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港区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六增”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新港城实施方案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1-11-23 06:45:2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周口市委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三标”活动 积极实施“六增”行动 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主旋律的若干意见》,结合港区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六增”行动为抓手,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新港城。

  二、全面开展“三标”活动

  (一)工作有标杆。坚持目标导向,高点定位。紧紧围绕打造“豫东南枢纽经济示范区、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区和河南内河第一大港”的战略目标,选择南京港暨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梧州港暨梧州港码头服务产业园区作为对标对象,在产业发展、港口码头运营管理等方面,找差距、下功夫,着力打造河南内河第一国际大港,建设周口乃至豫东南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区域消费中心、对外开放中心,建成“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全市第一流”的现代产业园区。

  (二)落实有标准。坚持问题导向,高效落实。紧盯港区在产业发展、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集货、通航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加快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总投资147亿元的益海嘉里等项目建设速度;总投资36亿元的河南国际农产品进出口物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4亿元的中储粮周口粮食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十四五”期间,每年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加大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中心港一期对岸建设锚地、服务区等配套工程,在下游南岸新布局一个粮食专用码头作业区、一个危化品专用码头作业区。提升港口码头集货能力,积极修建码头后方堆场,投资建设吊装设备;积极与沿海沿江及淮河生态带港口沟通对接,带动海船公司或母船公司和集装箱公司,挂牌入驻周口中心港;力争2022年货物吞吐量达800万吨,集装箱运输能力达3万标箱,以后每年分别按20%、30%的速度持续增长。提升通航能力,协调加快推进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四升三”工程,改建郑埠口航运枢纽左岸船闸,新建沈丘航运枢纽复线船闸,改建桥梁5座,协调安徽阜阳船闸尽快升级改造;“十四五”期间,在开通6条集装箱航线基础上,每年再开通1-2条集装箱航线。提升码头管理水平,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和专业的作业团队,对码头进行高标准运营管理。积极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加快总投资22亿元的疏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大广高速港区收费站的管理和运营,完善城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化枢纽经济。

  (三)突破有标志。坚持结果导向,高点突破。以加快打造豫东南枢纽经济先行区和启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突破标志。2021年确保实现四季度拉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22年突破全省经济指标平均值,确保实现全面全线飘红;力争“十四五”末期,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产值突破500亿元,到2035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新建泊位22个,泊位达到6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万标箱;码头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速20%以上,集装箱3年突破5万标箱,5年突破10万标箱;到2035年周口中心港泊位达到96个,港口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万标箱。

  三、积极实施“六增”行动

  (一)以项目建设增势。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树牢“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头部企业益海嘉里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大突破保持临港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全面推进“12356”发展规划,“1”是规划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2”是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壮大;“3”是全力打造多式联运枢纽、国家级物流枢纽(B型)、保税物流中心平台;“5”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制度链“五链”耦合;“6”是实施以5G为代表的智慧港口新基建建设、多式联运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建设、交通绿廊建设、中心港扩容提升“6大”工程。

  (二)以数字建设增能。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产业互联网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围绕“数字港区、智慧港口”建设,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港口。以“打造智慧港口”为目标,致力打造“绿色、智慧、低碳、高效”的现代化内河大港,持续开展港口5G、人工智能建设等工作,2025年,进一步实现应用区域 5G 网络全方位优质覆盖和多个场景应用,通过“港口+数字化”为港口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围绕“现代临港物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重卡汽贸产业园等物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益海嘉里等头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加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创新,推动智能物流新技术的深度应用。

  (三)以城乡建设增美。优化城区交通布局。加快完善周边疏港道路建设,构建“半小时”通勤圈。完善地下交通管网。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地下综合管网建设,持续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加快推进污水管道检测和清淤工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通过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建设等系列行动,全面改善乡村整体形象,实现乡容村貌质的提升。

  (四)以改革开放增力。大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持续改革开放创新,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采取“管委会+公司”模式,打造灵活高效的发展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项目推进机制,扶持“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企业在港区发展;按照“一园两区”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优势,与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豫桂东盟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长三角经济圈、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港口、城市建立联系,深化合作、借力发展,努力打造豫东南枢纽经济先行区的示范区。加快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区建设。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合三产、同构三链、振兴三农,建设小麦产业化精深加工园和玉米产业化精深加工园。

  (五)以环境建设增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跟踪项目落地和建设情况,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坚决打破制约项目建设的各种“瓶颈”。打造一流政治生态环境。持续加强港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党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打造一流低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以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一流人文发展环境。积极开展“乡村光荣榜”“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促进乡风文明,提升乡容村貌。

  (六)以守好底线增固。守好意识形态底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把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中。守好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聚焦危化、消防、建筑施工、燃气、工贸、交通运输等8个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攻坚治理,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守好社会稳定底线。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决实现疫情防控“四零”目标。深入推进“一村一警一连”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守好生态安全底线,推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守好风险防控底线。建立债务预警长效机制,抓紧抓实抓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各项工作。

  四、保障措施

  成立由港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管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港区直属各单位、市直派驻机构、李埠口乡党委书记任成员的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六增”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导评估,扎实有效推进,确保“三标”活动“六增”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责任编辑: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