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16-08-11 15:28:4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周政办 2016〕 7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大全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市将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及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实施周口崛起方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提升质量”的原则,围绕“一区两极三中心”发展定位,积极融入整合高铁沿线经济发展轴带和中原城市群,着力构建“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发展格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切实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区和项城市城市道路网密度力争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燃气普及率达到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全市县城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8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燃气普及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

二、重点工作任务

围绕提升城市服务和承载能力的总体要求,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快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着重实施9项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实施海绵城市工程。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25%以上、县城1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从2016年起,全市各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各县(市)应组织编制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储备制度,避免大拆大建,2016年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并上报。中心城区2016年底前划定不少于20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建设计划;在城市河流坑塘水系、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区等四类建设项目中各实施一个示范项目;完成2个海绵型公园绿地的建设或改造任务。

(二)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加强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因地制宜提标改造现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动污水处置设施、再生水和建筑中水设施建设。采取控源截污、雨污分流、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2016年中心城区实施洼冲沟、幸福河、流沙河、运粮河、贾东干渠、杨脑干渠、交通干渠水系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到2018年,中心城区生态河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河流生态基本恢复,城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河畅水清、岸洁景美、人水和谐的城市河网水系基本形成。2017年底前,全市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或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河道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到2020年,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排水许可管理,重点实施单位和小区院内雨污分流工程,分类别接入市政雨水和污水管网系统,县(市)建成区彻底实现雨污分流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中心城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以上,消除劣Ⅴ类水体,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城市生态河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明显提升。

(三)实施供水水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公共供水厂和管网建设及改造,限期关闭城区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的自备井,提高城市公共供水厂效率和公共供水普及率。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建设与保护,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和供水监测能力建设,保障城镇供水安全。机关、医院、宾馆、写字楼及旅游景区、城市公园广场等人员集中区域要筹划建设分质供水系统,推广直饮水,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要先行试点。2016年建成投用周口东区、商水县南水北调水厂;到2017年,全面完成不达标水厂的升级改造,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力争完成老旧管网改造任务,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公共供水普及率和居民用户水质双达标。

(四)实施公厕建设提升工程。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加快公厕建设和旱厕改造。县城2016年底前消除旱厕,新建改建公厕全部执行三类以上标准;中心城区2016年新建改建公厕20座。

(五)实施供暖工程。城市供热是一项民生工程,实施城市供热项目建设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积极探索实践把空气源热泵分布式供热作为解决周口中心城区供热问题的首选方式。采取市场化运作,先行选择试点示范,在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推广,政府提供相应优惠政策。

(六)实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按照路网密度适宜、道路宽窄适度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科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性。加强城市骨干路网改造和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提升路网密度,通过打通断头路,实施重要交通路口的渠化改造,推进城市道路互联互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形成城市功能区之间的快速连接。2016年中心城区一要完成太清路、汉阳北路及新周高速连接线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大广高速周口港区站新增互通立交、中心城区宁洛高速东出口互通立交工程;实施周口大道、建设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改造;二要打通黄河路、中原路等城市断头路;三要实施开元大道东延至港口物流园区与武盛大道连接、东新区彩虹大道与港区未来大道连接、武盛大道南延至宁洛高速等工程,使城市各区域路网充分衔接,构建便捷快速城市路网体系。加快城市停车场地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公交港湾建设,扩大公交专用道覆盖范围,大力发展公用自行车租赁系统;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基本实现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以上,县城达到20%以上。

(七)实施燃气延伸工程。加快实施“气化周口”工程,加强城镇燃气配套管网建设及更新改造,多途径开发气源,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完善生物质制气入网标准,引导天然气向人口集中的县级城市、中心镇延伸,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利用领域和规模。2016年全市全面实现管道燃气“县县通”目标。中心城区、各县(市)要分别在2016年、2020年前完成建成区内所有主次干道燃气管网铺设,全市每年新增燃气用户不低于2万户。到2020年,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7%、90%、80%以上。

(八)实施综合管廊工程。2016年全面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建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储备制度,明确五年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应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中心城区开工建设1个综合管廊示范项目,县城开始启动综合管廊示范项目。到2020年,全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5公里。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所有管线必须入廊;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

(九)实施“两小市场”建设工程。把标准化小型菜市场和小型饮食市场(简称“两小市场”)列入城市建设计划,鼓励、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置换或利用闲置场地、设施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建设、改造“两小市场”。力争到2017年底,中心城区建成30座,县(市)建成15座,从源头上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推进全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研究细化具体工作方案,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各县(市)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健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和推进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统筹旧城区与新城区及产业聚集区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二)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编制完成全市和各地“十三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落实“十三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据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各专项规划,滚动编制年度建设计划,做好项目谋划、论证,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库。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和谋划项目情况。

(三)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各县(市)要扩大项目联审联批范围,实行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强化目标责任制,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已开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组织协调,优化项目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对拟开工项目,要着力解决好项目审批、征地拆迁、施工环境优化、资金保障等难点问题,抓紧完善项目前期手续,尽快落实开工条件,促进项目早开工。健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市、县级财政要统筹资金加大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PPP模式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加强指导,把握重点,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已签约项目,搞好跟踪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城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作用,破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五)强化监督考核。市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县(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定期通报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对进展落后、问题突出的进行通报批评、挂牌督办。

2016年8月10日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