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金石意 诗书翰墨情
——书法家李国印印象
来源: 周口晚报 时间: 2025-06-26 21:50:2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李国印书法作品

李国印书法作品

  何谓书法?书法源于写字,是写字的高级境界与艺术升华。它不仅是文字书写的技艺,更是一种承载深厚文化底蕴、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李国印,笔名尔玉,河南商水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其书法作品入编2006年《中国书法年鉴》;2013年入选全国第二届老年书法展;2014年入选全国“平复帖”杯书法展;2018年入选首届“华珍阁”杯《金刚经》全国书法作品大展;获河南省书法双年展优秀作品奖、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展优秀奖等多项殊荣。其书法作品屡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1976年起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多次荣获周口市文学艺术成果奖,著有诗集《陌生人》《一只蚂蚁》等。

  李国印自幼酷爱书法,早期主攻颜真卿、柳公权等唐代书家法帖,潜心钻研,遍访名师,曾师从李松、王学岭、李国胜、谭必清、张伟东等著名书法家。有名师评价其作品:“在他独具个性的笔墨中,可清晰地感受到唐宋明清灵巧秀美的余韵与汉魏开张大气的淳古之风。”

  魏碑书法,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起源于北魏时期,距今已逾1500年。其独特风格与深厚底蕴,使之成为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李国印系统研习魏碑笔法、结构与章法,通过临摹《李璧墓志》《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张迁碑》等经典碑帖,不仅汲取了魏碑的刚健雄浑之气,更融入了个人对书艺的理解与创新。他博采众长,深研魏碑古法,广泛吸收汉隶之雄浑、唐楷之严谨、宋行书之流畅等诸家精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国印长期供职于税务系统,日常喜好吟诗弄墨,虽主要精力投入工作,内心却始终萦绕着对魏碑书法深邃历史与独特魅力的浓厚兴趣。他常言:“书法非一日之功,乃终身之学方能得其精髓。”其艺术生涯始终贯穿着“书法不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情感与精神的传递”这一理念。其为人儒雅中正、勤勉和善、朴实内敛,然其书法作品却生机盎然、奇崛多变,饱含阳刚之气。在他的笔下,魏碑的雄浑刚健与柔美灵动获得全新诠释。他既注重笔法的严谨与结构的稳健,又不拘泥于传统窠臼,在保留魏碑古朴韵味的同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气息。

  商水县档案馆收藏有其书法作品《沁园春·雪》。此作笔力遒劲,结构严谨,巧妙运用“逆锋”与“回锋”技巧,使笔画刚劲而不失灵动,尽显魏碑雄浑与细腻并存之美。作品将魏碑风骨与唐楷法度有机融合,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彰显出他对魏碑精神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诠释。其书写的清朝前贤《商水县古八景》长卷,笔画粗犷有力,字形方正朴茂,巧妙融魏碑刚劲于隶书流畅之中,充分展现魏碑古朴厚重之美的同时,不失灵动变化,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新风貌。诚如艺术评论家所言:“李国印的作品,不仅传承了魏碑书法的精髓,更在传统基石上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

  李国印关注当代社会与文化变迁,思考如何在传统魏碑中注入新的活力与思想,使其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与情感。他尝试将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墨色层次与魏碑的线条、结构相结合,并探索书法与哲学、书法与几何的关联,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跨界融合丰富了魏碑的表现形式,拓宽了观者的审美视野。其书法作品根植传统、守正创新,兼具现代感与视觉冲击力,令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他坚信书法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精神的传递,常引用启功先生名言“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以激励自身及后学。

  艺术的真谛在于继承与创新。李国印不仅在书法创作中追求诗意表达,更在诗歌创作中将书法艺术与文学巧妙结合,创造出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他通过书法淋漓尽致地展现诗歌意境与情感,为诗歌与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他深悟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学养、一种生活态度。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着魏碑书法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和对美的执着追求,为当下社会提供精神滋养与文化自信,以实际行动诠释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韩冰

责任编辑:王依达