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综述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17-12-18 00:12:4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

  近年来,周口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着力加强脱贫第一线的力量,2015年8月,选派1088名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坚持“六个强化”,突出关怀激励,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尖兵作用,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两年多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第一书记帮助整修、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58个;发展农村党员906名,培养农村后备干部1791名;通过驻村帮扶,274个软弱涣散村整治到位,有198个派驻村党组织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共争取帮扶资金10.7亿元,修建道路2858公里、机井21242眼,新修改建桥梁2189座,安装路灯4.2万盏,帮扶贫困家庭学生9331名,为4462名群众办理了大病救助;引进致富项目821个,培育支柱产业467个,创办专业合作社474个;实现45.38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520个贫困村甩掉贫困帽子。广大第一书记牢记职责使命,扎根农村广阔天地,与基层党员群众同甘苦共奋斗,被群众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强化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实行市级领导干部联县、挂乡、包村脱贫攻坚制度,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市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每月至少到所包村调研指导工作一次。把第一书记派驻村作为各派出单位精准扶贫联系点,规定派驻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度至少深入派驻村一次,其他班子成员轮流每月驻村工作两天,帮助第一书记协调解决问题、现场指导工作。全市4190个村都成立由乡镇包村干部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派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组成的驻村帮扶“责任组”,明确了帮扶责任,凝聚了帮扶合力,避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单打独斗”现象。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把提升素质作为推进驻村工作的重要手段。按照市、县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要求,加强对驻村干部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第一书记的综合素质、帮扶技能、帮扶本领,2015年8月以来全市共培训7775人次。今年8月23日,我市召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进会,105名市派第一书记全部参加,优秀市派第一书记进行了发言,交流了工作经验。各县市区对辖区内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进行了全员专题培训和闭卷考试。郸城县组织第一书记到北京进行高效农业科技培训。淮阳县组织第一书记到延安培训,感悟延安精神,锤炼坚强党性。

  强化管理,发挥尖兵作用

  从严加强驻村管理,确保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实现驻村实效。我市先后出台了《周口市驻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第一书记的工作原则、工作任务、考核标准和纪律要求,为加强管理提供了规章依据。2015年8月以来,市、县两级电话抽查1012次,实地督查1540次,谈话教育320人,书面检查113人,通报批评207人次,组织召回4人。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平台签到制度,督促各级第一书记按照五天四夜的要求,开展驻村工作,有效避免了“空岗”和“遥控指挥”现象。

  强化宣传,典型示范带动

  坚持宣传推介典型,着力营造社会各界重视、支持驻村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周口日报》开设了“第一书记在农村”专栏,今年已刊发21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事迹,编发驻村工作简报28期,利用“周口市驻村办”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工作信息;积极向省委组织部推荐工作业绩显著、影响力较大的7名驻村第一书记,由央广网向全国推介宣传。

   驻村帮扶工作中涌现一批先进典型,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驻郸城县巴集乡徐楼村第一书记刘君宜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在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上进行典型发言,被省委宣传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广播电视台评为“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市国税局驻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韩宇南敬业奉献,荣膺中央文明办2017年9月份“中国好人”称号。

  强化保障,突出关怀激励

  不断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加强正向激励,树立鲜明导向。市委出台了《周口市关怀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若干意见》,真正让实干者实惠、让吃苦者吃香、让干事者无忧、让有为者有位,充分调动第一书记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工作生活待遇,市派第一书记每年2万元、县派第一书记每年1万元工作经费,全市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合计1171万元;参照省派标准逐步提升驻村生活补贴,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定期进行体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加强人文关怀,今年端午节和中秋节,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组织各县(市、区)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集中进行了走访慰问。

  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优秀公务员”等各类评选表彰时,增加驻村脱贫攻坚干部名额。2015年8月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受到党委、政府或组织部门表彰的293名,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表彰的68名。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授予44名同志“周口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担当作为。2015年8月以来,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已提拔21名、重用96名。2017年10月周口市工商联换届时,市工商联派驻沈丘县石槽乡虎头村第一书记王思杰,因驻村经历被优先提拔为副处级干部。

  强化机制,务求工作实效

  坚持和完善“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实行每月全市“扶贫日”制度,把每月第一个完整工作周的周五定为全市“扶贫日”,“扶贫日”当天,派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领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联帮联建”活动,即党员干部联系帮扶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市直、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系帮扶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目前,全市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成联建对子1066个,6万余名党员参与活动,召开政治理论学习会6000余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20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8000多户,发放慰问品合计金额达516万元。开展“联帮联建”活动,实现了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动、工作互助。十九大开幕当天,全市10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全部在所驻村参加收看活动,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讨论。项城市高寺镇张老家行政村83岁的老党员张玉山,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利用收音机收听了直播盛况,不时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党的政策好。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周口市今年新轮换选派的1204名第一书记已经培训上岗,躬耕于千里沃野的新任第一书记,将接过前任第一书记的接力棒,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场攻坚战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为确保到2020年我市所有贫困县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记者 吴继峰 通讯员 季伟)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