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羲皇故都人流如织。2025年3月,第二届周口伏羲文化旅游节在淮阳区盛大启幕。短短一个月,全区接待游客309.69万人次(年轻群体游客2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8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10.36%、10.02%,累计洽谈签约合作项目48个,总投资180.1亿元。
太昊陵前香火缭绕,龙湖码头游船如梭,伏羲文化广场游人摩肩接踵。这场文旅盛会,不仅再现了千年古庙会的盛世气象,更以“文化+经济”双轮驱动,为淮阳乡村振兴和城市升级注入澎湃动能,伏羲文化IP正从历史深处走向产业前沿,书写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时代答卷。
顶层擘画筑根基,机制创新保实效
为办出安全、精彩、高能的文化旅游节,淮阳区委、区政府以谋定后动的智慧与未雨绸缪的担当,构建起全域联动的伏羲节会方案。
高位统筹强引擎。淮阳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的指挥部,下设“一办十九组”,14名处级干部一线督战,50个区直部门协同作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制度护航提质效。制订总体工作方案及13项专项预案,明确“逛千年庙会·观非遗展演·游羲皇故都”主题,以“日晨会、周推进、动态巡查”机制破解往年太昊伏羲陵庙会遇到的安全隐患、交通管理、市场维护等各种难题,召开专题会议40余次,整改问题220余个。
创新机制激活力。坚持副指挥长带班制,每日2至6名处级干部驻守一线;推行“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模式,50个网格实现“事在格中办、人在格中管”,为百万游客织就“安全网”、织牢“服务网”。
安全为基筑防线,人民至上显担当
安全是周口伏羲文化旅游节的生命线。淮阳区以“三防四关五清”硬核举措,交出“零重大事故、零恶性投诉”的平安答卷。
隐患治理不留死角。周口伏羲文化旅游节前对太昊陵、弦歌台等核心景区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改房屋建筑、线路安全隐患56处;监管3258家餐饮门店,31家压缩馍企业全程溯源,守牢“舌尖上的安全”。
智慧管控精准高效。启用70个安检门、120台扫描仪,公安民警24小时值守;无人机巡航、应急指挥车动态调度,4支应急分队随时待命。
疏导服务温暖人心。综合运用“远端截流、中端限流、近端管控,间歇放行、总量管控”客流分级疏导机制,在午朝门等关键节点设置4道“截流防线”;帮助走失老人儿童1200余人,水上救援队巡航26次,护航3万余名乘船游客平安畅游。
文化盛宴绽异彩,古今交融谱华章
从非遗绝技到夜经济新景,从名家云集到全民阅读,本届文化旅游节以“传统与现代交响”擦亮文化底色。
非遗展演惊艳四方。山西绛州大鼓震天动地,广西仫佬族古歌悠远绵长,少林功夫刚柔并济,1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轮番登场,日均吸引观众超5万人次。
书香浸润满城芳。伏羲书展汇聚国内知名出版社上万种精品图书,四大名著影视主演亲临助阵;“金台少年阅读行”吸引读者112万余人次,售书18.7万册,文化消费热潮涌动。
夜经济点亮新图景。打造“广场夜游”“民俗夜市”,AR光影秀、非遗手作体验、古风快闪等活动引爆夜间客流,文创产品销售火爆,凝聚周口浓郁文化特色的潮玩手办成年轻游客“打卡标配”。
文旅融合促发展,产业腾飞势如虹
文化节不仅是文旅盛宴,更成为淮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经济链式增长。恐龙欢乐世界接待游客3.63万人次,收入390万元;润德码头游船收益60万元;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80万元,六大类200款产品彰显文化变现力。
产业集聚升级。48个签约项目覆盖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12个现场签约项目投资24.6亿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效显著。
城市能级跃升。“寻根祈福游”“夜游寻味之旅”等6条精品线路串联全域景点,智能停车场、免费摆渡车提升服务品质;抖音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次,伏羲文化IP全网刷屏,年轻游客同比增长69.6%,淮阳正从“过境地”向“目的地”华丽转身。
一场节会,激活一城。淮阳区副区长陈思奇表示:“第二届周口伏羲文化旅游节以文化为魂、安全为基、创新为翼,不仅让千年古庙会焕发时代光彩,更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淮阳路径。我们将继续深耕伏羲文化,擦亮‘中原明珠’,进一步激发全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动能。”(记者 徐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