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河长制体系建设全覆盖
来源: 项城市人民政府 时间: 2020-05-20 08:54:1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河流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以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里的水为核心,组织开展河流系统治理,严格河流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推动河流面貌持续改善,基本实现了河长制体系建设全覆盖,极大促进了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组织领导到位,河长履职全覆盖。自2017年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我市高位推动、快速行动,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一张张分解表、时间表密集出炉。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职,积极作为,定期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对所负责的河道开展日常巡查,如实记录河道日常巡查记录表、河长工作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和相关责任单位沟通解决,做好河道日常清洁。全市纳入河长制管理的22条河道沟渠,落实县级河长17名、乡级河长131名、村三级河长323名,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为全面做好河长制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建章立制到位,制度体系全覆盖。我市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河长制配套制度,明确各级河长是河道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履行保护、管理、治理“三位一体”职责。实行“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 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局际联席会议制度、河长会议制度、督查制度、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验收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和信息报送等制度,协调解决河流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通报河流管理情况,共同推进河流管理保护工作。在沿河责任区域设置醒目河长公示牌371块,镇、村界牌892块,全市371个行政村(社区)参与河长制工作,为河长制高效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河长制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工作例会,分析河面保洁、岸坡整改、截污纳管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合力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 

发现问题到位,整改落实全覆盖。我市各级河长按照“全覆盖、抓重点、明责任”的要求,加大对分包河道的巡查力度,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又推动了工作开展。针对巡河发现的乱建、乱倒、乱排、乱采等问题立即上报、联合整改、及时反馈。仅去年以来,对检查交办的300多项各类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逐项细化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时限清单,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尽快整治到位。及时对河道沿岸违章建筑物、乱倒乱放乱堆等现象进行了清理,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河长巡查到位,监督管护全覆盖。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程中,我市河长办设计制作了河长巡河手册,将省、市关于河长巡河的要求、频次及各自担任河长的县、乡、村三级河流信息汇总一起,交给河长本人,随时提示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巡河工作。县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多次带头巡河,对河长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县级河长的率先垂范、示范引领下,全市河长密集开展巡河,各镇、街道、社区党政“一把手”均开展了巡河督导,村级河长坚持日常巡护。2020年以来,全市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305次,河长常态化巡河,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河长治水新局面全面形成。

问题解决到位,清违整治全覆盖。我市持续开展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流问题清理整治,着力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切实推进河流问题解决,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去年以来,全市治理河流长度300多公里,清洁水面漂浮物12万平方米,清理沟河垃圾381处17.1万立方米,清理涉水违章建筑物982处29.7万平方米,清理非法养殖场46处,非法入河排污口12处。组织完成了运粮河、南栗河、长虹运河黑臭水体治理任务,依法拆除汾河和长虹运河两岸违法建筑物近30万平方米,全市河道得到了有效治理,水环境建设有了大幅提升,获得了沿岸老百姓的赞誉。(编辑:张纪友 通讯员:丁月良)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