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刚刚过去的5年,中国在做好各项国家大事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一桩桩民生“小事”发生积极变化。餐饮浪费、垃圾分类、农村厕所改造、“小眼镜”等老百姓身边的“小事”,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实实在在的“大事”,他在“十三五”期间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进行强力部署。5年来,很多“小事”都有了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 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国家大事连着民生“小事”,民生“小事”就是国家大事。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要求全党:“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深入实践,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的每一件民生“小事”做好。
民生无小事,百姓大如天。这既是做好群众工作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也是党员干部应该牢记的大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不能含糊,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唯有如此,才能增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党和政府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从而积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