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反映学校附近有违法占地建钢构棚的问题,工作人员很快就上门核实,第二天回访时,棚子已经拆了。这效率真高!”11月11日,太康县大许寨镇王庙小学附近一位村民在电话中,对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做法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坚持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理工作为抓手,推动1170件群众诉求全部办结,实现100%办结率,以治理效能的实际提升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要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各类控制线的差别化、精细化用途管制。该局紧扣这一要求,将12345热线办理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尺,通过机制创新、闭环管理和督导问效,推动行政审批、耕地保护与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在全市15个审批监管一类市直单位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该局从2024年之前的长期排名靠后,跃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第10位、二季度的第6位。
高位推动奠定改革根基。该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营商环境优化和应急处置工作,联合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等多部门印发重点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通知,及时出台耕地保护和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办法,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构建了跨部门协同、全流程管控的工作格局,为诉求高效处置提供了制度保障。
高效机制破解处置难题。针对群众诉求分散、处置流程烦琐等痛点,该局创新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月分析”机制和“快速发现、快速确认、快速处置”工作机制,对热线线索、舆情反映、群众举报及上级交办事项,形成“快速交办—甄别核查—处置办理—分析研判—督察督办—查验上报”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印发耕地保护相关周通报23期、月分析报告5期,以精准调度推动问题靶向解决。
常态化督导压实工作责任。该局优化营商环境和应急办每周抽查2至3个县(市、区),每月实现回访督导全覆盖,累计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现场暗访30余次,倒逼各地加大整改力度。同时,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将热线办理与应急处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干部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对处置不力、弄虚作假造成重大影响的,直接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予以免职或调岗,以严考核硬约束激发工作活力。
一系列务实举措在耕地保护等重点领域转化为看得见的治理成效。9月18日,90余名工作人员和2台挖掘机,对群众通过12345热线举报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处违法违规建筑实施集中拆除,同步整治日常发现的2宗违法行为,累计拆除房屋4间、简易棚房3座,清理硬化路面260米,恢复耕地6亩,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蔓延势头。
各地积极响应,力争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10月10日,西华县针对市局转交的舆情线索,组织应急、执法、督察人员赴叶埠口乡核实某村民无审批手续且占用集体建设用地建房情况,随即配合乡政府完成拆除,回访后获得当事人满意评价。9月24日,太康县自然资源局联合大许寨镇政府,对辖区吴庄一处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进行拆除,执法人员现场开展政策宣传,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实现安全和谐拆除。11月7日,项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李寨镇综合执法大队,对群众准备圈占土地的线索及时处置,现场清理违规设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从机制创新到一线攻坚,从跨部门协同到柔性执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1170件诉求“清零”的实践,诠释了“有为政府”的责任担当。“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闭环管理与协同处置机制,在要素保障、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持续发力,以治理现代化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