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的希望在冬日升腾,奋进的力量在心中激荡。回望2022年,奋斗是开发区最鲜明的底色和最强劲的动力。开发区紧紧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积极响应市委号召,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形势下,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在重大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好于预期的答卷。
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堡垒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全面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持之以恒抓党建,强化执纪抓廉政,大刀阔斧整作风,营造“领导有威信、干部有激情、群众有信心”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落实党管经济的责任,完善狠抓落实的机制,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抓好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系列活动,举办新经济专题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在创新中提能力、在实干中转作风。
抓好基层治理。把“五星”党支部创建与夯实基层党建紧密结合,与村级党支部划类晋级有效衔接,奖先励后;开展逐村观摩、优秀网格员评比、“喜迎二十大提能力转作风”宣讲、“五星”支部创建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强,较好地发挥了党建品牌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开发区党委与辖区企业本着同样的发展目标,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工作的“红色引擎”,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引导、舆论支撑和组织保证。
项目为王 全力发展新经济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一个个跃动的鲜活数字,串成一首激越的项目建设进行曲。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大员+专员”工作模式,2022年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合同资金226亿元。其中,新经济项目26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8个,“五职”领导干部引进项目11个,纳入前六期“三个一批”的36个项目项目开工率、项目投产率、项目达效率均为100%。
目前,开发区围绕检验检测、生物科技、电子商务等领域,持续推进华中大健康产业基地、生物科技园(细胞医学产业园)、河南省鞋业检测中心、安必诺检测、公正检测、现代电商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签约或开工,争取实现新突破。
——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已有216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开发区。投资5亿元的浙江网商云谷招引注册1200余家电商企业;投资2亿元、6000平方米的网红直播中心投入使用,并签约笑播文化、众星优品、海选文化等13家直播电商企业。
——检验检测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已有15家检验检测机构入驻开发区,正与周口公正检测、河南安必诺检测、杭州迪安诊断等12家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对接。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投资20亿元的周口中兴新业港产业园签约企业90余家,入驻70余家;投资20亿元的中北宏远集团5G基站建设项目在中心城区及鹿邑、项城建设基站500余个,助力5G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
——科技引领研发装备领域高质量发展,总投资3亿元的迪信通(中迪)无人智能科技园项目两栋厂房主体施工已经完成,2023年3月可部分投产,主要生产无人工厂系列产品和无人驾驶系列产品,2023年可生产无人智能设备905台(套),2024年可生产无人智能设备1145台(套),2025年可生产无人智能设备1535台(套)。
培育龙头 实现凸显带动
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开发区积极在招大引强、延链补链上下功夫、求突破。
——壮大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引领、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扶持益海粮油、益海小麦、娃哈哈、老磨坊等企业发展壮大,经济效益实现较大提升。投资3亿元的益海特油项目2022年7月份建成投产,产品主要供应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占华南市场份额的60%,是国内单体最大的特种油脂综合加工厂;娃哈哈增加新模具,产销两旺;老磨坊粮油紧盯市场需求,与锅圈食汇、巴奴、阿五、三全食品等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实施餐桌型产品包装升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培育龙头企业。依托天子铝业工业铝型材研发和销售规模位居河南第一、全国前十的行业优势,谋划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项目,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电池托盘生产线,为比亚迪、宇通等知名车企提供相关汽车配件。依托益常青生物低聚木糖研发生产专业优势,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开展合作,谋划建设投资2亿元的年产2000吨食品级低聚木糖项目。鼓励海熙药业与知名药企方达集团深度合作,谋划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药品研发、智能生产等项目,打造研发、生产一体化生物制药基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贯彻落实全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策部署,立足海熙药业、益常青生物等现有企业优势,招引、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生物科技、生物制药产业项目。支持、指导益常青生物积极申报国家级低聚木糖实验室,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支持海熙药业与世界知名药企方达集团深度合作,谋划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药品研发等项目,主要生产布洛芬等17类药品。实施广西华仁医学科技项目,建设医学研究、细胞及基因疗法实验室,开展基础医学科研、再生医学研究、生物医药平台孵化等业务,该项目已入驻周口临港生物科技园,厂房正在建设中。
营商环境 实现优化提升
全面落实国家、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构建好优良的环境,开发区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发挥企业服务管家作用,协调解决企业难题71个,开展银企对接15次,为企业争取贷款1.22亿元,累计退税1.96亿元。精准服务“四保”白名单企业。坚持“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组织69家“四保”白名单企业产销对接13次,洽谈合作25次,招聘员工912人。支持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开发区2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研发项目33个,5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8家企业获批省级研发平台。老磨坊粮油、天子铝业、瑞诺电气新纳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益海小麦、益海粮油被评定为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益常青生物、天子铝材获2021年度市改革创新奖。
克服困难完成目标任务,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依靠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23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对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意义重大,开发区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聚力项目建设稳增长,做强发展动能引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区;聚力产业培育强支撑,激活县域内生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增动能、添活力;聚力城市发展开新局,打造幸福宜居环境,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聚力民生改善增福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安居乐业的幸福开发区、文明进步的和谐开发区。
内外兼修 擦亮文明底色
孟营、欢乐家园小学、幼儿园等3所学校正在加快建设;开发区1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投资780万元建设的2100平方米东城便民服务中心,成为功能完善、设施一流的新型智慧便民服务中心。
莲花路向东即将打通延伸,欢乐家园小学和幼儿园不日拔地而起,周口骨科医院康养项目落地可满足周边居民康养需求。
开发区党委、开发区管委会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便民利民”的总体思路,用主动谋事的“脑力”、踏实干事的“脚力”、务实成事的“心力”,高位推动、专班运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让市民共享品质高端、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现代化新型居住社区,以老货场周边城市更新组团片区的改造提升为契机,助推开发区城市更新的无限潜力和无限希望。
在全市奋力推进“创文”工作中,开发区从思想认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细节难点上着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全员下沉社区,抓问题发现、抓整改落实、抓宣传动员,在“创文”一线密切干群关系,淬炼提升作风,全力推进“创文”工作走深走实取得成效。
深入开展“入户大走访、卫生大清洁、秩序大整顿、文明大提升、成效大评比”五大行动,充分发挥97个基层党组织以及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和社区网格员作用,带头参与创建,共同营造浓厚氛围。老旧小区整治提速,对11个“三无”小区,采取社区“托管”、物业公司“接管”、业委会“自管”三种模式加强管理。人居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六清”、治理“六乱”,清理卫生死角,整治背街小巷,提高环境卫生标准,把文明创建的“责任清单”变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崭新的序章缓缓展开,落实才是回应新征程冲锋号最好的方式。开发区党委、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发区将以开局即冲刺的精神状态和“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消费提升,奋力实现2023年第一季度开门红。(策划:李华正 文字统筹:刘航 王晨 图片:曹文娟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