机制和奖惩制度,表彰先进,督促科研较弱的同志,找到短板,定向提高。加强对党情政情社情研究,实现课题立项、结项、获奖数量和奖次较上年有较大突破,论文、专著数量、质量显著提高。深度挖掘周口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红色文化基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周口出谋划策。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教学和行政人员结构,提升工作效能。推进师资队伍改革,进一步完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办法等,引进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选聘行业外专家壮大兼职教师队伍。
履行对分校指导责任。加强对县级党校的指导,促进党校系统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制定全市党校系统发展规划和业务指导计划,明确指导范围。举办师资培训班和选派骨干教师下沉教学,加强县级党校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