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声隆隆的智能化织袜车间,到布局清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再到绿色转型的智能印染纺织服装基地,商水上下正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力奔跑……今年以来,商水以“两高四着力”为行动纲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务实高效的举措,在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等领域精准发力,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保稳定,探索出一条具有商水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朝着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目标稳步迈进。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商水县张庄镇的返乡创业园,只见智能化织袜车间一派繁忙景象,织袜机、自动缝头机等智能设备高效运转,工人在各自岗位上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各式各样的袜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据悉,目前,该园区日产袜子3万余双,产品远销国内外,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
“我在浙江从事织袜行业已有15年,一直想为家乡做点儿事。了解到家乡的招商政策后,我立即与家乡政府对接,并于去年10月回到家乡创业。”盛泽袜业返乡创业园负责人李明告诉记者。
目前,商水立足乡村产业基础和群众就业需求,已形成“西菌(羊肚菌)东薯(蜜薯)、近郊果蔬花卉、全域鸽子养殖”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以及“东部渔网、西部袜业、南部文印、全域服装加工”的返乡创业新格局。据统计,商水县3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直接带动371个村级集体7万余户农户发展产业,18个返乡创业园直接带动近13万名群众实现就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返乡创业园的“双园”联动,已成为商水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商水推动“双园”建设,是基于对县情的深刻把握,并重点围绕产业和人才两个关键点发力。尽管每个乡镇都有特色产业,但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建设园区,可有效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向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就业,既解决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又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商水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力。随着印染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逐步成形与河南省绿色印染示范产业园的落地,商水实现了从单一服装加工、织布纺纱,到面料研发、印染整型、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电商平台的全产业链跨越。目前,全县已形成年印染坯布3.63亿米、加工服装1亿多件的生产能力。
立足当前,商水把绿色化和智能化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打造全国全产业链智能印染纺织服装基地为引领,构建起以纺织服装为主导,农副产品深加工、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协同共进的现代工业体系。
展望未来,商水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布局,形成集聚发展、辐射带动的产业集群生态。同时,在创新能力提升上再加速,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研发,以创新驱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金牌服务员”,让企业家在商水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多年来,商水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率先推行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六化”标准,将科技应用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农业生产从“靠经验”向“靠数据”转变,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超过96%,端牢“饭碗”的底气更足。
新时代新征程。商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商水新篇章。
商水县委副书记、县长沈宗祥表示,商水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以“1+2+4+N”目标任务体系为统领,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围绕周商一体化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农业生产等,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城市提质、民生改善、乡村振兴,全方位提升综合实力,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周口新篇章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在商水,感受乡村振兴的脉搏
在商水县张庄镇返乡创业园的织袜车间,150台智能织机规律的运作声,仿佛为这片土地奏响了一曲产业变革的乐章。五颜六色的纱线在机器间流转,工人专注地操作设备,每天有3万多双袜子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这幅产业兴旺的画卷,正是商水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我在浙江做了15年织袜,一直想为家乡做点儿事。”盛泽袜业负责人李明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返乡创业者的心声。2024年10月,他带着技术和管理经验回到商水,不仅创造了3000余万元的年产值,更重要的是为当地群众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这种“归雁效应”正在商水形成强大的人才回流浪潮。
商水的实践深刻诠释了产业与人才的辩证关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返乡创业园“双园”载体,既破解了产业“小、散、弱”的困境,又解决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数据显示,“双园”已带动7万余户农户发展产业、近13万名群众就业……数字的背后,是数百个村庄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商水展现出清晰的战略远见。从单一服装加工到形成完整产业链,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商水以打造全国智能印染纺织服装基地为目标,构建起现代工业体系。这种转型升级不是简单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商水始终牢牢守住农业这个根基。全县96%以上的高标准农田覆盖率,以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入实践,让现代农业在这里展现出全新面貌。从“靠经验”到“靠数据”的转变,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发展理念的改变。
要持续当好“金牌服务员”——这句承诺折射出商水县政府的角色定位。在这里,政府不是大包大揽的指挥者,而是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的护航者。良性的政企互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采访结束时,织机那富有节奏的声响依然在我耳畔回响。这声音不仅是机器运转的轰鸣,更是这片土地奋进的脉搏。在“两高四着力”的引领下,商水用实践诠释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它不是冰冷的数字增长,而是产业与人才的共生共荣,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是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同步推进。
商水的生动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在县域的推进,不仅需要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引,更依赖于扎根乡土的深耕细作。在这里,返乡创业者的故事、高标准农田的丰收、企业的转型升级,共同书写了新时代县域发展的生动篇章。前路虽非坦途,但方向已经明确,步伐愈发坚定,一幅更为绚烂的发展图景正在殷川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徐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