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沟渠连通解旱情活水润泽保粮安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7-23 09:51:05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7月22日,大暑,连续数日无雨,农田受旱。郸城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召集袁文先、王朝亮、巴晓林、史素英、郝永争、钱晓梅等农业专家组成19个工作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分赴19个乡镇帮扶指导抗旱工作。

  “老张,现在你这玉米和冬瓜正是需要大水大肥的时候,冬瓜的滴灌带要确保根系中心区域能‘喝到水’,玉米可以适当追施尿素。还有,高温时段暂停作业,注意防暑,农作物也不能在高温时灌溉……”在钱店镇陈庄行政村村民张国志的冬瓜地里,巴晓林通过测墒仪深测植株根部的墒情后,翻看冬瓜叶片,轻轻捻开垄间的土块,划出清晰的浇灌路线。细密的一条条建议像一缕缕微凉的风,拂平老张紧锁的眉头,也给忧心忡忡的乡亲注入抗旱护苗的信心。

  今年以来,郸城县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沟渠连通工程始终。群众在田间地头的沟渠中即可取水灌溉,雨季时又能顺利排水,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以虎岗乡为例,该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按照“党建共抓、工程共推、效益共享、群众共富”思路,推行“党组织+”工作模式。全乡组建了22支党员先锋服务队,创新探索“行政村+施工队+村民代表+农户”模式,并设立施工监督小组,对180公里连通沟渠的质量与进度全程把关。工程建设成效纳入各村年度绩效考核,成为评选“一类村”的重要依据。目前,该乡沟渠网络已覆盖7.6万亩农田,150名乡村干部带头参与施工协调,44名专职人员负责土方清理,累计清理土方15000余立方米。同时,沟渠连通沿线兼顾生态效益,在沟渠两侧种植柳树、杨树、五角枫等,既美化了环境,又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像虎岗乡一样,该县其他18个乡镇为确保沟渠连通的工程质量,组织水利专家、资深施工员与本地沟渠建设“土专家”共同组成技术团队,做到“沟成形、有路肩、无路坝”。在全县层面,针对困扰已久的“竹节沟”问题,该县科学绘制水系图,各乡镇挂“图”作战,明确积水终端出口和排水路径。采取机械与人工结合方式,全县累计疏通沟渠4016公里(其中治理“竹节沟”3500余公里),新开挖田间沟、路边沟918公里,确保积水快速就近汇入沟渠、河流。

  沟渠连通的成效,直接体现在农田抗灾能力的增强和乡村面貌的改善上。畅通的水系成为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虎岗乡辣椒种植面积扩大至万亩,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特色高粱、生姜、黄桃、花茶种植面积也大幅增加,种植户收入平均提升30%。皇姑河是郸城境内的重要河流,如今经过37.6公里河道清淤、综合治理及配套桥梁、节制闸、防汛道路建设,皇姑河华丽转身,不仅防洪排涝和灌溉能力大幅提升,还成为群众休闲的绿色长廊。“河宽了,水清了,群众没事就沿河散步,心里也舒畅。”钱店镇党委书记张岭说。

  “河道修得齐整,也好走水,再也不用担心庄稼受淹了。”汲水镇洪河段的治理,也让于寨村村民于培典彻底告别“汛期焦虑”。坑塘清淤加固并与沟渠相连,形成了活水循环系统。全县正加速形成系统完备、循环通畅、排蓄可控的城乡生态水系网络。

  从洺河生态旅游区晋升国家级3A景区,到皇姑河的“脱胎换骨”,再到虎岗乡、汲水镇等地的沟渠连通实践,郸城县正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源、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系统理念,持续书写着乡村的“诗和远方”。作为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所在地和全国超级产粮大县,郸城正以实际行动畅通农田“血脉”,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坚实力量。一条条畅通的沟渠,不仅是农田的“生命动脉”,更是乡村迈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振兴之渠”。(记者 徐松)

责任编辑:高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